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评书水浒传360(水浒传评书)

水浒传评书(单田芳评书水浒传360)

书情既有长枪袍带,又有短打侠义,人物塑造鲜明生活,极具个性,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峰,给说书人留下的演绎空间非常广阔。

鉴于水浒评书评话文本出版者实是海量, 将按评书、扬州评话、苏州评话、杭州评话、宁波评话五方面罗列书目。

评书
本传 外传 个传 后传

壹 本传

出版文本主要集中在田、袁两家,书路基本完整:

01田连元

田版水浒占一个“深”字,评讲考证,处处透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整理为文本洋洋两百万字,超出原著一倍多,可谓大观。

《水浒全传》,田连元编著,共五册,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11月,印量不详,字数2,211,000(是出版文本中唯一讲水浒全书的本子,招安后只说了争方腊,与百回本原著比较,略去了征辽情节,后部改编较多。田先生的说讲一向胜在细腻、起伏控制好,整理本很好地保留了这一特点,可惜只分回未编目)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期间选段:
“杨志卖刀”,田连元口述,收于《评书表演艺术》,2019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列入“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内附讲解与赏析)

02袁阔成

袁版水浒占一个“新”字,虽然三国是袁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但我认为他对水浒的改编才是最有创造性的,大胆将水浒原书人物、故事打散重新编织,易名为“水泊梁山”,发扬家传的诙谐侠义风格,再揉合老艺人书路,丝丝入扣,塑造了耳目一新的水浒世界,其中以大名府、祝家庄、神州擂三个大柁子系书,可与南方评话三国“三把火”媲美。十大传统评书将其中两部合为《水浒外传》,我认为定名不妥,外传是本传之外的旁支情节,而袁版水浒是再造本传,其意义远胜。出版文本计有:

“桃花庄”,袁阔成改编,收于《推荐曲艺节目选辑第一辑》,1980年1月,文化部艺术局、曲协(出自文化部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

另:“桃花庄”,收于《古今评书选》,1982年9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内容同上)

《时迁大闹大名府》,袁阔成口述,张瑞霖、李程整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印量191,000,字数100,000(袁版水浒三部曲之一,2印更名为《大闹大名府》)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巧破乾坤楼》,袁阔成、王润生、李程编,中原农民出版社,1987年3月,印量111,560,字数320,000(袁版水浒三部曲之二,讲大破祝家庄)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再版:《水浒英雄新传》,湖南出版社,1994年1月(著者误标为郝艳霞,列入“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系列”)

期间选段:
“比武招亲”,袁阔成口述,王润生、李程整理,收于《今古传奇》杂志1984年第3辑(与《巧破乾坤楼》相关回目整理大同小异)

“比武招亲”,袁阔成、王润生,收于《血刃浪蝶》,1989年7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内容同上)

“智探八卦庄”,袁阔成、王润生,收于《铁臂游侠》,1991年8月,安徽文艺出版社(《巧破乾坤楼》中相关回目简写重编出10回)

“江湖怪杰之死”,袁阔成、王润生编著,收于《双头太岁与火凤凰》,1988年1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巧破乾坤楼》中节取6回)

《大闹神州擂》,袁阔成、任顺(王润生)、李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印量20,000,字数235,000(袁版水浒三部曲之三,2印更名为《浪子打擂》)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另:《燕青打擂》,袁阔成、李程,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5月,印量275,000,字数33,000(《大闹神州擂》的先行简编整理本,不分回,列入“插图本通俗小说丛书”)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再版:《水浒外传》,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9月(列入“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合《时迁大闹大名府》与《大闹神州擂》二书为一册)

《双头太岁与火凤凰》,袁阔成、王润生编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88年1月,印量28,000,字数112,000(袁版水浒的一篇书外书,专讲“四大寇”中淮西王庆故事,十分少见)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03除上二家外,其它整理出版的选段文本

由于书中一些故事知名度非常高,所以从本传中择取片断而讲也是水浒说书的一种常态。

《拳打镇关西》,黄存洲述,北京出版社,1958年6月,印量19,000,字数44,000(列入“北京评书选”)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拳打镇关西”,徐勍,收于《徐勍四川评书演艺实录》,2014年10月,团结出版社(四川评书)

