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什么(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五千多年的传承,在世界文化体系中自成一派,对东亚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影响。这一切归功于中华文化强悍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同化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对和平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保障作用,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最好的润滑剂。中华文化可以从内容、社会、修养、处事等多方面概括为七个字:博、和、谦、孝、仁、慧、勇,当然这七个字远不足以概括中华文化,仅供参考。

七个字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

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雄伟壮丽,浩瀚深广,璀璨绚烂,我们穷尽一生也只能初窥门径,所以博字远不足以形容中华文化的厚重。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伊始,中华文化便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化体系,上有高山流水,优雅大气,下有下里巴人,贴近生活。

孔子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各展所长,将各自领域的经验进行汇总、发挥,形成了对后世起主导作用的文化体系。有代表中华文化基础的儒家,主张“道法自然”并逐渐形成本土宗教的道家,“兼爱、非攻”的墨家,主张依法治国的法家,具有军事战略思想的兵家,以辩者闻名的名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阴阳家,以纵横捭阖从事政治外交的纵横家,博采众长的杂家,注重农业生产的农家,杂记民间古事的小说家,以及后来形成世界上独立医学体系——中医的医家。各种学派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价值观基础之上,然后将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形成旷世经典著作。除此之外,还有以《史记》为代表的的历史著作,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有代表儒家哲学流派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等。中华文化的历史典籍还远远不止这些,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还是人生哲学、天地万物、民俗礼仪、琴棋书画,可谓是包罗万象,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后的社会发展仍大有裨益。

我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人们往往更向往追求高品质的社会生活。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有世代传承的民间节日、习俗,构成独立音乐体系的传统乐器,演绎历史及现实生活的戏曲,如诗如画、行云流水的舞蹈,兼顾竞技、休闲、交友的棋艺,意境深远的国画,字如其人的书法,饱含民间智慧的传承手工艺品,以及逐渐发展形成的分别表达士农工商的身份文化。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与饮食相关的文化,如今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传统地方菜系,为古代文人骚客不断提供素材的酒文化,凡人皆可附庸风雅的茶文化,还有以山西为主阵地的醋文化。还包括节日习俗、春联门神、烟花爆竹、婚丧嫁娶,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风俗、特色建筑、山歌民谣、民族舞蹈、方言土语,以及兼顾娱乐竞技的蹴鞠、麻将等。事实上,民间文化比我们所了解的还要多得多,以上仅仅表述了众所周知以及被广泛传播的文化形式,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极其丰富的社会生活框架。

七个字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

和,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社会形态,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儒家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庸之道,与人为善、互利互惠、和谐圆满的美好社会氛围,与世无争、和平共处、不刻意追逐名利的生活愿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是包容一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许多宗教、文化都可以在我国发展传播、和谐共处;是以人为本,“众生平等”,避其锋芒,和光同尘;是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修身养性,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是宠辱不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中华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讲究阴阳调和,日有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万事万物循环往复,此消彼长。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代表了春、夏、秋、冬,生、长、收、藏,一年四季交替轮转。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休、生、伤、杜、景、死、惊、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大道至简,天理循环,正是普遍存在的真理。

汉字,方正、优雅、朴素、圆润,栩栩如生,所谓“字如其人”,苍劲、阴柔都是对内心情感的表达,每个文字大小相当,讲究对称、协调、柔美、舒展,这些无不体现出“和”字。和在中医上也有所体现,中医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之上,将人看做一个整体,绝不是简单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讲究刚柔相济,标本兼治。

七个字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

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修养。谦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唯一全卦象皆为吉的一卦,这体现出“谦”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谦”也是中华文化区别的其他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戒骄戒躁,恭敬礼让,“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处事谨慎,张弛有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善如流,身体力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想要成为“谦谦君子”,需要多方面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人格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就是修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高深的修为决不能承担人民的付托,万众敬仰的人反而更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谦不仅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更是上升到了国家外交层面,我国一直以来就以谦逊、平和的外交形象示人,但我们的“韬光养晦”却被西方侮为是“卧薪尝胆”,西方一贯的傲慢与偏见很难理解为何强大的中国永远不称霸,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也不愿去了解中华文化。

七个字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

孝,是中华民族处理社会关系的根本方式,是中华儿女的立身之本,也是构成中华文明体系的基本原理,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道德品质之一。

