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正月十五的习俗)

正月十五的习俗(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

明天就是2021年正月十五,一年之中第1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的到来也预示着春节欢乐的气氛即将结束,人们的生活将会纳入正常的生活规律。该上班的上班,该打工的打工,该创业的创业,该种田的种田。

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农村怎么做萝卜灯、面灯过元宵?有什么寓意

在我国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

1、吃汤圆,放烟花,闹元宵。吃汤圆在正月十五是最基本的习俗,这在全国都是认可的一种习俗。一般早上吃饭要下汤圆吃,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红红火火。毕竟过去的汤圆里面放的是红糖。

闹元宵是指的在晚上一家人在一起放烟花,尤其在过去放烟花是农村最热闹的习俗。正月是元月,晚上又叫宵,因此就有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叫法。大家会在一起团圆因此又被称作元宵节,也叫元宵夜。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端午节为我国五大重要节日。

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农村怎么做萝卜灯、面灯过元宵?有什么寓意

2、元宵夜,逛灯会,放烟花。在元宵节这一天,一般一些城市里都有灯会,而且还集中着放烟花来庆祝节日的快乐,更是庆祝春天的到来,一年的开始。特别在大城市里,灯会是非常的大的,五颜六色的灯到处可见,而且让人们流连忘返,似乎人间仙境。对于孩子们而言,那就是放烟花了,他们拿着烟花到处玩确实都好看。

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农村怎么做萝卜灯、面灯过元宵?有什么寓意

3、元宵夜,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夜一个最主要的活动,尤其在过去猜灯谜非常受那些为人墨客的喜欢,甚至以猜灯谜来作为恋爱的引子。猜灯谜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文采,或者是一个人的博学多识。当然现在猜灯谜也仅仅局限于电视节目,所以大家在元宵夜看元宵晚会,欢欢乐乐过元宵。

在农村元宵节是如何过的?

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农村怎么做萝卜灯、面灯过元宵?有什么寓意

其实农村的元宵节过得也是非常的充实的,在城市里的元宵节过得不那么热闹。农村到了元宵节特别年龄比较大的那些农户,他们会在吃完早餐的汤圆后,然后找来玉米面或者是大米面制作面灯。

这面灯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在玉米面或者是大米面里放一点点的面粉,这样放在蒸笼上蒸个半熟。然后制作成为面灯里面放上棉花芯,倒上花生油或者腊油等等,一到天黑就点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灯里面的油要燃烧尽,不管灯燃烧到什么时候,所以灯的油要少放一点。

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农村怎么做萝卜灯、面灯过元宵?有什么寓意

这些面灯里面要放一个黑豆,一旦里面的油被燃尽了以后,看这个黑豆是否被泡开?如果是被泡开了预示着这个月就有雨水,这也是古代农民预测哪个月雨水多的一个主要方式。

在晚上天黑以后,每个人要用面灯的灯光。照照耳朵,耳朵不聋;照照眼睛,眼睛不花;照照牙齿,牙齿不掉。也要给家里的小鸡照一照,还给小狗照一照,当然家里有牛羊的也要照一照。寓意家里面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自己制作面灯的话,要制作狗、龙、牛灯。狗灯放在大门口,预示着一年出门顺顺利利,家境平安;牛灯放在过去有石磨顶上,如果这个灯不被元宵夜的风吹死,说明这一年风调雨顺;龙灯放在粮囤,代表着苍龙守护粮囤满满。对于这些面灯最后要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才能够拿下来蒸熟了吃。

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农村怎么做萝卜灯、面灯过元宵?有什么寓意

对于萝卜灯的制作是非常的简单的。那就是把一个萝卜用中间段把里面挖空,然后插上棉花芯,倒上花生油或者腊油点着就可以了。当然对于萝卜的灯里面不能够放黑豆了,因为萝卜的水分比较大,每个黑豆都能够被泡开。所以农村还是喜欢蒸面灯。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