“野猪林”,李鹤谦改编,收于《古今评书选》,1982年9月,春风文艺出版社
“灵官殿传奇”,司呈之,收于《曲艺》杂志1990年11月刊

“摆礼”,卢玉书遗作、赵云龙口述、江沙整理,收于《巴蜀曲苑》第1期,曲协四川分会(四川评书)

《武松打虎》,张青山讲,吉林人民出版社,1958年9月,印量5,000,字数26,000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武松石家庄除霸”,黄泽芳,收于《潮语相声评书选》,1993年12月,澄海县澄城镇文化站(潮语评书)

“武松大闹狮子楼”,黄泽芳,收于《潮语相声评书选》,1993年12月,澄海县澄城镇文化站(潮语评书)

“狮子楼”,顾存德口述,倪钟之、王文玉整理,收于《天津演唱》杂志1979年第4期

另:“狮子楼”,收于《天津三十年曲艺选集》,1981年10月,曲协天津分会(内容同上)

《快活林》,李德林、李焕改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55年6月,印量3,522,字数15,000(评词)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赤松林”,周盛乾,收于《贵州地方曲艺资料汇编》,1981年10月,曲协贵州分会(遵义评书)

“杜迁宋万上梁山”,刘兰芳播讲、王印权主编,收于《话说泰山》,2012年7月,中国文史出版社

“活阎罗封井”,刘兰芳播讲、王印权主编,收于《话说泰山》,2012年7月,中国文史出版社

“大闹花蓝店”,刘兰芳播讲、王印权主编,收于《话说泰山》,2012年7月,中国文史出版社

一些老先生的书虽只有片断保留下来,但从中亦可一窥传统水浒的说讲路子。

貮 后传

外传最为著名的当属张青山的水浒拾遗,时代人物背景与水浒相同,但路子完全是新编,前半侠义,后半袍带,与原著虽为殊途,却作同归,结书仍在捉田虎、擒方腊,其中又代入以周侗为代表的一系列僧道侠客,十分热闹。原书民国时在《大同报》连载,至1941年11月断载,共刊32回(末一回缺少部分篇幅),同期由新京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共8冊,收至29回。

“林冲娶妻”,刘宝成、陈显荣,收于《魔坛怪杰》,1987年12月,吉林人民出版社(一部写征辽插曲的23回中篇)

《梁山轶事》,张青山原著,刘宝成、陈显荣改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印量7,010,字数205,000(32回,自周家寨拜寿至会战昆仑寺。依水浒拾遗前段书改写,主要是精简语言,也删去了个别人物与情节,如晁再刚被整个删去。曾在《新村》杂志连载,列入“《新村》通俗文艺丛书”)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风尘十侠》,张青山原本,卢抒改编,上中下三册,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年6月,印量不详,字数640,000(100回,自周家寨拜寿至擒方腊,本书前44回大约相当于《梁山轶事》全书情节。依水浒拾遗民国单行本8冊改写,主要也是精简语言,因单行本只出到半截子,也就是本书第84回,改编者大概不知报载另有后续章节,因此自编了最后16回。这样后面书就与张青山原人物书情安排大相径庭。原后部报载中梁山众将征战戏份到自编书中基本都让给了老侠方雕所领之军,两女一少更是大放光彩,按说倒也算另类热闹,尤其是破方龙这一大关节,但人物塑造与前部欠缺统一,特别是侯安,由原报载的忠义之士变成了一个刚愎自用的浑人,换手续书多有此病,不独本书也。另外,自编书只到打金陵便结束战事,而原报载之后尚有大段精彩情节包括淮西王庆出场等。)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叄 个传

因着水浒人物戏份的出跳,经常可单独成书,80年代水浒新编评书很多都集中在以个人为中心作传,其中春风文艺与山东文艺的两个系列较有代表性:

《花和尚演义》,赵博改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6月,印量360,000,字数160,000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黑旋风演义》,杨天微(杨微)编写,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印量54,000,字数170,000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期间选段:“李逵劈钦差”,杨微,收于《沈阳市曲艺新作》,1987年,沈阳曲协(与《黑旋风演义》相关回目相同)

