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怎么斗(什么是斗茶)

什么是斗茶(斗茶怎么斗)

宴,即以酒肉款待宾客。《左传》有载:“王飨有体荐,宴有折俎。”

茶宴,是以茶为主的一种宴会名。《清朝野史大观》载:“茶宴,乾隆中元旦后之日,钦点王、大臣之能诗者,曲宴于重华宫,演剧赐茶。仿伯梁体,命联句以纪其胜。复当席御制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饮茶的风气也很盛行。吴国的末帝孙皓,每次大宴群臣,都要把他们灌醉,而大臣韦曜因酒量很大,孙皓就“秘赐茶舜以代酒”。可以说,这就是我国茶宴的开始。

品茗赋诗话茶宴及“斗茶”

孙皓画像

茶宴名字正式出现,始于唐代。在唐代,茶宴、茶会已成,一时风尚。一些文人学士往往相互邀请,在精致雅洁的室内,或在花木扶疏的庭院举行品茶会。主人用名茶招待客人,煮好的茶汤,注入象酒盅大小的瓷盅内,一边细细品尝,一边吟咏诗赋,直到尝遍主人准备的各种名茶,才尽兴而散。在这一段时间,陆羽、卢仝、刘禹锡、颜真卿、白居易、韦应物、封演等人,有的著书立说,有的写出诗篇,对茶的应用和生产的发展都有过很大影响,同时也普及了饮茶的知识。

品茗赋诗话茶宴及“斗茶”

陆羽品茗图

到了宋代,茶叶生产日益扩大,民间制茶及饮茶方法日益创新,“斗茶”也应运而生。所谓“斗茶”又称“茗战”,实际上是茶客比赛茶叶质量评比当做一场战斗来看待。尤为文人所好,常常是相约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茗,相互品评,决出名次,以分高下。茶叶要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在饮用时则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

品茗赋诗话茶宴及“斗茶”

宋代“斗茶”图

斗茶先要比汤色、就是比茶水的颜色。一般以纯白为上品,清白、灰白、黄白诸色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说明了茶质鲜嫩,炒到火候也恰到好处。而发青是火候不够;发灰则火候太过;发黄是茶叶太老;发红则是炒的时间太长。斗茶的另一内容是看汤花,就是汤水泛起的泡沫。主要是看汤花泛起的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睌者为胜。如果茶叶碾磨得细腻,汤火烹煮得当,汤花会紧贴着杯盏边沿,久聚不散,这称为“咬盏”。如果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就会立即出现水痕,这就输了。

品茗赋诗话茶宴及“斗茶”

宋代“斗茶”图

“斗茶”的产生,主要出自“贡茶”,当时名茶产地及寺院都有“斗茶”之举。“斗茶”进一步充实了茶宴的内容,这也是推行茶宴的必然结果。此外,宋代帝王嗜茶之风更甚于唐代,特别是宋徽宗,不仅爱好饮茶,而且对饮茶有一定的研究,他自己就曾经写过一本《大观茶论》。他在宴请群臣时,也常赐茶。蔡京的《太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宴记》都有宋徽宗赐茶的记录。

品茗赋诗话茶宴及“斗茶”

斗茶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茶事,古往今来,“煮茶话旧”,“品茗赋诗”,便成为一种雅趣,历代文人名士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咏茶的诗词浩如烟雨,汗牛充栋。伴随着这些诗词佳话,传统的茶宴历数朝而不衰,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成为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章。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