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

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

1、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

1、制剂:根据药典、药品标准等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 称为制剂。

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预防、治疗和诊断 疾病需要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中成药: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中药制剂的分类

1、按物态分类:①液体剂型;②固体剂型;③半固体剂型;④气体剂型。

2、按分散系统分类:①真溶液型液体制剂;②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③乳浊液型液体制剂;④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3、按制备方法分类:①浸出制剂;②无菌制剂。

4、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①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②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药学专业必备

3、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慢

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 剂>皮肤给药。

4、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1、中药制剂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药物的化学降解反应,主要有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 羧等,其中水解、氧化是主要降解途径。

2、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1)处方因素:①pH:以 H+和 OH-为催化剂的反应,称为专属酸、碱催化反应;②溶剂、 基质及其他辅料的影响:对于易水解的药物,有时采用非水溶剂如甘油、乙醇或丙二醇等使其 稳定,有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利用所形成胶束的屏障作用而延缓水解。

(2)制剂工艺。

(3)贮藏条件:①温度;②光线;③氧气和金属离子;④湿度和水分;⑤包装材料。

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药学专业必备

5、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1、延缓药物水解:①调节 pH;②降低温度;③改变溶剂;④制成干燥固体。

2、防止药物氧化:①降低温度;②避光;③驱逐氧气;④添加抗氧剂;⑤控制微量金属离子; ⑥调节 pH。

6、散剂的特点:

1、优点:①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有利吸收、起效迅速;②制备简便;③外用对疮面有一定的 机械性保护作用;④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多有应用,也适于小儿给药。

2、缺点:易吸潮、药物成分化学活性增强而容易散失、氧化。

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药学专业必备

7、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

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8、散剂按药物性质分类

①普通散剂;②特殊散剂(含毒性药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

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药学专业必备

9、散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

1、除另有规定外,内服散剂应为细粉;儿科用及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2、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采用配研法混匀并过筛。

3、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分剂量的用具;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4、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应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潮的散剂应密封贮存。

10、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

1、粒度: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用散剂,除另有规定外,通过七号筛的粉末总量不得少于 95%。

2、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 9.0%。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