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哲理(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哲理)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有一次按惯例睡午觉,却做了一个神奇的梦。他梦见了骨格不凡、丰神迥异的一僧一道,携带着通灵宝玉下凡而来。甄士隐觉得这通灵宝玉是个尘世间没有的稀罕宝贝,想上前一摸,才拿到手上,来不及细看,就被那仙僧一把夺了去,说是已经到了幻境。这就是“太虚幻境”。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有什么深意?

于是,甄士隐不特有幸见到了“太虚幻境”,也有幸见到了“太虚幻境”大石牌坊上的那副玄之又玄、深之又深、妙之又妙的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也同样看到了这副玄之又玄的对联。为什么甄士隐和贾宝玉两个人梦游太虚幻境,都要重复地写他们看到这副对联而不嫌重复呢?这是因为,一方面,作者假设以太虚幻境来点醒他们,一切都是幻影,一切都是幻景,希望他们懂得解脱。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预言二人殊途同归,甄雨隐的遭遇,就是贾宝玉的遭遇,甄士隐的归宿,就是贾宝玉的归宿。真事隐去了,再现于贾宝玉的身上。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有什么深意?

这副对联意思其实并不深奥,大家都懂的,就是:把假的当成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没有的当成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用成语去理解,那就是积是成非,无中生有,无事生非。

这其实都好理解。曹雪芹无非用这两句哲理诗,提醒我们读红楼梦,要分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有的,什么是无的。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有什么深意?

然而,这副对联却有其非常深奥的一面,它深奥在什么地方呢?它的深奥不在字面意思的本身,而是深奥在处于尘世或事件里的人们,对于什么是假、什么是真的不了解、不知道、不明白,人们处于其中,不懂得什么是假、什么是真、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比如,我们为了一己之私,以假论文去争名,以假文凭去为自己贴金,以假档案去抢夺高位,最终身败名裂。什么是假,什么是真?比如,我们拼死努力,做牛做马,终于获得了万贯家财,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终于有了。但是,我们殚精竭虑地拼命,却忙白了头发、累垮了身体,最后在医院的病床上等待着死神的到来。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有什么深意?

事实是,我们总是陷入世事的圈套,却仍然坚持以假当真、以无当有。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自己能参透此中玄妙,也想教会迷局中的人们参透此中玄妙。可惜,飞蛾扑火者依然大有人在,甚至,当局者迷,旁观者也不清。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