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娜钢琴教学视频(秋天奏鸣曲)

秋天奏鸣曲(苏珊娜钢琴教学视频)

母亲在我眼里一直是一个伟大的身份,不管是影视剧作品,还是人们的口口传诵中,我听到的都是母亲应该伟大。

身为母亲,应该无私,应该慈爱,她应该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解决所有问题,她应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优雅美丽又把孩子照顾的周周到到。她应该无条件的爱孩子。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于是,在我成为母亲以后,我全部的使命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母亲。在这条路上我奋斗了二十年,才终于明白:

母亲不是生来伟大,每一个母亲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没有一个女人会因为成了母亲,就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伟大的人。她会因为成为母亲而有所不同,但依然会带着自己原来的样子,只是在成为母亲的路上很努力地学习做母亲而已。

《秋日奏鸣曲》是一部1978年上映的经典家庭剧,是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最后一部大荧幕作品,获得了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等多项大奖,两位女主角英格丽·褒曼和丽芙·乌尔曼的表演也是精彩绝伦。这部影片将母亲和女儿之间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关系真实的呈现出来,让我更加明白:

所谓母女,只是两个人之间真实的关系,母亲的角色没有定义。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01

家庭VS事业

很多人都会问女人们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兼顾你的家庭与事业。

英格丽·褒曼饰演的母亲夏洛特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她是一个著名的钢琴演奏家,美丽又优雅,有强大的气场,得体的谈吐,是一个完美女神。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事业需要她游走于世界各地,而她有两个幼小的女儿,她是怎么做的呢?

最初的夏洛特心思只在事业上。女儿伊娃记得母亲的箱子放在楼下,母亲用外语打着电话,她知道母亲要走了,她祈祷着出一些什么事情能阻止母亲出门。在母亲出门的两个月,她觉得自己痛苦的都要死了,她再也不会快乐,她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过下去。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如果说母亲为了事业离开家庭是对女儿们的伤害,那如果母亲回归家庭呢?

当夏洛特事业开始不顺演奏频遭差评的时候,她决定回归家庭。她意识到之前对女儿的忽视,于是带着补偿心理开始全身心打造女儿。

夏洛特对女儿充满关切和担忧,关注着女儿的每一个细节。女儿驼背,夏洛特就陪她一起做体操。担心女儿的长头发花费时间,夏洛特就给女儿剪短。女儿牙齿长歪了,母亲就让女儿戴上牙套。她给女儿做漂亮的裙子,不仅指导女儿读书,还陪她一起讨论。

夏洛特所做的这一切,有没有让你想起某一瞬间努力付出的你呢?

当夏洛特认为那是一个开心的,充满爱的夏天的时候,伊娃却说,那时的她并不开心,只是她怕母亲伤心不敢说。短发难看得要死。戴上牙套丑得像个怪物。漂亮的裙子,书籍的讨论都成了女儿对母亲的控诉。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离开家庭不行,回归家庭也不行。到底要母亲怎么样?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这从来都不是家庭和事业的问题,工作,距离从来都不能改变情感的本质。

女儿的控诉不是因为你离开家,而是因为你离开家的时候从来都没有看见她。她知道你虽然抱着她,吻着她,可你的心早已飞走,你的眼里根本没有看到她的不舍,她的思念,你那些有趣的信里也没有情感。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女儿也不是不希望你在家,只是她受不了你密不透风的关注,而那份关注里又从来没有女儿,只有你自己眼里的完美标准,在这份巨大的改造工程里,你看到的只有缺点,没有优点。你对女儿做的是培养,在她感受到的却是否定。她只是更相信自己不值得被爱,不值得被接纳,她学会了取悦,即使只有她一个人,也再不敢暴露真实的自己。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如果爱,即使离家千里,一句问候,一个拥抱都能感受到爱。

如果不爱,即使咫尺也是天涯,就算对面也不能相识。

这从来都不是家庭和事业的博弈,这只是一个母亲内心情感的流露。

02

知识VS情感

影片中有一段母亲指导女儿弹琴的场景,让我就像看见了给孩子辅导作业的自己。

有一个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母亲指导自己弹琴,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不知道有多少人求之不得。

可是女儿伊娃却是推三阻四,当不得不开始弹琴的时候,浑身都是局促和紧张,战战兢兢地弹完琴后更是把手指含到了嘴里,等着母亲的评价。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母亲脸上的表情一直阴郁不定,是压抑的挑剔和否定,是一句“我喜欢你”得敷衍。在“你弹得挺好”的心口不一的评价之后,母亲开始了滔滔不绝的专业指导,女儿的脸则更加暗淡下去。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像极了我和女儿之间辅导作业的过程。我一腔热血要帮助女儿提高学习成绩,女儿却总是不喜欢我的介入。

而当我看了女儿的作业之后,从来没有满意过,又总是压抑着自己的不满,给予一句言不由衷的肯定。因为,母亲不应该否定孩子,否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可我不知道,那滔滔不绝的指导背后,已经有否定,我不知道,我心里的不满意根本就隐藏不住。

有一个学识丰富的母亲,到底是孩子的幸福还是不幸?

