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澶怎么读音)

自从宋真宗赵恒登基以来,辽国频频南侵,虽然互有胜负,虽然宋朝损失大一些,但辽国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闰九月,辽国以要宋朝归还关南之地为借口,辽圣宗耶律隆绪与其母萧太后及统军使萧挞凛起兵二十余万进攻宋朝。

辽军首先进攻威虏军,威虏军只有六千精骑,守将是魏能,是一位屡败辽军的悍将,魏能率军奋勇厮杀,在张凝的支援下大败辽军前锋,小小的威虏军又臭又硬,辽军觉得没必要纠缠,决定绕过它,进攻下一目标:北平寨。北平寨的守将是田敏,这是一个比魏能还要难对付的人,他的手下只有五千精骑。他选择主动出击,在北平寨前沿小村-杨村,与辽军前锋进行硬碰硬的野战,结果是辽军大败,晚上,田敏与张凝合兵,直接进攻辽国皇帝的驻地,全军锋锐不可挡,辽军被迫开拔,离开北平寨。辽军在北平寨碰壁后,转战保州,保州是杨延昭的地盘,辽军前锋在行军路上,经过一片树林,结果遭到埋伏,箭如雨下,辽军狼狈逃走,其实袭击的宋军只有十来个人,历史记住了他们的领头人-振武小校孙密。辽军到达保州城下,猛攻,杨延昭不主动出击,纯粹防守,辽军一点办法都没有,不得不撤退。

辽军不仅在东面战场发动进攻,同时也对西边的山西并、代两州发动进攻。宋军主将是并、代钤辖高继勋,在草城川大败辽军,杀敌万余人。在战争初期,辽军在各个战场处处受挫。

宋辽战争之澶州之战

各个据点既然攻不下,那就不防越过。公元1004年11月初,辽圣宗和萧太后率辽军主力越过威虏军、北平寨、保州等据点,兵临定州。宋军北方主帅王超出定州,沿唐河按御赐“阵图”摆开大阵,等待辽军进攻,大阵兵力在10万人左右。王超这人能力一般,不敢随机应变,只会遵守皇帝的命令,辽军一看这个架势,不打你还不行吗,于是突然间出现在定州大阵背后,定州大阵就成了摆设,毫无用处,直到战争结束,整个大阵都毫无作为。辽军凭机动性的优势,宋朝的冀州、贝州、祁州相继被攻陷,但在瀛洲城下,遇到知州李延 的抵抗,辽军围攻多日,即使是萧太后亲自擂鼓攻城的情况,依然没有拿下瀛洲,此战,辽军伤亡超过三万人。不得已,辽军被迫撤军,进攻下一个目标:大名府。

河北被突破,威胁到河南,朝廷一日三惊,前线消息隔绝,谣言满天飞,宋朝的君臣都手忙脚乱,参知政事王钦若和陈尧叟怂恿皇帝逃跑,真宗也害怕了,问次相寇准是逃到成都好呢还是金陵好?但寇准坚持劝说皇帝亲征,同时把王钦若踢到大名府前线。

大名府只有三万左右的守军,包括部分厢军、民兵以及部分天雄军,但百姓数量众多,背后就是黄河,对宋朝来说,大名府是必须要守住的。辽军围攻大名府,战场很诡异,北门洞开,但辽军不敢攻,主攻南门。即使这样大名府,辽军依然拿不下来,为泄愤,辽军屠杀了德清军城。战况愈趋激烈,然而辽军置后方于不顾,扔下大名府,继续挥师南下,一路狂奔于十一月二十二日抵达澶州北城,澶州北岸与南岸隔着黄河,距离宋朝首都汴京仅二百五十里,以辽军铁骑的速度,如若攻下澶州,利用黄河冰封疾驰一日便可叩关京师。

宋辽战争之澶州之战

寇准

寇准继续调兵遣将,启用已经闲置的名将李继隆为驾前东面排阵使,率领禁军开赴澶州。李继隆在1004年12月底到达澶州背城列阵,等待辽军的到来,萧挞凛只比李继隆稍晚到达,辽军把宋军在北、东、西三面紧紧包围。然后萧挞凛亲自领兵直冲宋军大阵,从西北角突击宋军,宋、辽两军主力终于短兵相接。宋军把辽军死死缠住,杀得难解难分,关键时刻,赵匡胤女婿石保吉率军赶到,两军合力,把萧挞凛杀败,李继隆胜追击,一路追杀到十余里外。战后,萧挞凛在前线视察地形,被宋军张环以床子弩射中头部而亡。

宋景德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元1005年一月三日,宋真宗终于御驾亲征,但到五日,宋军到达韦城,赵恒又害怕了,想着往回跑,寇准和高琼死命劝说,连威胁都用上了,宋真宗还是犹豫,皇帝身边一个名叫王应昌的侍卫说:“陛下亲征,一定会胜利,可是要停下来,敌人就会加倍的嚣张,那是就不好办了……”,直到这时,宋真宗才下定决心,继续前进。皇帝亲临澶州,宋军士气大振,在澶州城下大败辽军。

两军交战期间,私下两国互派使者商量和议的问题。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辽国就向宋朝传递议和的信息,给宋真宗送来王继忠(望都之战被俘的宋将)的信,宋朝也派出曹利用作为使节与辽议和。随着战争的深入,辽方愈加迫切,最后双方在澶州城下签署和约: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在黄河岸边又史称“澶渊之盟”。

宋辽战争之澶州之战

这场战争,宋朝占据着巨大的优势,辽军孤军深入,师老兵疲,漫长的补给线,如果撤退可能腹背受敌,因为定州王超的十万大阵以及威虏军、北平寨、保州等据点仍在时刻威胁着归途,保州张凝和北平寨田敏已经带兵杀入辽境易州,可以阻断辽军归途,另外主帅身亡,军心动摇,如果宋军利用好这些条件,辽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历史没有如果,宋真宗的内心实在太害怕,在必胜的情况下签下屈辱的条约。

合约为两国赢得了一百一十六年的和平,但也为两国埋下了灭亡的种子,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血性,离灭亡也就不会太远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