自汉朝开始,便提倡“以孝治天下”,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孝作为我国传统的伦理概念,成了中国封建家长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以孝治天下”也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父母对子女的爱绝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责任,是全身心的投入,而且并不期望回报。所以无论资本社会有多么发达,“孝”都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根本要求,所谓“百善孝为先”,人不遵循孝道,其他如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便很难具备。

“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是人们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单位,我们要做到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好的个人形象,才能将孝道传承下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小家到大家,庞杂的社会关系才得以维持,孝道便由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我国古代法律中对孝道的规定非常严格,子女被父母告为忤逆需要受到严厉处罚,而官员守制需要离任(重要官员必须由皇帝下诏“夺情”可免)等等。现在对孝道的要求更多的是社会道德层面,但是法律仍然对子女尽孝有多方面的规定,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刑法中的遗弃罪,以及继承问题等等。

忠是孝的延续,是由小家到大家的升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忠于国家,忠于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最大的努力。

七个字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

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是表里如一的内在道德品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宽以待人、包容一切,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为了民族大义做出的牺牲,是为了国泰民安做出的奉献,是超越宗教的个人信仰。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无不围绕仁展开,“故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以民为本”、“为政以德”、“民贵君轻”,仁更是由个人修养上升到了国家治理层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求统治者宽待百姓,让百姓生活富足,不致缺衣少食、流离失所,所以古代统治者对黄河等河流的治理和旱涝瘟疫等灾害后的善后工作非常重视。即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儒家的“仁政”思想仍有其进步意义,是中华文化的宝贵历史财富。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国古代对商人的打压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人们不务正业、投机钻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许多社会乱象都来源于资本主义的冲击造成的社会道德的缺位,所谓“无奸不商、唯利是图”,人们需要重新回到仁义道德基础上来,而不仅仅是要求人们讲究诚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七个字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

慧,指大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法宝。上到国家战略,韬光养晦、居安思危,下到个人修养,自律隐忍、不拘小节。孔子“有教无类”,淡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中华文化的传承;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完成了大一统,修筑长城,成为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绝佳屏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隋唐的科举制度,开创了公平选拔人才的先河;雍正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使我国人口得以快速增长;卧薪尝胆的勾践,急流勇退的王翦,破釜沉舟的韩信,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大智若愚的刘询,直言敢谏的魏征,明哲保身的郭子仪;诸葛亮“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朝鲜战争,“两弹一星”,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中华民族的大智慧,铸造了博大精深、璀璨绚烂的中华文化,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如棋,生活如戏,岁月如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未雨绸缪,所谓“谋定而后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战略思想仍然历久弥新,合理的人生规划往往是未来制胜的法宝。当人生并不如我们规划的运行,就要做到快速的角色切换,入仕则运用儒家思想,“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宠辱不惊,忠君爱国;出仕则采用佛道哲学思想,归隐田园,深山悟道,涤除玄鉴,明心见性。大智慧同样普遍存在于生活当中,有关处世哲学类的书籍如《增广贤文》、《菜根谭》等非常丰富。生活可以多姿多彩,也可以平淡无奇,无论如何,百年之后,都是一抔黄土埋尸骨。所以要学会品味人生,喧嚣中回归宁谧,平淡处追求烂漫,既不消极忧惧,也不沽名钓誉。

七个字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

勇,绝不是有勇无谋,更不是蛮干任性,而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是志向高远,不怕困难;敢于担当,不畏强权;勇于斗争,不怕牺牲;刚毅果敢,视死如归;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敢于同一切敌对势力作斗争,舍身取义,置之死地而后生。

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同敌对势力做斗争的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秦朝建立之初就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当朝廷失政或是爆发大范围自然灾害、瘟疫等情况时,往往伴随而来的是频繁的农民起义,人们不愿意心甘情愿遭受压迫与奴役,而往往是奋起反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国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国家,但近代以来我国却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凭借着顽强不屈的精神,无数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数千万军民前赴后继的斗争才换来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都是人民的英雄,中华民族的脊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人不要战争,但也从来不害怕战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一切胆敢侵犯中国的人有来无回。

七个字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

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们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人,我们的任务是将中华文化更好地传递下去。没有文化底蕴的社会是空洞无物、毫无活力的,我们决不能受资本的蛊惑,抛弃甚至诋毁优秀的中华文化。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