《时迁新传》,李怀仁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印量16,000,字数150,000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孙二娘外传》,毕士臣,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7月,印量340,000,字数64,000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呼保义宋江》,李登朝,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12月,印量15,000,字数200,000(列入“水泊梁山丛书”)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水浒三女将外传》,毕士臣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12月,印量20,000,字数170,000(列入“水泊梁山丛书”,内含“孙二娘外传”、“扈三娘别传”与“顾大嫂前传”,其中“孙二娘外传”为单行本《孙二娘外传》的修订版)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黑旋风传奇》,彭中岳、彭根山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12月,印量15,000,字数163,000(列入“水泊梁山丛书”)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肆 后传

因水浒的大结局调子太悲,实在让人如骨鲠在喉,所以续书应运而生,重演种种官逼民反,梁山老将与小将们再聚义、大报仇,务求痛而快之。出版文本有:

《梁山小将传》,赵博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11月,印量50,361,字数192,000(小将梁山二次聚义,以花荣之子花逢春为首,复仇抗金)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梁山小将》,刘宝成、陈显荣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印量34,910,字数268,000(小将梁山二次聚义,以宋江之子宋启为首,复仇抗金,此书原经连载,读到欲罢不能,今尚存有当初剪辑合订的册子)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水浒后传》,谈传旭编著,花山文艺出版社,2015年5月,印量不详,字数410,000(书路依陈忱《水浒后传》,封面与勒口文字曾有小幅修订,前后用纸与定价也不同)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梁山复仇记”,芦栢祥口述,裴福存整理,收于《水浒外传》,1996年9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应算水浒拾遗的续书,受传于张青山,也写小将梁山二次聚义,以卢俊义之子卢环为首,复仇抗辽,节选前13回)

《独臂武松》,家文(冯家文)、肖宇(杜霞云)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10月,印量71,400,字数252,000(写梁山散伙后武松事迹的侠义书,16回,书未完)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期间选段:“梁山小五龙”,收于《大众书场.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年12月(节选书中前八回)

《独臂武松》,冯家文著,张启德校,上中下三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印量5,000,字数690,000(在旧版基础上增续并重新整理分回编目,共42回,前24回情节相当于旧版全书)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扬州评话

扬州评话水浒,其中代表性的王派水浒,是南方说书的一面旗帜。在这里无需对于其艺术特点作更多的剖析,相关研究论文已经连篇累卷,我们只要整理一下出版文本的记录。

说起来已出版的内容几乎全部是与王派有关系的,王家人就不说了,张正卿师王少卿;马凤章师王少堂,传惠兆龙,又传马晓龙;李信堂师王筱堂;任继堂、陈荫堂都是王少堂记名弟子。只有马汉亭、孔袭章虽不直属于王派,但源流亦是千丝万缕。因此,列目时不特以一家分立,而是混同串编。

扬评水浒主干的四个十回是完整的,选段版本又非常之多,尤以“武松打虎”为最。文本计有:

01前水浒(林、鲁十回)

“鲁达拳打镇关西”,马凤章述、马光芹整理,收于《扬州说书选.传统作品》,1981年9月,中国曲艺出版社

“滕公智断冤案”,马汉亭述、向安整理,收于《扬州说书选.传统作品》,1981年9月,中国曲艺出版社(这段与原著非常不同,很有特点)

“智取生辰纲”,马凤章述、何吉执笔整理,收于《扬州评话选1》,1962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02武十回

王少堂先生的《武松》一书几乎是评书评话爱好者必读之经典。

此书的记录、整理、出版作为建国初期整理抢救扬州评话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当时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与江苏省文化局发起,南京市文化局协助,扬州市文化处、文联等主持。

首先于1953年在南京夫子庙面临秦淮河的魁光阁上,请王少堂先生演说并记录了武、宋两个十回,次年又移师新街口红楼书场演、记了石、卢两个十回(除“石十回”末了几段之外)。经一年多的工作,南京市文化局进行了初步记录并将记录稿转交扬州。其后,王先生逐字校改一过。作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文化项目,1959年2月起扬州评话研究小组委孙佳讯、孙龙父与王先生一道对全书进行最终整理,其中仅为前三回定调就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并多次经由报刊、单行本等出版实验性选段整理稿以收集反馈意见,并由扬州市十周年庆筹委会办公室印行未定稿的全书油印本,最后至7月完工。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最终整理本的《武松》(上、下二册)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1959年9月正式出版。此书历经 多次加印与更版,但历次印量标注均极混乱,版权信息失实。我经多年之积累,进行了大致的估算,即使非100%准确,亦去之不远矣。

