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 作为规章制度, 对维持课堂秩序、增进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都具重要意 义。但“所谓制度只不过是贴在教室墙上的一张纸, 是作为装饰和摆设而存在的, 是外在于实际教育过程的, 制度本身 的存在并不能确保制度的应有价值的实现。” 问题的关键是它的实际意义和效应。

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常规

( 一) 不同的课堂常规体现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学生观 教师以“性恶论”为基本人性假设, 缺乏对学生基本的信任和尊重, 制定课堂常规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 约束学 生的行为, 体现出一种“猫和老鼠”、 “警察和小偷”的隐喻, 如:“安静坐好, 等待教师上课; 上课不敲响课桌 , 不随便讲 话, 不做小动作, 不看与课本无关的书籍, 听课不许插嘴(哪 怕教师讲错或是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不乱画课本和作业 本; 不照抄别人的作业; 自习时不插位以免影响他人学习;测验考试不弄虚作假⋯⋯” , 即使学生能达到所有要求, 但 他们感觉到的是机器式的冷冰冰的要求, 对课堂持有一种反感的、敌意的态度, 课堂教学也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而教师持“性善论” , 充满爱心, 制定常规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 让学生学会负责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知道自 由行动的界限,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生会感觉到教师细致的关心和爱护, 理解、信任:“注意上课姿势, 保护自己的视力。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 握笔在一寸, 胸部离桌一拳, 眼睛离课本一尺。”

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常规

( 二) 我们需要充满人情味的课堂常规富勒指出“一个真正的制度包含着自己的道德性, 即内 在的道德或程序自然法。一旦国家所实行的制度没能蕴含着道德性质, 就会导致一个根本不宜成为制度的东西。” 因 此,“制度若具有效用, 首先必须植根于一定的伦理精神和 价值理念, 每一制度的具体安排都应得到一定的伦理观念 的道义支持。” “教育、管理、法制等以人为主体和对象的实 践活动都以人的理念和人性把握为逻辑前提。

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常规

然而, 这种前 提本身却不是理性的结果, 而是一种设定, 因为人性的善恶 无法确证。正是这种以对人性的信心和信念为基础的设定, 才体现了教育的人文精神的特殊品质。⋯⋯缺乏伦理精神, 就会动摇教育的根本信念, 就会因为失去对人的信心而使 教育成为不可能和不必要。只有善的理念才能物化为善的 制度, 才能成为在教育有存在意义的制度。”我们需要洋溢 着浓浓的人情味的课堂常规, 这样的课堂常规会成为师生 关系的润滑剂, 而不是横亘在师生之间的障碍物, 它是善 的、教育性的存在 , 而不是恶的、非教育性甚至反教育性的存在。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