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酸甘化阴)

酸甘化阴(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等,是一年里的第10个节气

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

此时天气愈加炎热,是一年里最难度过的“暑热关”,同时也是一年里最重要的养生时节

已经持续火热很多年的“三伏灸”也即将开始了,附上今年三伏的时间表,有需要的朋友自行保存

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

这个节气前后,为了尽快适应炎热的气候,人体的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很多人会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生活和工作效率大大下降等,而身体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与此同时,高温、暑湿的气候又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夏天,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比如中暑,胃痛、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热等呼吸系统疾病

值得重点提出的还有心脑血管疾病,夏季出汗多,水分大量流失,血液黏度会随之升高,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弹性不够了,血液黏稠度再增加,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

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

夏至养生要点

夏至节气开始,我们身体里的阳气开始浮越体表,阳气盛于外,而体内阴气则无声无息的开始升起

这也就是古人讲的:“夏至,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夏至一阴生”

所以,夏至节气,养生的要点一是要温养脾胃;二是要养心安神;三是要滋养阴液

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

一、先说温养脾胃:首要避寒就暖,次要饮食清淡、避免肥甘厚腻

古人云“腹暖,则百病不生”,所以,在阳气浮越、阴寒内生的夏季,一定记得不能吃冰冻、生冷的饮食物,否则就是在给你的腹部“雪上加霜”,会极大的耗伤阳气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温暖、柔软的肚子才是好肚子,尤其年高体弱、下元虚衰的老人,吃冰冻、生冷肥腻之后,多成滑泄,伤了真气就很难复原了

所以,我会推荐很多朋友从夏至开始喝姜枣茶,一直喝到三伏天结束,这样,坚持喝上几年,脏腑里的陈年伏寒,都会被清除干净,自然百病不生

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

除了姜枣茶,夏至开始,艾灸也要紧锣密鼓的坚持做起来了,夏至过后,天地间的阳气愈加旺盛,借着这个天时,“冬病夏治”,这已经是整个医学界的共识了

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

二、养心安神:这个一是要静心守神,二是要好好睡“子午觉”

静心守神很好理解,就是在这个阶段,让自己的心境尽量平和,不扰动心神,不动心,就不会耗神

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

而睡“子午觉”,是夏天养心的不二法门,子和午是分别从晚上和中午11点开始的。

所以,会养生的古人,尤其是古时候的世家大族,他们午间(11:00–13:00之间)都会小憩(半小时左右)

三、再来说一下滋养阴液

暑热天气,易耗气伤津,所以整个夏季,我们都必须注意及时滋补阴液,避免阴津耗伤,引起一系列疾患

那么怎么滋养阴液呢?

中医有个非常特殊的疗法叫做“酸甘化阴”,也就是说酸味和甘味合在一起可以化生阴液、滋补阴津

“酸甘化阴”法,可以是酸梅汤、乌梅汤,可以是蜂蜜白醋饮、也可以是柠檬蜜、柚子蜜等等

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

这些小饮品在夏季可以经常饮用,尤其是运动过后,出汗过多,怎么喝水都不能解渴的情况,慢慢抿下一杯温热的“酸甘化阴”,你能清楚地感觉到,体内阴液被化生出来的过程……

说完了这三个养生要点,还得提醒一下,别看夏季天气热,我们最要提防的却是“虚邪贼风”

虚邪刚才讲过了,因这个节气阳气浮越体表、脏腑反而易生虚寒

而贼风,是夏季贪凉的人们最该防备的

那么,什么是“贼风”呢?

比如夹道里的“过堂风”,门窗同时大开时的对流风,空调风扇对着头、颈、背直接吹等等,都属于容易伤人的贼风

夏至午之半,一阴已复生--夏至已至

或者大汗淋漓之后,马上吹风扇或进入空调房;沐浴后不擦干身体、吹干头发灸马上进入空调环境或者用风扇吹干头发,再或者晚上露天而眠、不做遮挡等等

最后,分享一下这个季节的饮食要点:

饮食上一定要相对清淡,避免肥甘厚腻,损伤脾胃

解暑的绿豆汤(粥)、荷叶粥等等可以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另外,清热利尿的老鸭冬瓜汤,祛湿热、解秽毒的土茯苓排骨汤也是夏季应该经常饮用的汤品哦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