第一版为繁体字版,文革前插图为工笔设色彩图、彩底水墨图与彩底线描图,初版时共25幅,61年开始其中“斗杀西门庆”和“栽赃冤盗”两幅由彩底线描图改为工笔设色彩图,另“挑帘裁衣”一幅删除,改为24幅;文革后印次无插图

一版一印1959年9月(标注江苏文艺出版社一版一印),实际印精装两种约2000册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一版二印1959年10月到1959年11月(标注江苏文艺出版社一版二印),实际印简装约50000册,精装两种约700册
简装: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一版三印1961年11月(简装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二印,精装标注江苏文艺出版社一版三印),实际印简装约30000册,精装三种约800册
简装: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精装: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一版四印1962年8月(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四印),实际印简装约15000册

简装: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一版五印1979年1月(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五印),实际印简装与精装共约50000册(精装极少)

简装: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精装: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一版六印1979年10月(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六印),实际印简装约250000册

简装: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一版实际共印简装约395000(-)册,精装约3500(+)册,共约398500册

第二版为简体字版,减数重绘黑白线描插图,共10幅,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印量简装115400册,精装5000册

简装: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精装: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二版实际共印简装、精装共120400册

其他不同版本的选段与出版物包括(重复转载者仅录其最早印行版本)

《武松打虎(改写本)》,1956年6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按:由萧亦五改写,依口述骨架,参照《水浒》原著及其他民间戏曲说唱,进行较大改动(此段之前南京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曾印过,至于是油印还是铅字排字尚不清)。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武松打虎(整理本)》,1956年8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按:孔幼评记录、肖亦五整理。基本依照口述、仅作略约增删。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武松打虎”选段,载于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扬州评话探讨》一书。按:易德波整理自1961年广播录音(另载于2018年12月广陵书社出版之《说书:扬州评话的口传艺术》)。

“游街寻兄”选段,载于1958年第1期《人民文学》杂志。按:记录者马光芹,1957年初夏为扬州代表队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曲艺观摩演出大会扬州会演区而整理(此段1957年10月曾有内部刊行油印本,名为《武松跨马游街寻兄见嫂》)。

“武松代陈信平债”选段,连载于1959年5月22日至5月28日《江苏文化革命报》。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陈宏代武松写状”选段,连载于1959年5月29日至6月8日《江苏文化革命报》(其中6月1日无连载)。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斗杀西门庆”选段,载于1959年第2、3期《曲艺》杂志。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略有删节。
“武松斗杀西门庆”选段,载于1981年9月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之《扬州说书选(传统作品)》。按:依《武松》全书删改而成。

“陈洪辩罪”选段,载于1959年第5、6期《曲艺》杂志。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武松力举千斤石”选段,载于1959年第12期《萌芽》杂志。按:署扬州市文联整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武松醉打蒋门神》,王少堂述,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年4月,印量2,100,字数57,000(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整理不同)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武松》一书后记中所言《江苏文化革命报》刊载“武松醉打蒋门神”,应为误记。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松林别友,大闹飞云浦”选段,载于1959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之《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作品选集.下册》。按:根据1958年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大会江苏省代表团现场表演整理。

“白虎镇”选段,载于1957年第3期《曲艺》杂志。按:萧亦五整理(另载于1958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之《评书传统作品选》)。

1953——1954年记录的王少堂先生共四个水浒十回(武、宋、石、卢),准备一一整理出版,可惜文革前仅只进行了“宋十回”的整理(由孙龙父、陈达祚执笔,1961年始,1963年底完稿。期间又请王先生部分进行了补记和再创作),而出版未能再向前走一步,动luan之时文稿被查抄、散失、焚毁,文革后也仅寻回“宋十回”的两部整理文稿(一部完整稿得自孙龙父亲属家,属初整;一部残稿发现于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部的破旧稿件中,是精整),经重整合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续出了上、中、下三册《宋江》,选段有数种,另有收入其他选书的“石十回”一折“探奸遭陷”和“卢十回”一折“收关胜”而已。四个传统十回完整王派水浒文本的面世一直要等到90年代王丽堂先生口述本的出版方了夙愿。

《武松》,王丽堂演出本、金江整理,分上下两册,中国曲艺出版社,1989年11月,印量5,200,字数915,000(有精装本,自景阳冈打虎至智取二龙山)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再版:《武松》,分上下两册,中华书局,2005年7月

