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说画|葛稚川移居图(稚川移居图)

稚川移居图(每日说画|葛稚川移居图)

错综变化、气象万千的艺术,给予我们以最复杂最细致最轻灵的心底颤动

接下来的3分钟,我将陪您一同欣赏这幅世界名画

品味艺术,静养灵魂

每日说画|葛稚川移居图

《葛稚川移居图》,创作于元代,纵139.5厘米、横58厘米,这幅画描绘了晋代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情景,画中葛洪手执羽扇,身着道服,神态安详,正回首眺望,身后老妻骑牛抱子,一仆牵牛而行。此画以山水为主体,崇山峻岭,飞瀑流泉,单柯碧树,溪潭草桥,加上画中的人物,构成了一幅深秀、谨严的山水人物画。全画中左下方溪水最亮,烘托了葛稚川的形象。画面山岩、树木、流泉,共同创造了一种幽远宁静、远离尘世的境地,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隐居的追求。

每日说画|葛稚川移居图

兵荒马乱、战火连天的宋代与明代之间有一个短命的元代,蒙古人用铁骑征服了这片土地。不到一百年的政权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汉人没有地位,文化人没有地位,百姓只能忍辱负重,而文人只能归隐山林,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贵族出身的王蒙便生活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在仕与隐的矛盾中艰辛地进行艺术探索。

每日说画|葛稚川移居图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从唐末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画中,这个故事寄托了葛洪避世而遁入罗浮山的出世之想,传统文人也将“葛稚川移居图”作为隐遁山林、悠然自得生活的象征。

每日说画|葛稚川移居图

王蒙虽与葛洪所在年代相隔久远,但皆出名门,经历相似,他们都想入士做官却遭世弃,最终选择了避世之门。王蒙早期的作品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上进、入仕思想,他多次为官,但看到当时政治的腐败、人民的苦难,却无能为力,再加上士人朋友的相劝,他决定归隐山林,由于生活与理想不能统一,所以借用隐逸高士的生活情趣和超然恬淡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

王蒙(1308-1385),元画家,字叔明,号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曾任元末官理问,泰安知州,后因胡维庸案牵累,死于狱中。王蒙能诗文,工书法,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 传世的代表作有《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葛稚川移居图》、《秋山草堂图》等。

每日说画|葛稚川移居图

我们明天

不见不散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