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怎么读(蛰怎么读)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素问·脉要精微论》

惊蛰——二十四节气

蛰是什么意思呢?

蛰,意思为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蛰,藏也。——《说文》

蛰,静也。——《尔雅》

蛰虫始振。——《吕氏春秋·孟春》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系辞下》。虞注:“蛰,潜藏也。”

又如:蛰地(谓潜藏在地下)

首先,蛰,不是死掉了,死掉了是再也活不过来。

而蛰,是条件暂时不太好或者不太适合,暂时的潜藏起来,少消耗以养精蓄锐,静待春天。

这些蛰虫是固守的、沉静的、待时以动的。

这叫蛰。

就像“潜龙”一样。

《红楼梦》里面贾雨村的那首诗就是这个意思: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个和中医学中“肾”的功能类似,肾主藏精,精很珍贵,故满而不能实,但并不是一直封藏,还需要合理合度的施泻。

如蛰虫一般,待时而动,动之前沉静潜藏固守。

而“默”呢?

在《金匮要略》当中的狐惑病: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明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

这里面有些突出的症状,比如:默默欲眠,但是,这个默默是沉默吗?不完全是,这个默默是淡漠,虽然看上去是安静的,但内心却是躁急焦躁不安、翻江倒海的,因此后面叫”欲眠”,想睡,能睡着吗?能睡安生吗?不安生,所以”目不得闭”,而且”卧起不安”,躺着想起来,起来想躺下,四肢百骸没有一处舒服的,但又没法确切形容到底怎么不舒服。

下面是伴随着的运化的问题:食欲不佳,甚至连食物的味道都不愿意闻。

有意思的是,百合病里面也有类似的论述: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百合病是有食欲,有时却吃不下,有时吃得可美,食欲不赖,有时却连食物的味道也不愿意去闻。神情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想躺躺不下,想振作精神办点事却心有力而余额不足,而且也是”常默默”。

我又想到了《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的条文,其中也有”嘿嘿不欲饮食”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把“默”解释为:犬暂逐人。狗暂时不追逐和咬人了,不就是默吗?有意思的是这个“暂”字,这是短暂的安静,声音和动作暂时都静下来了,可是内心呢,或许并不安宁,甚至是波涛汹涌,可见仲景选的这个“默”字还是非常精当的。

《说文解字注》里面把“默”等同于“嘿”了,这或许是通行版教材之所以这样解释的一个原因吧?是否真的是这样,留待高人解答。

我又想起来了上大学的时候学的传染病“肠伤寒”时,讲“肠伤寒”有特殊的中毒面容,什么样子呢?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这个和经典里面所描述的“默默”好像在表现上有类似的地方。

口腹之欲,是人类最大的本能,所以我们现在见面打招呼还要问一句:吃了某?

我们看孩子,从一出生本能就是吸吮母乳,就是吃,吃不饱,孩子肯定快乐不起来,吃饱了,小小的孩子甚至都能看到满足的小表情。

成年人呢?现在吃不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基本上已经消失了,但是脾胃、肠胃状态长时间“失常”的人多不多呢?

脾胃五行属土,中土不和,其余四脏也会出现失和,长时间,人怎么会快乐呢?

所以很多人给我反馈,大夫,不是我不想开心,关键是不管怎么样我也开心不起来啊!不由自主啊!

所以,我们需要好好地呵护我们的中土,我们的脾胃,吃好,睡好,运化好,才是健康快乐的基础。

蛰与默呢,看似两个词语,都是平静不动声色的感觉,但其实,差别可大着呢!

中医杂谈:蛰与默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