吴刚捧出花酒(吴刚捧出桂花酒)

吴刚捧出桂花酒(吴刚捧出花酒)龚鹏飞:吴刚捧出桂花酒

吴刚捧出桂花酒

——开慧故里行

文/龚鹏飞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每当读到李清照这两句诗的时候,心中涌出的是巾帼不让须眉这样的字眼。 人类童年的主宰是男人吗?夏娃这个人物,虽然是亚当的肋骨,但把女性的地位抬到了一个高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是人类的襁褓时期。创造后来茂盛历史 的是男人吗?中国古书上虽然没这么说,但孔夫子的对女人的不那么看重,却为这句话作了佐证。拿湖湘文化来说,屈原、周敦颐、王夫之、魏源、蔡锷,都顶天立地,光彩夺目,立大事功,做大事业,确实让女人没有自己的位置。

但是,历史总要掷出闪光的标枪的。在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后,也出了个闪闪发光的杨开慧,让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孤臣孽子、遗老遗少,甚至刽子手都大吃一惊。

1978年,当我是个15岁少年的时候,我的家乡益阳一带,就流传着一个风俗,凡事都问杨仙姑。我的母亲当时托着个筛子,筛子上放些新米,在蝉鸣声声里,她请杨仙姑在米上写字,来寓示吉凶。杨仙姑,就是杨开慧。母亲说,她是掌管人间命运的仙姑。

母亲说的不算太离谱。伟人毛泽东1957年在答李淑一的《蝶恋花》里说:“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让杨开慧成神成仙,这与个人崇拜 不同。这对于伟人来说,是一种浪漫主义想象力在天上和人间的大胆驰骋,是一种革命成功后告慰知心爱人、并肩战友情愫的流露,也包含一种期待。他希望过去的爱人在天之灵不再大苦大难,不再生离死别,而是徜徉于革命成功后幸福的花海。而对于民间来说,杨开慧意味着一种大善良,一种大气节,一种大造化,她成仙得道是必然的。虽然迷信,但隐藏在背后的是民众的一种大敬仰。

从这些现象分析,杨开慧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中女性文化的一次冲上蓝天的鹞子翻身,它把女性的善良、勇敢和牺牲精神写在碧海青天之上。杨开慧是中国女性的代表,是女性文化的纪念碑。

七月的一个周六,我从长沙汽车东站搭车去开慧乡。到了开慧桥下车以后,我又坐摩托车直奔开慧纪念馆。在开慧纪念馆参观了一个上午,下午又在开慧故居流连。晚上,我住在开慧村支部书记开的一个招待所里。我跟支书谈起了我想写一篇杨开慧的文章。支书说,是值得写,我们这一带能够出这么一个伟人,是我们的骄傲和荣耀。村支书的妻子还骄傲地告诉我:她的祖父是当年护送毛泽东离开村里的农协会员。

这里为什么能够出杨开慧呢?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光风霁月。我历来相信,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跟地理环境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新鲜流动的空气,灌输进大脑,大脑里负氧离子多了,人就变得聪明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就像十年前我到曲阜,一下火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就感到这里是出圣人的地方。当然一个人的成长更与文化熏陶、后天的奋斗有关系。开慧村,过去叫板仓,确是一个好地方,这里离飘峰山二十多里,这里平畴交错,这里气候湿润,这里植物茂盛,这里在中国长长的封建社会里,一定是诗书之乡,这里造就了开慧的明眸善睐,造就了开慧的豆蔻枝梢,造就了开慧的冰雪聪明,也造就了开慧的云水胸襟和松柏气节。