我们总以为给孩子更多的输入正确的知识会让孩子更优秀,殊不知,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肯定。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我见过一个不识字的母亲对孩子写出一篇小作文的崇拜,那从心底里流露出的肯定真的好滋养人。

我那时候困惑过,是不是如果我不识字就好了,那女儿现在做出的一切我是不是就会打心底里肯定?因为,有那个标准在,我真的做不到发自心底的肯定,我总会觉得这里还可以更好,那里还差一点。

后来我才知道:

问题不在于我认不认字,而在于我把什么看得更重要,是知识,还是情感。

不是不可以指导孩子,而是不可以带着否定指导孩子,不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优势要求孩子。

而这,来自于我自己内心的脆弱,空虚的内心只能以拥有知识支撑自己。我想,夏洛特也是这样吧。

03

真实VS表演

夏洛特真是一个绝佳的演员。

你看,她本来不想见到另一个有病的女儿海伦娜,她只想让她待在疗养院里。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 妈妈不想见海伦娜)

结果当她见到海伦娜的时候,虽然每一个近镜头都能捕捉到她对这个生病在床,发着含混不清的声音的女儿的本能的厌恶,但她依然可以慈爱的把海伦娜的头捧在手里,她可以用最温柔的语调告诉海伦娜她每天都在思念,赞扬海伦娜的头发有多么美,精彩的如同变脸。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妈妈见到海伦娜时)

就像伊娃认识的母亲,夏洛特永远清楚用什么样的语调,什么样的举止能传达出爱,她的声音举止充满了美感,可是她的眼神会出卖她,女儿凭身体的直觉就能感受到她的心口不一。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表演得再好,还终归只是在一场戏。一场演员和观众心里都明明白白的戏。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妈妈见到海伦娜之后)

不要以为精彩的演技就能够弄假成真,观众不只是凭眼睛耳朵看戏,他们凭的是直觉,是心,尤其是孩子。

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不要因为我是母亲就一定要假装去爱,你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而表演只会让母亲和孩子的心隔得越来越远。

就像影片中的伊娃,看着母亲的每一次表演,只会在一旁讥讽冷笑。

当伊娃借着醉意表达出她心中的不满和恨的时候,夏洛特才不再逃避,女儿也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母亲是怕她的,原来每一个午夜梦回的时候,这个看似强大的母亲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活过,她的心里空落落的,没有任何人能在她心里,她连自己母亲的样子都无法想起。原来她渴望爱自己的女儿能把自己抱在臂弯里,可是她又害怕去爱,她害怕一旦爱了就会被要求,她很无助,她不敢流露自己的情绪,就只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这才是这个一直在表演完美表演强大的母亲真实的样子,她是弱小的,弱小到只敢表演自己的强大,自己的完美,弱小到只敢说爱,不敢说恨,弱小到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情绪。一个心里没有爱的人只能表演爱,一个心里渴望爱的人只能依靠控制身边的人来抓取爱。真实的她需要女儿抱抱她,帮帮她,需要爱。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这是母女之间一场激烈的冲突,这也是一场母女之间真切的表达,这对母女第一次撕下母女相亲相爱的人设,走下银幕,走向真实。

而当所有的不满和恨都可以流动出来之后,当所有的一切可以不需要隐藏,能够真实呈现之后,那心底的善意才能浮现。那将不再是表演出来的爱,不是努力要求自己去爱的爱,而是真正的从心底涌动出来的爱。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当一个母亲用一个母亲的人设去定义自己的时候,这个母亲已经离开了真实,远离了爱。

母亲不应该被定义,

母爱与回归家庭还是职场奋斗无关,

母爱也不取决于你是否拥有更多的学识,

强大还是弱小,

母爱只需要你真实的面对自己,

看见自己,

于是那来自心底的爱,

便自然流露。

豆瓣9.0高分影片《秋日奏鸣曲》:坚强不是母亲的底色,真实才是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