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险能不能买(平安人寿怎么样)

为亲人购买保险,寄托了投保人一份诚挚的心愿,更是送出了对保险公司的一份信任。然而,中华网湖北近日查询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发现,有网友受平安保险湖北分公司销售员不当引导与欺骗购买保险,本金不退不说,协商后还遭到电话威胁。

平安人寿业绩下滑,长期欺恐消费者成主因?

图片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在留言中,该网友描述称,他与妻子在2017年各购买了一份平安福保险,随后2019年他又从同一销售员处购买了一份百万任我行保险,共花费61155.8元。购买时,销售员承诺“可以返还一部分保费”、“交满30年后可以随时取出”,还配以“差业绩”等煽情话术多次劝导网友购买保险。但购买平安福四年之后,网友才惊觉自己受到欺骗:平安福根本不能退还。拨打平安热线无果,寻求12378投诉后,平安人寿终于现身,只是说好的协调变成了单方面威胁,先是以证据不足为由劝网友直接放弃投诉,后又推卸该销售员不是公司员工、承诺与虚假劝导都和公司无关,再次要求网友接受调解放弃投诉。

平安人寿业绩下滑,长期欺恐消费者成主因?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网友身上。这位网友为住院的被保人购买了一份少儿平安福,销售员承诺“送礼返现金”,还推荐了“20岁时可以返20万现金”的玺悦理财产品。网友同样购买了一份号称“人寿和重疾加起来相当于40万保额”的大人平安福,被销售员以可以返佣金的说法催促成交。平安福是这位网友的“救命钱”,承载了一个家庭的期望,而直到今年被保人生病时才发现,少儿平安福根本不包含住院医疗,无法进行赔保;玺悦理财产品也只能在20岁时返还12万现金,金额出入之大令人诧异。

平安人寿业绩下滑,长期欺恐消费者成主因?

市金融局也对该投诉进行了受理,并将督办件转交平安人寿。经查,公司确实存在业务员销售误导情况,目前此投诉已处于最终处理阶段。

而据澎湃新闻报道,2020年前两个月,平安人寿保费收入为1893.3亿元,同比下滑8.6%;在主营的“寿险”业务上,平安人寿保费收入为1365.1亿元,同比下滑12.57%。在上市的五大险企中,中国平安以排名“第一”的“负增长”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此外,自疫情爆发之后,中国平安的股价也表现出剧烈的动荡,从1月20日高点将近90元/股的股价下滑至69元/股(截止3月20日收盘),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跌幅高达23%。一般情况下,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是保险行业最赚钱的“黄金期”与销售旺季,似乎平安人寿近期表现不佳。至于平安人寿业绩增长出现疲态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争夺,另一方面是平安保险自身缺乏对消费者的“真诚”。

平安人寿业绩下滑,长期欺恐消费者成主因?

除了315消费保、黑猫投诉、21CN聚投诉等平台上成千上百消费者对平安人寿发起投诉外,中华网湖北搜索还发现百度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在谈论着有关平安人寿“虚假宣传”、“欺骗陷阱”的行为,可见在消费者心中平安人寿已经失去了可信任度与社会责任感。

平安人寿的种种欺骗投保人行为,在近期甚至得到了行政处罚。12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江西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平安人寿豫章二支公司存在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的违规行为,平安人寿成都电话销售中心存在欺骗投保人的违规行为,分别被江西监管局罚款10万元。

7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显示,平安人寿因条款与名称、精算报告不一致或表述不清,存产品条款表述问题,被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通报。具体来看,通报指出,平安人寿报送的某医疗保险,条款中混淆“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重度”。

此外,银保监会指出,将持续加大产品核查力度,常规核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并着力针对报备产品违反“负面清单”或历次问题通报中列明的不合理、不规范情形的,依法对公司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平安人寿业绩下滑,长期欺恐消费者成主因?

无视消费者信任、持续虚假宣传、欺诈投保,终究会依法得到惩处。遭遇销售误导等侵权行为,保险消费者应当如何维权?相关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首先直接向保险公司反映,这通常是成本最低、时效最快、结果最直接的方式。只要证据确凿,保险公司没有理由无视消费者的诉求。其次,如果对于保险公司的处理方式不予认同,消费者还可通过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进行投诉,或提请保险调解委员会调解、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网湖北综合自人民网领导留言板、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百度、澎湃新闻、中国银保监会官网、金陵晚报)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