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黄酮的作用与功效!(黄酮的神奇功效作用)

黄酮的神奇功效作用(生物类黄酮的作用与功效!)

生物类黄酮的作用与功效

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即维生素P,是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并非单一的化合物,而是多种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物质的总称,因多呈黄色而被称为生物类黄酮。主要的维生素P类化合物包括黄酮、芸香素、橙皮素等,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P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毛细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缺少它则会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所以它又叫通透性维生素。

在自然界中,生物类黄酮所含有的维生素P常常与维生素C共存,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坏,增强维生素C的效果。在它的“保护”下,机体不会无故消耗维生素C。人体一旦出现坏血病,则被认为是这两种维生素共同缺乏的结果,因此,临床上正在运用维生素P防治某些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而引起的疾病。除了临床医学研究领域外,现今生物类黄铜含有的维生素p成分也广泛应用于护肤品,原液,化妆品领域中。

生物类黄酮的主要功效

1. 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2. 抗血栓、保护心脑血管作用抗肿瘤、消炎抑菌作用。

3. 解除醇中毒、保肝护肝等多种功效。

4.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

5.调节免疫力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如大豆异黄酮对实验性小鼠的巨噬细胞功能、脾重均提高;使脾脏生成IgM作用增强,外周血淋巴细胞含量增加;增强T细胞、NK细胞和K 细胞的功能;还有助于提高体液免疫,增强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体液免疫过程中致敏B淋巴细胞的形成和抗体的产生都有促进作用。

6.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妇女综合症是由于妇女绝经后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减少所致,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这一阶段的妇女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大多属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变化,如面部潮红、心悸、多汗、多疑、烦躁等现象。黄酮类化合物虽然在体内的生物活性只有内源性雌激素的10-3~10-5倍,但其有巨大的浓度优势,可达内源性雌激素的103倍,恰当地使用,既能减轻上述的更年期症状,又不会出现由于长期进行性激素治疗导致子宫和乳腺发生病变的潜在危险。

7.抗菌、消炎及抗过敏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抗菌成分较多,对细菌有广泛性的抑制。有报道称,0.005%游离的异黄酮即可抑制真菌的活性,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抑菌活性还在不断增强,但浓度超过0.1%后,浓度增加不再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黄酮单体类化合物licochaione A最低浓度为0.3μg/kg时,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杆菌、棒形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豆异黄酮还具有在胃肠道内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并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以保护身体抵御致病病原体的侵袭。染料木黄酮具有可抑制DNA裂合酶(TOPO II)的作用,还有温和的抗炎作用。木犀草素对H suis 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在1:3500时可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生长,对卡他、白色念珠、变形菌也有抑制作用;花青素类中的飞燕草素有很强的抗养化与抗炎作用,可抑制头皮生理性皮脂分泌过度及后发的病菌感染;茶多酚类能抗炎抗口腔微生物作用,可有效防止龋齿发生。柑橘类黄酮中如槲皮素、洋姜荽苷等也有抗炎活性,并且效果与剂量相关;其主要机理在于影响花生酸代谢以及抑制组胺释出;洋姜荽苷(Diosmin) 作为一种抗发炎的强保护剂能显著地减少水肿的形成,如:静脉注射洋姜荽苷可降低鼠由注射四氧嘧啶诱导的痛觉过敏。

8.抗病毒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肯定。已有报道称,桑色素、山奈酚等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黄酮类化合物kievieine 在极低低浓度时,就对有人体致病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irsiliol、naingin、3’,4’-二乙酸基-5,6,7-三甲氧基黄酮等可用来治疗传染病,特别对滤过性病毒如:HCV、HIV,或寄生虫如:弓浆虫等引起的感染有治疗作用。已有研究表明,3-O-甲基槲皮素具有抑制局对灰质炎病毒的作用;槲皮素可弱化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合胞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能力;黄芩甙元、木樨曹素、槲皮素、槲皮万寿菊素、杨梅黄酮、木樨草素-7-葡萄糖苷等8种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抑制HIV病毒逆转录酶活性从而抑制HIV繁殖的作用;1,4-甘草查耳酮、甘草异黄酮、Licochalcone及Glycycoumarin有抑制HIV增殖的作用;从连翘中分离出来的金丝桃素在实验室可明显抑制HIV成熟过程的最后步骤。其主要机理是由于抑制了溶酶体H+-ATP酶和磷酸酯酶A2的脱壳作用,影响病毒转移基因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病毒和RNA的合成。

