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好玩的地方一日游(七里海湿地)

七里海湿地(静海好玩的地方一日游)

  一条河,一座城。海河水静静流淌,穿越时空,见证着两岸的变迁和发展。

  天津,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城市,多姿多彩,有着数不尽的风流。但如今,这里始终以绿色为发展底色,纯净而唯一。

  麒麟海的传说

  《明世宗实录》记载:“七里海,广袤二百五十二里。”如今,位于天津东部的七里海,过去是渤海的一部分,后来,海水退却,逐渐形成毗邻渤海的一个湖泊。

  相传湖里有个巨大的水怪,兴风作浪,民不聊生。一晚,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为村民指点迷津:“降水怪,莫用慌,一条大河向东南。笛声响,神灵现,九天流霞落玉潭。”话音未落,老人已不见踪影,地上只见一只玉笛。

  于是,村民齐心协力挖出一条大河。水怪见湖水越来越浅,暴跳如雷。村民随即吹起玉笛,引来一条金光闪闪的麒麟,降服了水怪。而被麒麟吃过的草越长越旺,被麒麟喝过的水由咸变甜。从此,这里一派水草丰盛,鱼蟹成群,鸟语花香,渔梁歌钓的景象。

  人们不忘麒麟的恩情,将此千顷烟波称之为麒麟海,后来渐渐的,取谐音叫成了七里海。直至如今,七里海的一隅,仍有一尊“麒麟”,守望着这里。而古人这份美好的梦想,却在今人的努力下照进了现实。

天津: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时下的七里海湿地,用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这一名句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这片占天津市湿地总面积12%的区域,是天津市“南北生态”空间布局重要节点,有着“京津绿肺”之称。

  保育放流、植被修复、水质和鱼类监测……最近,王怡君和同事们很忙。作为七里海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她已经和七里海打了很多年的交道了。但就在上个月,管委会正式成立了湿地保护中心,调任中心副主任的她,与七里海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芦苇荡漾,水鸟起舞……这几年七里海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河人,王怡君说这话时,眼睛里略过一丝骄傲。“但是,一些看不见的变化,其实更重要。”王怡君坚定地说,“以前,我们单位叫‘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现在叫‘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去掉‘建设’两个字,体现的正是思想意识的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像珍爱生命一样保护湿地生态。

  2017年,天津研究制定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体系,其中包括《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2017-2025年)以及七里海、北大港、团泊湖、大黄堡四大湿地保护规划,同时出台《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让湿地保护更加有法可依。

  历史遗留清理、土地流转、生态移民、引水调蓄……经过几年的修复,天津四大湿地都已碧水蓝天,水系成线,一片生机盎然。

  生态好不好,湿地里的动植物最有“发言权”,今年以来,50多万只候鸟飞临湿地,很多珍惜鸟类选择到湿地筑巢、安家。

  咬定青山不放松。天津以前所未有的决心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北连七里海、大黄堡生态湿地保护区、盘山和于桥水库生态保护区,南接北大港和团泊生态湿地保护区,连点成线,天津仅用三年时间,高标准建设了绿色生态屏障,构建出“三区两带中屏障”的市域生态格局。

  用生态增量撬动绿色发展

  环境好不好,用脚来投票的,不仅有鸟儿,还有游客和项目。这一点,孙立志格外有体会。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孙立志家门口的潮白河吸引了大批游客。“这是我们宝坻人的母亲河,如今成为了吸引全国游客来打卡的国家湿地公园。以前真是不敢想,我们宝坻的环境,能有这样巨大的变化。”

  让孙立志更没想到的是,变美的环境,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 以潮白河为轴线,“一河两岸、跨河发展”,他家门口规划建设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 生态环境,成为了营商环境的迭代,大批北京中关村的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 研发生产超级电容的“合众汇能”,就是这里首家签约、首家开工建设,并在今年5月首批建成投产的企业。

  • 而孙立志,也在企业面向当地的招聘中,顺利入职,成为了合众汇能的员工。

  目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累计落户400多家企业,预计达产后年税收10亿元。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天津坚定不移用生态增量,撬动产业结构高质量绿色转型,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带。阿里云创新中心、华为物联网、海尔智慧工厂等一批项目落地,发展动力不断显现。

  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是26.3%、14.6%。信创、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动能快速成长。

  调结构、补短板、打基础、强弱项,如今,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天津也将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更加容光焕发的面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