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歌曲原唱(风雨兼程 程琳)

风雨兼程 程琳(风雨兼程歌曲原唱)

本文是20万字老山对越作战战地日记《穿过硝烟》第六集。作者:参战老兵柳福君。由作者授权“这才是战争”发布。

1985年3月15日 星期五

上午战士以班为单位讨论开进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干部在一起讨论。下午前两小时各班排、个人定措施,准备后一个小时表决心,中间又来了打预防针的,两种针:乙型脑炎和钩端螺旋体,到现在总共打了四五针了,可能南方气候地理条件不太好,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很高。

解放军老兵回忆:1985年,我22岁,奉命出征,讨伐越南

部队从北方到南方作战,长时间住在亚热带山林间,肯定要预防各类传染病,防止发生疫情。后来我粗略估计了一下,战前官兵们打的各种预防针大约有20种左右。

1985年3月17日 星期日

昨天一天基本没事,落实一下前运物品和留后物资,洗了一下澡,下午我回家。

晚上爸爸要和我一个房间睡觉,我知道他和妈妈商量好了,或许有话要和我说,或许就是想陪陪我。熄灯后,我们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过了很长一会儿,爸爸说:“不用考虑太多,是福是祸这一步都得往前迈。抗美援朝那么残酷的战争,参加的人也是回来的多”。我思索着,心中明亮了许多,觉得爸爸的话确实增强了我的信心,也成为我对战士进行思想教育、聊天谈心时常说的一句话。

今天下午4点离开家,临走时爸妈要送我,我说不要。又让弟弟送我去坐车,我又说不要。爸妈坚持,说“你弟弟不上课,让他送吧。”看着我的爸妈,目光中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期待。我怕再坚持他们的眼中落下泪来,就让弟弟送了我一段路程。其实我心里挺难受的,我怕越送越难受,忍不住咋办?无情未必真豪杰,征夫如何不情长。你再坚强,心中也有一块柔软的领地。

路上我想跟弟弟说,假若我牺牲了,你应该如何如何。但我想了想,弟弟还太小,我也觉得我会活着回来的,就什么也没说。那时弟弟还是一少年,我也不到22岁。

1985年3月18日 星期一

前天发了十斤苹果,今天每人发了一瓶橘子罐头,一斤蛋糕。这是准备在火车上,军供站没法安排就餐时的备用;今天每班发一盒痱子粉,这是为了应对战区炎热气候的;宣传股发给每排两本书:《党旗下的报告》、《白云的笑容,和从前一样》,连续多日坐车,可能是为了排解寂寞;下午从弹药库领出四个弹药基数的迫击炮炮弹,共160箱;晚上每人发10斤大米装满粮袋随身携带,每人又发了两斤蛋糕,两斤桃酥,两包方便面,我还有一瓶辣酱。

现在从驻地坐高铁去昆明,8个小时就到了。从昆明到中越边境的文山州,走高速半天就到了。那个年代,我们用了10天的时间,铁路输送7天,公路输送3天。

从后来往战区机动的情况看,所携带的这些东西,有些是有用的,有些则没必要。炮弹和粮食,完全可以到了中越边境后从当地供给。国内是和平的,路途中没有敌情,云南的地方政府和当地的军工企业完全可以保证这样的供应。当时携带这些,因装卸车距离比较远,给官兵造成了较大的负担。有些首长是墨守成规了,觉得打仗的部队不能离开弹药和粮食,教科书也是这样规定的。但他忘了,部队输送的这个过程是没有敌情的。我们下一批轮战的兰州军区学聪明了,我们撤下战场时连火炮都交给了他们,所以他们上阵时就没带火炮和弹药。

1985年3月19日 星期二

今天是在军营的最后一天。上午10点,二营、炮营作为输送的第一梯队要先行一步了。

爸爸说今天要到高密车站送我,我坚决不同意,有什么好送的,越送越难受。这几天在家简直是在演戏,表情和感情的流露全不是真实的,自己的真实感情找不到地方发泄。

昨晚分发东西到8点半,尔后我去100炮连找军校同学玩了一会儿,同学潘兆龙在听程琳的《风雨兼程》。我也静静地听:“今天你又去远行, 正是风雨浓,山高水长路不平,愿你多保重。…… 明天我也要登程,伴你风雨行,山高水长路不平,携手同攀登。还是常言说得好,风光在险峰,待到雨过天晴时,捷报化彩虹。”

这歌词的意境和婉转的曲调,正好契合了我们当时的心境,我出神地反复听了好长时间。

战后几十年来,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出征前的那个晚上和那个晚上的心情。

解放军老兵回忆:1985年,我22岁,奉命出征,讨伐越南

从同学那里回来后,有位战士不在位,他从下午出去一直未归,因为就要出征了,连队担心出状况。我也到处找,到郭家庄及营房周围找了好大一会儿,直到零点仍未见归。今早上我问他,他说一熟悉的老百姓听说他要去打仗,叫去家里吃饭,是凌晨4点回来的。他们的班长、副班长、我和连队干部都急坏了,我得好好批评他一下,太不像话了,下午出去连假都没请。

当时我很生这位战士的气,现在想想,他同我一样,心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又无处发泄。有人找他聊天吃饭,正是他发泄的机会,他怎么会不去呢。