9.抗氧化作用

生物类黄酮还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与有毒金属结合,并将它们排出体外。

治疗用途

编辑

·血管硬化及微血管障碍。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胃溃疡。

·静脉疾病。

·有雌性激素紊乱者和流产的妇女。

·对X光放射线或放线疗法之副作用。

·血栓性静脉癌和其他血液凝集的病症。

没有生物类黄酮的建议量,因为还不曾有任何缺乏症出现过。生物类黄酮通常都含在与维他命C并合的营养补充品里(通常的比例是500mg的维他命和100mg的生物类黄酮),另外,各种不同的生物类黄酮在市面上也售有仅含单一成分的营养补充品。

预防癌症

癌症的发生至少分为3个阶段,即:启动阶段(initiation)、促进阶段(promotion)和发展阶段(progression)。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吸收UV光的能力,它们对致癌过程的这三个阶段都有阻抑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属于酚类物质,可熬合金属离子,从而有效抑制由痕量金属离子参与催化的脂质过氧化过程;同时,黄酮类物质作为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淬灭剂,能够有效地阻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破坏,可以防止细胞损伤和,起到防癌抑癌的作用[17]。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突变效果也是很显著的。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上的特殊之处,它可以吸收紫外光线,于是它们可以保护细胞DNA免受UV引起的损伤[17]。茶多酚也具有抗突变及抗癌作用〔9〕。类黄酮还能熄灭DNA临近产生的自由基。另有研究显示,类黄酮的这种自由基熄灭作用在其γ-射线照射的保护效果中起主要作用;有也已被证明可保护鼠微核网状细胞免受Δ-射线的损伤,它们包括槲皮素、椹非醇、芦丁、圣草酚(eriodictyol)以及木樨黄素(luteolin)。还有人发现,含有经过磺化黄酮或黄烷酮的药物、化妆品可以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防止皮肤癌的发生[11]。

此外,生物类黄酮还能够减轻甚至消除一些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毒性,如:山奈素和芦丁可有效抑制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饲喂含有5%槲皮素(quercetin)的饲料可使DMBAS(7,12-二甲基苯蒽)诱发的小鼠乳腺癌几率降低48%;槲皮素还可以抑制氧化偶氮醇诱发的大鼠直肠癌的发生[17]。

有关使用剂量方面的报道还不一致。在对于“法国奇异”现象的调查中显示[7],每天摄入黄酮类化合物达到19mg以上的人的癌症死亡率和日摄入量在19mg以下的相比,较少了75%;另从免疫学角度研究,黄酮摄入量从2.6mg/d~68.2mg/d的人群,其癌症死亡率与摄入量无关;即使摄入2.6mg/d就能够表现出活性。存在个别认识尚不一致,有的地方结论甚至还是相反的,如同样是在痕量的水平上,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具有诱导和促进癌症发生的作用;在体内实验中却是良好的癌症预防剂。

对身体循环

·增进微小循环,保持血管畅通。

·增进血管弹性,维持血管通透性良好。

·抑制血脂肪LDL(低密度脂蛋白)的过氧化,防止血脂肪酸败及动脉硬化。

·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防止血栓形成、血管疾病、脑中风及高血压、糖尿病之并发症。

·能通过脑血管障壁,保护脑细胞,防止老人痴呆。

生物类黄酮:可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清脂质,延长红细胞寿命并增强造血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抑制HL-60白血病细胞生长和溶解癌细胞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Free Reaical)及毒素,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消炎、抗过敏、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

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黄体酮临床用于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等闭经或闭经原因的反应性诊断等。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