杨开慧诞生于1901年11月6日。她在家排行老三,她号霞,字云锦。杨家的家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不知是她哪个祖辈的手迹,还悬挂在故居大门的两边。她的父亲杨昌济,留学日本英国,学贯中西,在修身和伦理学方面颇有造诣。开慧虽然是女孩子,但杨昌济却把她当男孩子培养,对她的要求,不再是传统的做女红针线。杨开慧小时最爱读的是《木兰辞》,向往那种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活。她11岁时就读于杨公庙学校、衡粹女校、县第一女子高小,她12岁到17岁,随着父母迁居长沙,在家里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陈昌等进步青年,参与了救国救民的讨论。1918年夏,她随着父亲迁居北京,阅读大量进步书刊,随后毛泽东也到了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当职员,每月8元的薪水,她开始与毛相爱。20年代初,她又随毛回到长沙,入福湘女子中学读书,在湖南学生联合会任职。1921年冬,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杨开慧小小女儿身里,蕴藏的是报国雄心。她与意气风发的毛、蔡一样,真心希望能来一场大变局扭转乾坤,有一场大风暴荡涤尘埃。在周南女校时,她以笔作枪,撰写了“向不平等的根源进攻”“呈某世伯的一封信” “女权高于男权吗”等文章。“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她坚决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极力主张妇女解放,她在长沙城带头剪短发,她联络福湘、周南女校3名同学冲破男女不能同校的禁区,进入岳云男校读书,开创了长沙男女同校的首例。她创办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为宗旨的文化书社,经费奇缺,她拿出父亲的奠仪费弥补。她穿着布衣布裙布鞋,奔走在长沙的大街小巷。她与毛泽东一起,来到安源,深入到矿井深处,向矿工们宣讲革命的道理;来到韶山,办起了十多所农民夜校,领导农民平粜谷价、增加雇农工资和减轻租额等斗争。她跟随毛泽东到广州,到武汉,到上海,协助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工人、农民和学生运动,做了大量的机要秘书和联络工作,协助毛泽东整理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文献。1927年8月,她回到板仓,在飘峰山与象牙山一带坚持党的地下工作,直至牺牲。一个弱女子,竟爆发了那么大的生命能量。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对平等、公正的社会的向往,把自己的心打造成了一把金刚钻。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灵魂金刚钻。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锈蚀它,能销融它,它在风暴里弥新,在烈火中永生。判断一个民族是否英雄的民族,就看这样的金刚钻能不能成为一个民族的舆论风向标;判断一个人是否英雄,就看他是否具有金刚钻的特质和性能。

我独自沉思的时候,经常将杨开慧比作李清照,因为中国的女性中,就蕙心兰质来说,无过于李。像吕雉武媚,孝章慈禧,虽威仪三千,权倾一时,毕竟是宫闱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难以引起后世的共鸣。杨开慧不像李清照一样有女诗人、女词人的雅号,但透过杨的短短几首诗,能够感知,杨诗的朴素清新,确实非同凡响。天若假年,她汇聚自己的短章闲吟,不一定不成大器。

1918年,杨开慧17岁,这个时候,少女的情思羽翼轻轻拍动,感知的触角神奇地伸出:“高谊薄云天,温和德行嘉。所贻娇丽菊,今尚独开花。月夜幽思永,楼台入幕遮。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她爱润之,写出的诗似陶渊明时代的古风,纯洁隽永,一往情深。十年后,她对同一个人,她的丈夫,又写了一首诗。当时,她不知道“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那胜利的捷报,由于消息的封锁,到不了她这儿,她只以女性的细腻,关注那个人的饮食起居:“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感情真挚,用心良苦,读来令人坠泪。评家说它与《古诗十九首》好有一比。而毛泽东的诗词,有如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豪放恣肆,波涛汹涌,它的主旋律是革命,是战争,是大气,是豪情。但毛寥寥的几首爱情诗,却很是婉约,很是深情,都是为杨开慧而作的。“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这种深情,延续到结婚几年之后,又来了一次大挥洒:“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这种强情绪的、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爱,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有这么奇妙的表现力呢?