“武松打虎”,王少堂述、孙佳讯、孙龙父执笔整理,收于《扬州评话选1》,1962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相同)

“景阳岗打虎”,王少堂口述、扬州评话研究小组整理,收于《说新书》丛刊2,1980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内容同上)

“武松打虎”,王少堂原词、孙佳讯、孙龙父整理,收于《中国评书(评话)研究》,1982年6月,商务印书馆(内容同上)

“武松打虎”,王少堂述,收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俗文学集2》,1993年12月,上海书店(内容同上)

“武松打虎”,王少堂口述,收于《扬州评话探讨》,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武松打虎”,王少堂口述,收于《说书:扬州评话的口传艺术》,2018年12月,广陵书社(内容同上)

“武松打虎”,王筱堂口述,收于《扬州评话探讨》,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武松打虎”,王筱堂口述,收于《说书:扬州评话的口传艺术》,2018年12月,广陵书社(内容同上)

“武松打虎”,王丽堂口述,收于《扬州评话探讨》,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与王丽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武松打虎”,李信堂口述,收于《扬州评话探讨》,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武松打虎”,任继堂口述,收于《扬州评话探讨》,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武松打虎”,陈荫堂口述,收于《扬州评话探讨》,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武松打虎”,马晓龙口述,收于《扬州评话探讨》,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武松跨马游街寻兄见嫂”,王少堂,收于江苏省第一届曲艺观摩演出大会油印本,1957年10月(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游街寻兄”,王少堂述,收于《人民文学》杂志1958年第1期(内容同上)

“潘金莲和武大郎”,任继堂口述,收于《扬州评话探讨》,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潘金莲和武大郎”,任继堂口述,收于《说书:扬州评话的口传艺术》,2018年12月,广陵书社(内容同上)

“巧遇周侗”,惠兆龙口述,收于《扬州评话探讨》,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巧遇周侗”,惠兆龙口述,收于《我的路——扬州评话艺术家惠兆龙的日记》,2012年5月,扬州晚报(内容同上)

“月下传刀”,惠兆龙口述,收于《说书:扬州评话的口传艺术》,2018年12月,广陵书社(内容同上)

“武松代陈信平债”,王少堂口述,收于《江苏文化革命报》1959年5月22日至5月28日(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陈宏代武松写状”,王少堂口述,收于《江苏文化革命报》1959年5月29日至6月8日(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斗杀西门庆”,王少堂口述、南京市文化局记录,收于《曲艺》杂志1959年第2、3期(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武松斗杀西门庆”,王少堂述、扬州评话研究组整理、孙龙父、孙佳讯执笔,收于《扬州说书选.传统作品》,1981年9月,中国曲艺出版社(依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删改而来)

“斗杀西门庆”,王少堂述,收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俗文学集2》,1993年12月,上海书店(内容同上)

“陈洪辩罪”,王少堂口述,收于《曲艺》杂志1959年第5、6期(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陈洪辩罪”,王少堂口述、扬州评话研究小组整理,收于《中国评书精华.侠义卷》,1991年12月,春风文艺出版社(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相同)

“武松力举千斤石”,王少堂述,收于《萌芽》杂志1959年第12期(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康文辩罪”,王少堂演出本、扬州评话研究小组整理,收于《江苏文学50年曲艺卷》,1999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相同)

“松林别友,大闹飞云浦”,王少堂述,收于《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作品选集.下集》,1959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武松大闹飞云浦”,王丽堂口述,收于《扬州评话探讨》,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与王丽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白虎镇”,王少堂述、萧亦五等记录,收于《曲艺》杂志1957年第3期(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不同)

“白虎镇”,王少堂述、萧亦吾等记录,收于《评书传统作品选》,1958年1月,作家出版社(内容同上)

“吊打白虎山”,王少堂口述、扬州评话研究小组整理,收于《说新书》丛刊2,1980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与王少堂版《武松》相关章节相同)

03宋十回

《宋江》,王少堂口述、扬州评话研究组、孙龙父、陈达祚整理,分上中下三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印量65,500,字数1,050,000(有精装本,自误入清风山至宋江上梁山)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宋江》,王丽堂演出本、汪福昌、费力、郭铁松、王鸿审订,分上下两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1月,印量600,字数1,220,000(仅出精装本,自误入清风山至宋江上梁山)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另有选段:
“闹花灯”,王少堂述、扬州评话研究小组整理、孙龙父、陈达祚执笔,收于《曲艺》杂志1962年第1期(与王少堂版《宋江》相关章节整理不尽相同)

