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堂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六个要素

鼎台教育 于俊泰

好课不能用标准去衡量,无论教、学、考,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课堂是有生命的、灵动的,并非什么标准,而只是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

一节好课的六个要素

01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对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的标准。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21世纪,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一节好课的六个要素

02遵循认知规律

本杰明·布卢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经过长年的心理教学研究总结出认知六个层级:

1.记忆: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2.理解: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3.应用: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4.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5.评价: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6.创造: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如果掌握了布卢姆的6个认知层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

一节好课的六个要素

03注重知识生成

我们讲的注重知识生成,一是指在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一节课不是完全由教师预设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二是知识生成过程中思维能力的生成,属于知识管理后期高阶层次,是认知能力的深化过程,更加隐性、抽象、内化和个性化。我们可以把知识生成思维能力的过程概括为建立概念——积累和记忆——梳理概念——生成体系——总结规律——区分逻辑维度。

在基础概念的基础上,对相关领域的更多概念和信息进行积累和记忆,梳理出分散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梳理概念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疑问或者反思,进一步思考、研究解题的兴趣。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并伴随着知识资讯的更新、更正,淘汰陈旧概念或伪概念,逐渐生成自己所理解的一套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解概念之间的顺序、流程、阶段等动态变化或者演化关系。根据产生变化的前提条件,归纳总结不同的情境类型,开始对情境进行分类。在不同情境之上,提炼各类变化的共性特征,也即是规律的总结,同时也总结不同情境下的变化结果。用规律解释不同现象,并找到规律解释不了的现象,尝试用不同的维度来理解和判断这些特殊现象。

一节好课的六个要素

04落实基础知识

每一个学科中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在循序渐进的,从更基础的知识逐渐延伸到困难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基础知识是这些重难点知识延伸的基础,所以要学好一门学科,那么就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对于考试来说,基础知识在整个试卷中所占据的分数比例是比较大的,只有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得到的分数比较高,你考试才可能取得较高的分数。也许你会认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很容易,但是,课本上的内容是考试命题和进行复习的依托,不管考试的试题如何灵活多变,也无论试题难度究竟多大,其考查的起点和落点都将来自课本。

因此,我们必须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是否做到这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能否体系化——重过程,轻结果;二是基础知识能否拓展——重理解,轻记忆;三是应用方向会不会总结——重知识的应用,轻场景的应用;四是.基础应用是否流畅——重应用熟练,轻记忆熟练。当自己的表述和应用都很流畅了,其实就已经代表了知识被熟练掌握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概念,对于同一个概念,要从不同角度切入、用多种方式阐述、举例、类比、印证,从而帮助学生有广度、有深度地去思考和理解。

一节好课的六个要素

05掌握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就是中考、高考的考点,学科教材的呈现形式,就是某种程度上就是依据基础、主干知识展开的。如中学历史的主干知识:从宏观层面看:它是指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历史结论或历史认识.;从微观层面看:它是指能鲜明体现历史阶段特征,处于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重要地位的知识点或群,它同时蕴涵着一定的历史理论,同时可以由此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认识。

近几年文综试题曾涉及到科技、教育、思想、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屡屡成为命题的重点,而这些知识大多只是在历史教材上简单地提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试题我们会发现,这些知识在教材中零散分布,但是前后纵贯,是有知识体系的,而且现实感很强。历史的鉴戒功能就是立足于今天去回顾历史,如果历史上的事情与我们今天社会的主题没有任何关系,或者完全背离我们今天生活的主题,就不算是主干知识。

一节好课的六个要素

06彰显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的主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落实在教、学、考的过程中。

高考试题就是为核心素养落地助力。“为什么考”,即: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怎么考”(试题命制),即: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基础性”——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综合性”——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性”——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性”——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体现自己的个性,更要精心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任何人不可能成为别人,他只能成为自己。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