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启怎么样)

大地在颤抖,生灵已涂炭;

黄河在咆哮,部落已绝望。

食物,在哪里?

希望,在哪里?

“启”是不是部落的希望。“启”,是希望,还是抛弃。

怪异的发音,残酷的现实,为什么“启”和弃发同一个音?

我本想将“启”解读成黄帝部落的救星,然而,后面有神农氏的出现,黄帝部落的救星不应该属于“启”。所以,请求原谅我将“启”,解读为:最后的咆哮。

史籍中对“启”的记载,非常的详细,在此就不多加赞美,请去参见史籍,当然也可以把衣服洗干净。不过,听话,听三分;读史,信一点。中国的历史资料,就如今天的网络照片,中看不中追,一旦追到本人的本色,必将烟消云飞,魂飞魄散。我们已经无法知道,是把历史当成了神话,还是把神话当成了历史。

谎言,不是今天才有,古代就已经存在,似乎谎言是人类智慧的表象。谁信,谁入地狱。只有那些不信天堂的人,才能够获得自由生存的精神。“启”,就是如此的故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启”的象形字的演变如下:

「象形 方言」17“启”最后的咆哮

为了看清楚一点,将第一个“启”放大如下:

「象形 方言」17“启”最后的咆哮

现代汉语词典说,左边是“门”,右边是“手”。因此,解释为开门,开启。但是,这与古代的作“训”、战国时加“戈”等等相矛盾。显然,战国时期添加“戈”所表示的是殊死搏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唯有这种解释,才能够与前面“炎黄”、“大禹”等解读出,黄帝部落在中原地区已经处于饥寒交迫的生存困境相前后呼应。这种呼应,并不是我薏造出来的,而是战国时期人对“启”的理解,和今天的我对黄帝部落的理解的前后呼应。

黄帝部落是一个烧光,杀光,吃光的部落,是一个迁移的流浪部落,就像是蝗虫,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聚集在一起,只有等到一个地方的食物全部寸草不生,才会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实行三光政策。我们已经无法知道是蝗虫象形于黄帝部落,还是黄帝部落象形于蝗虫。不过,蝗虫的出现,再一次说明黄帝部落是一个迁徙部落,每到一处都要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吃光。

鉴于战国时期加“戈”,把“启”的象形汉字的左边的那个字,理解为:神符,部落图腾符号,或者某种子民与部落、子民与宗教之间的信物。

因此,“启”的象形文字的象形是:丢弃信物,丢弃家族族徽,丢弃宗教信仰的标志。本义是:采取丢弃信物,宣示分离,离开“鲧”、“禹”、“启”这些宗教淫棍维持的宗教骗局。

在饥饿面前,宗教无能为力。在无能的宗教神棍的荒唐骗局之中,中原世界变成了荒芜之地。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宗教的蒙昧。

子民们高呼着:

离开吧,离开这些骗人的魔鬼!

离开吧,离开这些吸血的妖魔!

离开吧,离开这个肮脏的土地!

离开吧,离开这个恶魔控制的地狱!

部落成员,逐渐离去。“启”的呼唤仅仅是最后的咆哮,他不明白,这些曾经可以随意蹂躏的畜牲,今天为什么会突然离去。

饥饿,终于迫使这些愚昧的族人,知道为自己寻找生存的机会。

孤独的神“启”,终究是人不是神。部落的子民需要吃饭,“启”同样需要吃饭。就在子民们抛弃“启”愤而离开之后,要么“启”饿死在石卯遗址,要么“启”也像子民抛弃“启”一样,不得不无情地抛弃石卯这个神不神鬼不鬼的地方,寻找新的生存的地方。

就在黄帝部落打败蚩尤之后,发展到“鲧”、“禹”、“启”的一百年后。黄帝部落,也放弃了石卯这个令人痛苦的地方。

黄帝部落,终于放弃了无知。

不,不仅仅是黄帝部落放弃了无知,而是中华民族放弃了宗教,放弃了神棍。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