“琵琶亭”,王丽堂口述、张棣华整理,收于《浙江曲艺丛刊.第三辑》,曲协浙江分会、浙江省艺术研究所(与王丽堂版《宋江》相关章节不同)

“浔阳楼宋江题反诗”,王少堂传授、王丽堂口述、周优锦整理,收于《曲艺》杂志1981年第8期(与王丽堂版《宋江》相关章节不同)

“酒后题诗”,王丽堂演出本,收于《江苏文学50年曲艺卷》,1999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与王丽堂版《宋江》相关章节相同)

“戴宗巧计请萧让”,王少堂述、扬州评话研究组整理、孙龙父、陈达祚执笔,收于《扬州说书选.传统作品》,1981年9月,中国曲艺出版社(与王少堂版《宋江》相关章节整理不尽相同)

“李逵劫法场”,王少堂述、孙龙父、陈达祚执笔整理,收于《扬州评话选1》,1962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与王少堂版《宋江》相关章节不同)

“混城”,王少堂述、向安(执笔)、张仲整理,收于《扬州评话选2》,1982年7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与王少堂版《宋江》相关章节整理不同)

04石十回

《石秀》,王丽堂演出本、汪福昌、费力、吴润生整理、郭铁松、王鸿审订,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1月,印量600,字数600,000(仅出精装本,自戴宗下山至打青州)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再版:《石秀》,中华书局,2007年10月

另有选段:
“探奸遭陷”,王少堂述、任千整理,收于《扬州评话选2》,1982年7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时迁偷鸡”,张正卿述、树百整理,收于《扬州评话选2》,1982年7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时迁偷鸡”,王筱堂、王丽堂口述、整理,收于《今古传奇》第九辑(与《石秀》相关章节不同)

“石秀探庄”,王少堂亲授、王筱堂口述、徐舒整理,收于《说新书》丛刊3,1982年7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石秀探庄”,王筱堂演出本、徐舒整理,收于《江苏文学50年曲艺卷》,1999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内容同上)

“破祝庄”,张正卿,收于江苏省第一届曲艺观摩演出大会油印本,1957年10月

说两句张正卿的《破祝庄》,他的书道和由王丽堂保留下来的王派水浒不尽相同,比如丽堂说道破祝庄时描述的栾廷玉是本领大但大得有限,最后梁山众将围着他打着玩,他也没办法,最后不支逃跑。而张的书中栾廷玉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条好汉,梁山几十大将围不住他,说杀就杀出条血路出来,人人退避,这让我联想到了…………霸王项羽。

05卢十回

《卢俊义》,王丽堂演出本、汪福昌、费力整理、郭铁松、王鸿审订,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1月,印量600,字数710,000(仅出精装本,自段景住盗马至梁山拜寨主)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另有选段:
“吴用算命”,王丽堂演出本、汪福昌、费力整理,收于《曲艺》杂志1994年第7期(与《卢俊义》相关章节相同)

“燕青短路”,王少堂传授、王筱堂、王丽堂口述、整理,收于《今古传奇》第七辑(与《卢俊义》相关章节不同)

“收关胜”,王少堂述、张仲整理,收于《扬州评话选2》,1982年7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06后水浒

《后水浒》,王筱堂口述、欣士敬整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印量2,000,字数228,000(自燕青一会李师师至菊花会英雄排座次)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另有选段:
“李逵大闹忠义堂”,孔袭章述、储增镒执笔整理,收于《扬州评话选1》,1962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时迁打擂”,王筱堂、王丽堂口述、欣士敬整理,收于《曲艺》杂志1998年第3期(与《后水浒》相关章节不同)

水浒的其它评话作品种类也很丰富,苏州评话、杭州评话、宁波评话均有一定规模的整理和单行本出版。

苏州评话

苏州评话,当代名家主要是讲前段林鲁十回和杨十回的胡天如,以及讲中段几个十回的吴君玉、金声伯,文本有:

