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思维导图(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思维导图)

在如今的这个社会,教育系统越来越先进,相关的设施都逐渐完善,普通人民对于教育的需求也是逐年增加。这一切的改变都与15—17世纪的英国教育改革有关,在此期间,英国实行了教育高等化,教育大众化,教育细致化,那么15—17世纪的英国教育究竟是怎样改变的?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英国在15—17世纪不同阶层的教育现象究竟是什么(改革后的)?

1、贵族阶级的教育逐渐转向实用教育

在原来的中世纪时期,贵族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骑士,进而为统治者服务,所以军事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但到了15世纪,随着人文主义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贵族的教学逐渐转向社会实用领域,教育内容相对较丰富。

除了要学习一些历史、法律、算术、语言、天文学等,还要学习一些优雅的技能,主要是为了礼仪的表达和社交,比如骑马、唱歌等。在此时期,贵族尤为看重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对于国家的责任感,从历史中获得对于国家的感悟,并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方向。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当然受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来说会送到文法学校或者相关大学,也有一些贵族不满足于学校给予的知识,自己也会请相关的私人教师帮助自己获得额外的知识。有时候,为了锻炼能力,也有人选择出国游历,用实践检验自己的学识。当时的一些学者都是赞同出国游历去检验学识的,毕竟实践中获得的东西总要比书上获得的东西,来得更加深刻。

2、中下层逐渐接触新型教育

中世纪时期,中下层社会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教育,因为书籍和教师都被贵族完全掌握,普通人家里是没有像样的书籍的。至于老师,都是博学的人,这样的人自然出身于贵族,只有贵族的经济才可以培养学者。所以书籍和教师都是属于贵族的,平民自然无权拥有。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另外,中下层人民多认为读书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不愿意为此花费大量的金钱和劳动时间,所以在整个中世纪时期,中下层基本上没有受过较好的教育。但后来15—17世纪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太过于迅猛,很快,在英国商业经济超越农业经济成为主体经济,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如此大的人才需求仅仅靠贵族的人才供给是完全不行的,所以向中下层扩展教育成为了必要措施。

一开始的中下层人民接触的是绅士教育,要想真正融入上层社会,绅士教育必不可少,毕竟优雅的行为就是贵族典型的标志,人们在没有了教育限制后,争相模仿并不足为奇。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当然,之前一些特殊的传统教育模式并没有被完全抛弃,比如学徒制,中世纪时期的学徒主要针对的是手工业或者一些小型制造业,但是后来新型经济成分的融入,使得学徒制的教育内容发生了变化,教育内容倾向于职业和商业技能,这其实也是培养新兴经济人才的一种手段。如果当时的家庭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供养孩子读大学的话,送去做专门的商业经济学徒也是不错的。

从整体上而言,商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英国整体面貌,使得其影响不仅在社会表面横向发展,就连阶级的纵向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此时的教育资源完全公开化,人人都可以拥有受教育的权利,阶级之间的血缘障碍逐步被打破,阶级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为什么在15—17世纪,英国的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1. 资本主义不断地发展,原来社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新社会的需求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随着欧洲航海技术以及自身社会需求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发起新航路开辟,在其中掠夺了大量财富,并且缓解国内的财政困难和社会阶级矛盾。令其他国家眼红不已,于是之后迅速加入到新航路的开辟之中,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在此过程中,英国虽然是后来才进入新航路开辟的活动,但是由于地中海经济地位的日益减弱,大西洋沿岸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加上英国本身就注重此次革命,所以获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证券交易所和银行,社会上爆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从新航路中获得的大量的钱财一下涌入了英国市场,导致英国市场商品供不应求,生产部门因此而得到很大的发展,因为要生产足够的商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尽管后来商业规模越来越大,国内市场已经饱和,但是生产部门不可能缩减自己的生产规模,所以只能向外扩张市场。欧洲是较先发展大规模的个人商业经济,所以其生产部门的能力上来说,肯定要比其他国家生产部门的能力更加优秀。

于是英国的商业经济又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商业经济发展势必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或者说两者本来就是一种替代关系。在原来的农业社会,不存在市场,或者存在,但是仅限于村庄,城镇之间的个人商品交换,大家都是处在农业经济的控制下,不可能会有很大的私人性。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在此过程中,绝对不会出现有个人拥有很多商品,然后运用价格规律的优势,进行商品的专业售卖。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个人经济具有了高度的自由,可以自己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高利贷的贷款等等,商品经济就此发展起来。

商品经济虽然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生活,但是也同时带来了很多烦恼。商品经济的运转一定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不管是当时的上流社会还是下层社会,都是给不了的,因为当时贵族学的是骑士教育,基督教神学的有关思想,根本与这个商业经济靠不上边。

下层社会就更不用说,连基本的受教育权都没有,因为教育资源都被贵族垄断了,没有办法进行教育。另外,随着商业经济规模的扩大,下层民众在生活中多多少少会遇见与商业经济有关的事情,如果不懂其中的内容,那么很有可能被某些商人欺骗。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例如在贷款高利贷时,没有高利贷一定的认识,那么最后的利息收入一定是高利贷主全权掌控,如果了解了高利贷方面的信息,高利贷相关的贷款活动,只能根据规则来,对于贷款人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出现了很多农民被商人欺骗的现象。

由此可见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方向不符,并且当时的下层人民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对于社会现象的变化也只能无可奈何,故要改变这一社会现象,只能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进行弥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国家和富人投资世俗大学,以培养专业人才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在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横行的英国,因为传统教育的弊病而出现了经济人才短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世俗大学出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当时的商人进行投资,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商业可以健康发展,需要培养相关的教育人才,并且在自己投资的大学里,自己会有人才优先选择权,与经济人才进行沟通时也方便得多。

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自己心中的愧疚感,当时的人们主要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基本观点认为,人们手中的财富应该通过人们自己的双手来换,也就是要脚踏实地地耕地,发展农业经济,认为商品经济纯粹就是一种“骗子”经济,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花言巧语和黑暗的商业手段,一下子就赚取大量财富,这是不符合道理的。所以在当时社会对于商人的看法,还是贪财的小人。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为了改变这一形象,多数的商人都会投资一定的公益事业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其中就包括投资世俗性大学(世俗性大学主要指的是培养社会经济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以神学,基督教的教育为主的大学)。

不仅当时商人对于世俗性大学有所投资,就连当时国家政府也是积极投资世俗性大学。一是因为当时国家因为新航路开辟掠夺了大量的经济财富,有钱了,可以对于大学进行投资,另外一方面,当前的经济人才短缺的确是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国家不加以重视,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所以国家必须要重视这个。

解读15到17世纪的英国教育,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随着国家和富人持续性对于世俗性大学的投资,教育目标逐渐发生了转变,不再以培养神学人才和基督教人员为主,而是让人才可以全面为社会经济服务,使得教育需求不再脱离社会轨道(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学校让学生学习平时生活中不常用的拉丁语和希腊语,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