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几趟国际列车(国际列车)

国际列车(中国有哪几趟国际列车)

带着轰鸣声的列车把我们带到了宽广辽阔的蒙古高原。湛蓝的天空使人想到死,去死就是融进那无限的蓝色之中。白云就在头上飘荡,仿佛举手就可以把它摘下来。不过可能马上就是一阵狂风、一场暴雨。蒙古高原不是戈壁滩就是草原。戈壁滩上荒无人烟,只有那石头凝固了所有的时光。

绿色的草原上则充满了一片生机,时时可以看到白色的蒙古包。穿着蒙古长袍的骑手放牧着他们的牛羊。可能这些蒙古人过着和他们的祖先成吉思汗时代一样的生活方式,自然、原始、淳朴。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寄托于佛祖关心他们,拯救他们,但他们也有诸如自我、自由等现代意识吗?一个蒙古男人或女人所说的“爱”和“性”又是怎样区别呢?我实在感到茫然。人与人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90年代初去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满是北京倒爷,温州偷渡客……

火车缓缓驶入乌兰巴托。人们可以看见一些居民楼和工厂,还可以看到马路上成群的牛羊在穿行。它好象是中国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火车终于停靠在乌兰巴托火车站。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从站台到候车室以及站前广场都是打通的。我们急不可耐地下了火车,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但我一下车就感到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牛羊味。但那里没有活的牛羊,也没有牛羊的制品。经过仔细搜索,我发现那股怪味就是站台边那些蒙古人身上散发出来的。

我来到了候车室里面,那里空气中的牛羊味更加强烈,仿佛房间的墙壁也吸满了这种味道。我有些想呕吐,便急忙走出候车室,回到站台,在那里散步。火车站周围很空阔,没有什么建筑物,也没有什么人。如果没有火车停在这里的话,那么难以想象这就是一个首都的火车站。与国内拥挤、嘈杂的火车站相比,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更多是宽松和宁静。

我们的火车继续向北行驶,抵达蒙古与苏联的边境。与在中蒙边境一样,首先在蒙古边境停留检查出关,然后在苏联边境停留检查进关。与前面不同的是,火车上出现了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男女。他们说着俄语,少数也能说些支离破碎的英语或德语,这样我们之间的交流大多靠手势语言以及面部表情。

90年代初去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满是北京倒爷,温州偷渡客……

火车行驶在西伯利亚平原,它发出的轰鸣声在原野里回荡。西伯利亚几乎是没有开发的处女地,它比蒙古高原更为宁静。火车的轰鸣声一方面打破了平原的无声,另一方面又显示了平原的宁谧。夏日的西伯利亚完全是绿色的海洋,到处都是松树林、白桦林以及无边的草地。上面一丛一丛、一片片的鲜花在风中自由自在地起舞。西伯利亚是一位美丽的俄罗斯处女,闪耀着生命力的气息与温馨,她期待着农夫对于大地般的爱情。

在西伯利亚平原行驶时,人已经感到有些单调。我呆在车厢里无事可做,身体和四肢长期躺卧已经有些发酸发胀。窗外的景色虽美丽,但美丽的景色太多了也变得不美丽了。我们开始有些寂寞无聊,便开始闲聊。那位去匈牙利的姑娘要到一家中国的私人公司打工,她带了几箱包的衣服和鞋帽之类,准备在那里交易出售,赚些差价。她说现在好多人在匈牙利淘金已经发了,她也想加入这个行列,并幻想自己能捞上一大把金子。

去意大利的青年男女几乎什么也没有带。我有些不解,问为什么。他们说,这是为了便于在边境上行走。原来他们在温州交了一、二十万人民币给偷渡的蛇头,由蛇头把他们弄到意大利去。他们办了护照,并有到莫斯科的签证。等到了莫斯科站,便会有蛇头安排的人接他们。然后他们越过苏联与意大利之间的国家的边境,才能到达目的地。穿越边境的地方往往是山间的崎岖小路,蛇头已经告诉他们,越境至少要跑一、两个小时的路程,因此必须轻装上阵。我问那位头还疼的姑娘跑得动吗,她说跑得动要跑,跑不动也要跑。她和那位男青年没有考上大学,在家没有什么前途。他们在意大利办餐馆的亲戚赚了不少钱,这样他们就铁定了投奔意大利。

90年代初去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满是北京倒爷,温州偷渡客……

在我们闲聊时,车厢里也进来一个大汉。他手里拿着一大叠美钞,并用指头拨弄来,拨弄去,以显示他的财富。他说他到匈牙利去,自己在那儿办了一个公司。于是那北京来的姑娘很高兴遇到了一位同行者。他们马上就开始热乎起来,并以兄妹相称。他要小妹有事尽管找他,他大哥绝对愿意帮忙。这种闲聊也极为乏味。每个人虽然去的地方不同,但大都是去一个很陌生的地方,而且要靠自己去闯,因此都有些忧心忡忡。大家心里也明白,这列车上的一周虽然漫长,但无法形成共同利益,也找不到相互帮助和支撑的支点,人最后还是要各走各的路。

我有些疲倦,便躺在卧铺上,拿起了德语口语手册翻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觉得有些饿了。上火车以来,我主要靠方便面。一是食欲不振,不想吃东西。二是为了节约钱,不能随便把钱包弄空了。我在蒙古行驶的途中,虽去餐车吃了一顿饭,但几乎是硬着头皮把饭菜塞到肚子里去的。它的味道让我想起乌兰巴托车站在空中弥漫的牛羊臊味,因此我只好回头继续吃方便面。但现在我对方便面感到腻味了,同时也想品尝一下俄罗斯菜肴的味道。在吃晚饭时,我来到餐车。这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其中大部分是带着北京口音的倒爷。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