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最经典的话(作家三毛)

作家三毛(三毛最经典的话)

毛是著名的台湾作家,她的文笔典雅优美,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里面夹杂了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在她年幼的时候,有着将近七年的自闭生活,他在那段时间里,不与外界接触,内心孤独,时常封闭着自己。

或许也是因为这段经历,三毛非常向往自由纯真的爱情生活,也是因为这样,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过着乞丐一样地生活,却也心满意足,他们住在垃圾堆的旁边,日用品都是从里面捡的,唯一有价值的便是爱情。

自闭少女的时光

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一家人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移居到台湾。三毛非常好学,她热爱书本,小学时就已经读完了红楼梦,初中时一些常见的世界名著基本都读过。三毛属于严重偏科的,她的文字很能打动人,但是却理解不了数学公式,但是即使如此,他也并没有恶补数学,而是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以至于后来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慢慢的开始厌恶了学习环境,觉得那仿佛是监狱困着自己。

三毛在撒哈拉生活得怎样?住垃圾堆旁,苦中作乐,只剩爱情和自由

在上学时,老师让大家写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同学们的梦想都是教师或者医生这些神圣的职业,然而三毛却不一样,她想做一个捡破烂的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在大街小巷奔走,她的这个梦想可气坏了老师,老师问她还有没有其他梦想时,她说卖冰棍也可以,老师呆住了,说她不可理喻。

三毛的梦想看起来确实很无厘头,但这却是她一直向往的自由的生活。让三毛彻底厌恶学校的的导火索还是她的代数老师,在一节代数课上,老师让她在黑板上做题,但是三毛的成绩偏科严重,所以不会做,代数老师接下来的举动深深伤害了三毛的自尊心,老师用毛笔在她的脸上画了两个大黑圈,惹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至此以后,三毛更觉得教室就是监狱,从此无法再正常地听课,只能休学在家。

三毛在撒哈拉生活得怎样?住垃圾堆旁,苦中作乐,只剩爱情和自由

这个时候三毛已经有了自闭倾向,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再理睬,曾经天真烂漫的女孩子从此很少再讲话,父母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此期间父母也是想尽一切办法,看到三毛对绘画感兴趣,便给她请了绘画老师,经过父母和老师的开导,三毛慢慢走出了封闭的房间。

少女的情窦初开

1964年,三毛19岁了,她也想要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了,她想要去上大学,但是自己已经错过了大学的升学考试,最后只能成为了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的旁听生。在大学时期,三毛的数学成绩依然一塌糊涂,还好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错。让她感受到光的是一个阳光明朗的少年,梁光明。

三毛在撒哈拉生活得怎样?住垃圾堆旁,苦中作乐,只剩爱情和自由

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字功底都很不错,而且梁光明在学校时已经发表过两本书,这让三毛一下子心生爱慕,两人互生情愫,最后走到了一起。三毛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但是因为曾经的自闭经历,内心还是对这段感情没有安全感。在梁光明将要毕业时,三毛的不安心理更加强烈,想要结婚来增加对这段感情的稳固,但是梁光明并不想早早结婚,三毛甚至自杀相逼,结果导致梁光明加速远离这段感情。

感情失败后三毛去西班牙留学,在那里遇到了小她八岁的荷西,荷西对三毛一见钟情,但是受伤的三毛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三毛交往了好几任男朋友,最后和一名德国教授固定了下来,两人订婚后没多久,三毛返回台湾,欣喜的心情还未平复,一场噩耗传来,未婚夫去世。

撒哈拉的自由生活

受到情伤的三毛再次去到西班牙,没想到荷西已经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并且一直在等着她,三毛知道这些后终于被荷西感动。1973年,三毛邀请荷西一起去了撒哈拉沙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荷西竟然因此辞掉了一直热爱的航海工作,陪着自己去了人烟罕至的撒哈拉,两人在撒哈拉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房就是垃圾场边的小房子,从此过着苦中作乐的生活。

三毛在撒哈拉生活得怎样?住垃圾堆旁,苦中作乐,只剩爱情和自由

撒哈拉环境恶劣,打个水都要去几十里外的镇上,家具日用品就从旁边的垃圾堆里挑拣,怪味冲天,苍蝇乱飞,三毛也算是个知识分子家庭,她哪里受过这种苦,但是她愿意忍受荷西的大男子主义,为了他操持家务,不管烈日寒风都去接荷西下班。有情饮水饱,在三毛的世界里,爱情就是全部,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她都甘之如饴。

三毛在撒哈拉生活得怎样?住垃圾堆旁,苦中作乐,只剩爱情和自由

三毛的书中《撒哈拉的故事》,主要就是以二人相依相伴的生活展开,文字轻快而又浪漫,语言平和,字里行间透露出三毛对丈夫的挚爱和对生活的满足。虽然远在撒哈拉,但是三毛面对爱情热情奔放,她的心有了归宿,或许也是因为有爱人陪在身边,她才能细腻地表达出“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如此炙热的浪漫的话语。

奔向爱与自由

1979年9月30日,荷西不幸溺水身亡,再次听到噩耗的三毛不敢面对现实,陷入了半疯癫状态,他生命中的支柱突然倒塌,心也跟着干涸了。三毛的父母不愿再次看到女儿陷入黑暗之中,强行把她带回台湾,如此受伤的三毛后来只能靠着药物才能睡觉,白天时只能用书来寄托哀思。

在这段时期时,三毛创作了《梦里花落知多少》,整部作品以悲情为基调,其中“埋下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显露出三毛的抑郁状态。三毛内心煎熬,甚至一度想要离开这个世界,但是荷西的离开给她带来了痛彻心扉,她不愿再让父母忍受失去女儿的痛苦,从此以后,三毛压下了对荷西的思念,从此闭口不谈,外界看来,好像她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三毛在撒哈拉生活得怎样?住垃圾堆旁,苦中作乐,只剩爱情和自由

1991年,三毛思念成疾,最后奔向她的爱与自由去找荷西了,享年47岁。

结语:

三毛有一对开明的好父母,她的流浪和自由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并给予资助,父母的慈爱也是她的精神支柱,这或许对曾经严重自闭的三毛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也由此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身边有爱人和朋友就是最幸福的生活。如果没有了可以交流的那些人,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再好的物质生活满足不了她内心的情感。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