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为什么叫“荠菜”?(荠菜图片功效与作用)

荠菜图片功效与作用(荠菜为什么叫“荠菜”?)

当今,人们的蔬菜品种中,荠菜称得上是佼佼者,然而,早先自然界天然生长的荠菜,只是很普通的一年生或二年生之野草,很容易生长,世界上许多地方有它的踪迹。它常出现在旷野、田埂、路边、庭园、屋旁,唐代诗家白居易《早春》诗句:“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正是对它生长环境的一种写照。

荠菜为什么叫“荠菜”?

荠菜植株伏地而生,叶密成丛,明代《本草纲目》载述:“荠生济济,故谓之荠。”济济,即是众多之意。“济”字的三点水偏旁被草头偏旁(艹)取代,就成为“荠”字了。对荠菜别名“护生草”,该书还援引佛家的解释:夜晚点油灯时,用荠茎作“挑灯杖”,能避免蚊虫和飞蛾骚扰而具“护众生”作用。荠菜其他别名:地米菜、鸡脚菜、菱角菜、清肠草等,其得名大概各有其缘由。荠菜的英文名称“Shepherd's purse”,说来也很有趣,Shepherd含义之一是“牧羊人”,Purse的含义之一是“钱包”。荠菜和牧羊人的钱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这两者,何以会是同一个英文词汇?这是因为有一类荠菜的果荚略呈三角形,体积虽很小,但形状据说有些类似古代小亚细亚、欧洲某些地区牧羊人的钱包,故借用其名。

荠菜为什么叫“荠菜”?

中国先民,在很古老年代已采食荠菜,并且体验到其味甘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人民最早诗歌总集《诗经》已把荠菜甘美之味作为其他食物滋味的对照:“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诗·邶风·谷风》)食过荠菜的人,对其真切滋味,自会有一种亲身体验,宋代诗家陆游就曾赋诗,抒发他在异乡品尝到当地美味荠菜而“忘归”家乡的高兴心境:“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食荠》)而早在西晋时,文学家夏侯湛因赞赏荠菜生长特点——越冬耐寒沉潜,入春繁茂成长,兴致盎然地为之作《荠赋》,留下了“见芳荠之时生,被畦畴而独繁;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之名句。

中国古人采集荠菜,既可单独炒食,还可将其剁碎做馅或煮菱,两千年前《尔雅》最早载说:“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剁碎)及羹亦佳。”可见,现今大众喜爱的荠菜羹、荠菜馄饨、荠菜饺、荠菜炒年糕等美食,其来有自。

荠菜为什么叫“荠菜”?

中国历代人民取荠菜作蔬食过程中,发现它对人体有益胃、清热、明目、利水、止血等作用,可作为吐血、咯血、便血、月经过多、麻疹患者等的辅助食疗。取洗净鲜荠菜六十到一百二十克,加水煎汤,可用于鼻出血、牙龈出血者内服治疗。洗净鲜荠菜三十到六十克、红糖三十到六十克,置于锅内微炒后,加水煎服,可治疗产妇腹痛。取洗净荠菜根与车前草各五十克煎汤内服,可供肾炎水肿患者的辅助治疗。

具根据现代科学知识,荠菜所含成分繁多,主要有荠菜酸、乙酰胆碱、季铵化合物、橙皮苷、类黄酮物质、二硫酚硫酮、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BC、E、K、胡萝卜素、尼克酸)、矿物质(钾、钙、铁、钠、锌、硒等)、叶绿素、山梨醇、纤维素等。

实验证明:荠菜酸能缩短凝血和出血时间,故有止血作用;乙酰胆碱和季铵化合物能降低胆固醇;橙皮苷能提升维生素C含量,并有助抗菌消炎,防御冻伤、糖尿病和白内障;类黄酮物质有助抗氧化,延缓细胞和机体衰老;荠菜纤维能促进肠蠕动,有助防便秘。荠菜属于有良好抗癌作用的十字花科植物,它所含二硫酚硫酮和硒,有抑制癌肿效用。

需要提及者,有学者从动物实验发现,荠菜具有促使子宫收缩的作用,因此孕妇不宜多食荠菜,以避免引起流产或早产。但从总体而言,食用荠菜对人体的多方面保健作用还是主要的。自然界野生荠菜的茂盛期,主要在农历三月份,中国古代民间谚语:“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是有它一定道理。根据现代科学所获知,荠菜对人体有着诸多保健作用,它往昔的“护生草”别名,如今显然具有更深广的内涵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