毛杨之恋,是中国爱情史上的奇迹。从毛这个角度来说,他当时是个穿着长衫的贫寒书生,是个也许遇着女孩子有点羞涩的乡村青年。虽然他饱读诗书,虽然他胸中有誓:要改造中国与世界,但是他的手心里排不出几个铜板,他的脚底是穿着乌篷船一样的土布鞋。而杨是他老师的闺女,特别是后来北大教授的千金小姐,从身份,从门第,这是一个门槛,一个不等式,这检验着心爱的人的眼光、素质,特别是勇气。杨勇敢地跨越了它。她认定父亲的评价“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她认定他就是父亲“欲栽大木拄长天”的目标人选。他探求“宇宙、人生、社会”大本大源的执著精神,他的顽强的意志,也引起了她的共鸣。她以身相许,这对于一个教授家的千金小姐来说,需要非同凡响的胆和识。“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上了他”,

“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共这一个命运”。在长沙的妙高峰下,在北京的鼓楼,他们用青春理想的金梭和银梭,编织着他们的爱情。1920年,他们结合了,就像沉没在爱河的两个顽强的潜水员,在换气的时候浮出水面,才发现,他们是属于革命的。

毛杨之恋的结局不那么好,让后人评说,让后人惋惜。对于伟人毛泽东来说,他的舆论压力是最大的。我们不妨站在当时的环境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从当时伟人的选择来说,家与国,国是最大的。革命成功是他最大的目标,他把儿女情长放在了其次。毛泽东后来的“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把自己心中的愧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愧疚,就有补偿心理,人间任何补偿办法都远远不够,他只好借助“吴刚捧出桂花酒”,嫦娥“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这种热热闹闹的天地大爱,来表示自己的复杂心理。有了这样的大诗,我们还应该苛求伟人什么呢?

灵魂有它自己的视线。灵魂被遮住了,看到的是黑暗险恶;灵魂敞亮,看到的未来一片光明。1930年10月下旬的一天,何健派出的密探侦查杨开慧在板仓,60名国民党义勇队员包围了板仓,杨开慧从容地烧掉了党的机密文件后,便与8岁的儿子毛岸英和保姆被带到了长沙审问。他们动用了酷刑,要杨交代,杨开慧回答:“你们想知道的东西,我一个字也不说。”他们要杨开慧脱离与毛的关系,遭到了杨的怒斥。11月13日,那是她最后的一个夜晚。

11月14日下午,双手被五花大绑、脖子上插着把子的杨开慧在长沙城外识字岭英勇就义,遇难时年仅29岁。

“你不是孤单的,你不是属于你的,你是我的许多声音中间的一个,是我的许多手臂之中的一条。为我说话吧,为我攻击吧。但若手臂断了,声音哑了,我,我还是站着,我将用你以外别的声音,别的手臂来斗争。即使战败,你还是属于一个永不战败的队伍。记住,你就是在死亡中也将胜利。”伟大作家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一段话,好像是专为杨开慧写的。

我在板仓一带流连。绿野,一阵阵风海浪般地卷过来,树上的蝉鸣声声撕扯着我的耳朵,把我的注意力与一段远去的历史扯到一起相连。一个女子的丰功伟绩写在这里,一个女子的历史写在这里。我似乎看见它都被湖湘文化这巨大的吸铁石吸了进去,成为湖湘文化最耀眼的一部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知怎么,我却想起了曹雪芹。他在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之中,品味晨风夕月、街柳庭花,“忽念及平生之异样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发出了“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的感叹。曹雪芹是真诚的,他推出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金陵十二钗的女子典型。但曹雪芹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一百多年后,会出杨开慧、秋瑾这样忠肝义胆的女子,她们同她们的丈夫、她们的兄弟、她们的战友一起,推动了中国的文明进程到来。中国,不再受压迫,不再受蹂躏。中国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呼吸一个个黎明,呼吸一朵朵白云。2009年,杨开慧位列“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群芳谱上。杨开慧已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的化身,给我们闪光的锻打,让我们的灵魂不生锈;给我们丰富的养料,让我们日渐健壮,朝着我们的目标迅跑。

金圣叹批《西厢》,拷红一折,有三十三个“不亦快哉”。领略开慧这样的奇女子的生平事迹,我在悲情满怀的同时,也有不亦快哉的感慨。虽不能与她同在一片历史的天空下,但她的气节入我耳,入我心,平生能听闻这样的儿女英雄传奇,难道不应不亦快哉吗?那晚,我热血沸腾,双眼噙泪,望着飘峰山上缓缓移动的月亮,大声说,吴刚兄,请分我一杯,让我举酒祭奠英雄。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