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休克(shock)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血容量不足 如大量出血、失水、失血浆等,使血容量急剧减少。

2.创伤 由严重的创伤、骨折等所引起内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同时可伴有失血的因素存在。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3.感染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中毒性休克。

4.过敏 由某些药物(常见如青霉素等)或生物制品引起过敏反应,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5.心源性因素 由于心脏疾病引起心排血量急剧减少所致。

6.内分泌因素 由某些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循环衰竭性休克等。

7.神经源性因素 剧痛、脑脊髓损伤等可引起血管紧张度的突然丧失,造成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血压下降。

(二)发病机制

不同病因的休克其发病机制可有明显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环节——“急性微循环障碍”,按微循环的改变可将休克分为3个时期。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1.休克早期 全身小血管持续痉挛、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显著增加,开放的毛细血管减少,血流速度减慢,组织灌注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微循环缺血缺氧。

2.休克期 持续缺血缺氧导致此期微循环血管运动功能严重紊乱,微血管的收缩性逐渐减退,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大量涌入真毛细血管网,血流缓慢,微循环处于淤滞状态,组织微循环灌多流少、灌大于流,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

3.休克晚期 又称为微循环衰竭期、休克难治期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此期微血管平滑肌反应性进一步下降,微血管麻痹性扩张,微循环血流停止,不灌不流,组织几乎完全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

三、急救护理路径

急救护理路径见图11-1、图11-2。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图11-1 病情评估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图11-2 急救措施

知识拓展

限制性液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为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液体复苏,指机体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范围内,直至彻底止血。对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的选择,液体输入速度以早期稍快,逐渐调整速度为好,不必将血压调整到正常值。

1.只要血压到达10.7~12/6.67~8kPa(80~90/50~60mmHg)以上,保持略高于存活所需的最低值即可,抓紧时间进行必要的止血等“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2.只要血压到达10.7~12/6.67~8kPa(80~90/50~60mmHg)以上即能满足重要器官的基本灌流,尿量>25ml/h说明肾灌注尚可,如果尿量较多但血压仍然不升高,可调整输入液种类,适当增加胶体液的比例。

3.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特别是确定性止血,是液体复苏和抢救伤员成功的关键。

4.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当早期输入液体总量为1500~2000ml时,血压仍然不能达到10.7~12/6.67~8kPa(80~90/50~60mmHg),表明内出血尚未控制,需快速明确出血部位,尽早施行控制出血手术;当血压上升后再次下降,应警惕活动性大出血的存在,要仔细查体,不要将原因简单地当作是补液量不足,错失手术时机。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