《林冲演义》,胡天如口述、顾希佳整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4月,印量15,200,字数220,000(林鲁十回,自鲁智深东京投牒至火并王伦,列入“新编《水浒》系列通俗小说”。此书整理相当精心,虽篇幅不似扬州评话洋洋洒洒,但其中保留的大量赋赞,艺术水平为评话本中仅见)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再版:《林冲演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列入“水浒通俗演义”系列)

《青面兽杨志》,胡天如传述、徐钟穆记录、刘操南纂修,黄山书社,1991年1月,印量8,000,字数200,000(杨十回,自穆桂英嘱孙进京至柴进招贤)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再版:《杨志演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列入“水浒通俗演义”系列)

“武松杀庆”,吴君玉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二集(上)》,1998年1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威震安平寨”,吴君玉演出本、闻炎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五集(下)》,2004年12月,远方出版社

“大闹快活林”,吴君玉演出本,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五集(下)》,2004年12月,远方出版社

“大闹快活林”,金声伯演出本、闻炎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三集(下)》,2000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大闹飞云浦”,吴君玉整理,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四集(下)》,2000年8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闹江州》,吴君玉改编、徐檬丹整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印量1,600,字数176,000(宋十回部分,自宋江发配至活捉黄文炳,封面标注“水浒之一”,惜未能再续)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期间选段:
“酒醉题反诗”,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二集(上)》,1998年1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与《闹江州》相关章节相同)

“黑白斗” ,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五集(上)》,2004年12月,远方出版社(与《闹江州》相关章节不同)

“公堂装疯” ,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五集(上)》,2004年12月,远方出版社(与《闹江州》相关章节相同)

“李逵迎娘”,吴君玉整理,收于《浙江曲艺丛刊.第二辑》,曲协浙江分会

另:“李逵迎娘”,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五集(下)》,2004年12月,远方出版社(内容同上)

杭州评话

杭州评话水浒,也在建国后赢得了自己的声誉,名家有茅赛云、王锦堂等。出版文本:

《武松演义》,茅赛云传次、刘操南写订,东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4月,印量60,000,字数215,000(武十回,自武松卖拳至二龙山聚义,列入“新编《水浒》系列通俗小说”)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修订版:《武松演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8月,印量301,000,字数250,000(参考扬州评话王水浒等补写了打虎、游街等情节)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再版:《武松演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列入“水浒通俗演义”系列)

期间选段:《醉打蒋门神》,东海文艺出版社,1958年1月,印量5080,字数215,000(与《武松演义》相关章节相同)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宋江演义》,王锦堂、徐永华,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4月,印量14,500,字数156,000(宋十回,自宋江杀惜至宋江上山,列入“新编《水浒》系列通俗小说”)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再版:《宋江》,上海文化,2007年6月(列入“文化杭州系列”)

宁波评话

宁波评话水浒当代名家有张少策等。出版文本:

“武松卖拳”,张少策演讲、记录、陈炳尧整理,收于《宁波传统曲艺作品精选.综合曲艺卷》,2006年3月,宁波出版社

“猎虎记”,张少策演讲、记录、陈炳尧整理,收于《宁波传统曲艺作品精选.综合曲艺卷》,2006年3月,宁波出版社

“宋江起解”,张少策演讲、记录、陈炳尧整理,收于《宁波传统曲艺作品精选.综合曲艺卷》,2006年3月,宁波出版社

《卢俊义演义》,张少策、王泰栋、李蔚波,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4月,印量14,500,字数190,000(卢十回,自晁盖归天至英雄排座次,列入“新编《水浒》系列通俗小说”。书路极有特色,许多道活儿讲法与它本截然不同。书中称周侗为“天导”(帝师,因为教过徽宗),而且林、武、卢、燕外,鲁智深、杨志、徐宁、董平、张清皆是天导门人,史文恭偷艺,后书天导、地导、人导三门乱斗,书情神展开,令人耳目一新,可惜最终也没看到卢俊义破五行小金锤)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再版:《卢俊义演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列入“水浒通俗演义”系列)

另有一书《水泊梁山》,刘操南编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印量4,000,字数410,000(列入“水浒通俗演义”系列,融合很多评话书路,自清风寨至呼延灼伐梁山,可惜书未完)

评书评话出版文本(9)——水浒篇

综上,如以苏评、杭评、甬评合并穿缀,前有林、杨,中有武、宋,后有石、卢,当也能形成一部较为完整的水浒书情。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