1985年3月20日 星期三

按照部队输送计划,我们应该是今天零时10分从诸城驻地的营房出发。昨晚21时,我们仍按正常作息时间熄灯,要求22时起床,休息一小时。因为马上就要出征了,这一个小时没有谁能睡着,但也没有人说话。熄灯后大家都静静地躺着,就像在等待着一样。122时,全营各连值班员的哨子同时响起,我们起床后打好背包放在床上,11时开饭,11时30分连队在楼前集合,指导员做了简单的动员,因年龄原因准备转业未参战的老副连长袁朝纪也十分激动地讲了几句祝愿的话,我们马上开始向操场集中。

整个列车梯队的搭乘人员在操场集合后登车,我连分乘七辆“解放”牌汽车,三辆车装载火炮、弹药和行李,两辆车装载人员与轻武器。各连队清点人数后报告给营里。20日零时10分,营长李德林向团首长报告后,六十辆“解放”牌卡车,齐装满员全副武装驶离了军营。

解放军老兵回忆:1985年,我22岁,奉命出征,讨伐越南

令下山倒,军旗猎猎!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庄严、沉重、惶惑。热血沸腾的我想大喊一声,但没有喊出来。悬挂于俱乐部正门上方的那幅“盼亲人多打胜仗早日凯旋归”,被晨风吹得一起一伏,我的心也同那幅标语一样一起一伏。家属院的几十个随军家属好像强忍着泪水,不停地挥手,她们并没有单独面向自己的丈夫,而是相互聚在一起面对着整个出征梯队。这是一次生死的离别,虽然她们和我们各自的心中都明白:此次出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死亡,但所有的人都必须做好死亡的准备。

我们从战场凯旋后的1986年,有一首红遍全国的歌曲《热血颂》,那歌词真是符合我们出征时的心境:

最艰苦的地方总有着战士的刚强

勇士的肩头肩负着多少人心头的崇仰

谁不知生命的可贵,谁没有幸福渴望

你默默无闻的足迹写下不朽篇章

你奔向远方,带着亲人的希望

你奔向远方,带着火热的衷肠

你和我们同在,把美好未来开创

你是国魂军魂,你是中华的铁骨脊梁

此时此刻,看见军旗飘扬,令我有冲锋的欲望,听到战鼓声声, 令我血脉开始膨胀!我想,是军人就要上战场, 现在的南部边关正是御敌的疆场,穿过硝烟的身影和炮弹出膛的声音,,会让青春绽放!沙场点兵虽然征途艰难,但我渴望杀敌已经摩拳擦掌!

驻地的老百姓并不清楚部队出征的准确时间,又是深夜的子时,诸城到高密火车站的路上除了各主要路口有公安民警在执勤外,并无其他行人。田野里,有夜起的农民在浇灌着麦苗,柴油机在“突突突”地响着。26军汽车团的六十辆大“解放”,组成了一个长龙般的车队。

解放军老兵回忆:1985年,我22岁,奉命出征,讨伐越南

作者柳福君

凌晨4时10分到达高密火车站,小站很静,只有一趟军列在静静地等待着它的主人,车站军代表和提前到达的参谋们在来回地穿梭着。汽车团的大“解放”并不参战,卸完车后就返回了。

我们开始装载火车。打前站的军务参谋早已在闷罐车的显眼位置用粉笔写上了“三炮连”。我们先将炮弹单独装载,按规定,运输时炮弹箱应当横着放置,是为了减少列车紧急制动时炮弹引信产生的撞击危险。我们连队的人员和武器装备分装在3节闷罐车里。里面还算宽敞,我们排24个人和指挥班一节车厢,我们把武器放在一边,人员将被褥铺在车厢的底板上。每一节车厢都备有一个2米长的木质梯子,供人员上下时使用。闷罐车门一直是半开着的,我们用一根粗壮的麻绳在开口处来回拉了两道。我抬头看去,车厢两侧的顶端各有一个小窗还能透进些许光亮。安顿就绪并清点人员后,我摆弄着随身的“五四”式手枪,等待着。

解放军老兵回忆:1985年,我22岁,奉命出征,讨伐越南

准备完毕后,指挥班长王勇生站在梯子上留影。照片中木梯、粗麻绳、装沙子的纸箱清晰可见

现在看来,这长长的木梯、粗壮的麻绳、几乎没有光线的车厢,这样的闷罐车只是运输物资的。那个年代我军的军事运输水平也就这样了。

离出发还有一点时间,我跟排里的战士们重申了出征前上级对输送的要求,开进途中要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下车、统一用餐、用餐后统一带回、统一登车点名。”在整个行进中要做到无人员伤亡、无漏乘 、无装备丢失。

1985年3月20日7时54分,军列的汽笛打破了小站的沉寂,车轮驮着沉重的负荷缓缓启动,钢轨下的大地微微抖动,将士们开始了新的征程。

第一集:解放军紧急征用地方车辆,惊动中央,军委下令:越南想打,那就打

第二集:1984年,越南对我方发起进攻,越军司令叫嚣:把中国人赶出去

第三集:1984年,廖锡龙一战成名,邓小平说:此人重点培养,先当军长

第四集:解放军老兵回忆:对越作战前百态,有个排长不肯去,被开除党籍

第五集:解放军老兵回忆:出征前家属们哭成一片,我们擦干眼泪,准备打仗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