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身边的人经常感到妒忌嫉妒还是羡慕崇拜?(嫉妒和妒忌的区别)

嫉妒和妒忌的区别(你对身边的人经常感到妒忌嫉妒还是羡慕崇拜?)

最近和一位熟人聊天(在下文中会一直以虚拟名Selly称呼),我们探讨了一下日常生活中不得不体验的一些个人情绪,TA很困惑地分享了自己的个人经历:

你对身边的人经常感到妒忌嫉妒还是羡慕崇拜?

你对身边的人经常感到妒忌嫉妒还是羡慕崇拜?

在倾听TA的过程里,我也会自我代入地去回溯一些记忆深刻的经历,确实,这些情绪体验不仅时常出现在我们的人际交往里,还对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01. 妒忌和嫉妒的区别和关联

在日常用语里,我们时常混淆妒忌和嫉妒的概念,所以也不加区分地在各种情景下使用。而实际上,妒忌跟嫉妒是两种不同的概念(Smith&Kim, 2007):

第一,两者内涵不同(Parrott, 1991)。妒忌跟渴望拥有某种东西有关,通常涉及两个人,这是一种针对"不得"的感受,而嫉妒跟担心亲密关系被破坏有关,一般涉及第三者,这是一种针对"失去“的感受。Selly对朋友小B产生的情绪显然是“妒忌”而不是“嫉妒”。

你对身边的人经常感到妒忌嫉妒还是羡慕崇拜?

第二,两者情绪体验不同。多项研究表明跟妒忌有关的情绪体验是羞耻、挫败、自卑、渴望和敌意,而跟嫉妒有关的情绪体验包括怕背叛、不信任、焦虑和愤怒(Haslam&Bornstein, 1996)。从Selly与朋友小B的相处感受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梳理出她自我怀疑和否定背后产生的挫败感和自卑感,这便是妒忌才会产生的情绪。

第三,两者社会接受程度不同。妒忌带有的敌意通常不被社会接受,因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相比之下,嫉妒带有的愤怒更容易被社会认可(Parrott&Smith, 1993)。由于我们羞于承认自己对另外一个人产生的妒忌情绪,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绪征兆的时候,我们往往首先做的是检讨自己是否有问题,就如同Selly提到的自我怀疑那样。

你对身边的人经常感到妒忌嫉妒还是羡慕崇拜?

第四, 两者激活强度和激活因素不同。嫉妒是一种程度较小的情绪,主要是针对降低(或破坏)自己优越感(或自我认同感)的人。而妒忌是一种程度较大的情绪,主要是针对那些对自己来说,已经梦想成真,但自己并不认可的人。

而妒忌和嫉妒的关联性在于, 实际生活中,两者往往是结伴出现并起共同作用的,其潜意识的心理状态就是:把别人拥有的判定为本应该是属于自己的,而把自己失去的则归结为是别人因此而获得的。

由于妒忌和嫉妒的关联性非常高,所以下文会不加区分地随意使用两个词汇。

0.2 羡慕与崇拜的区别和关联

读书堂(2015)对羡慕和崇拜进行了多方位、立体化的研究和探讨,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阐述了羡慕和崇拜的区别:

第一,心理状态不同。心理状态兼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心理状态即不像个性差异那样稳定持久,也不像心理过程那样流动变化,它一经产生,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天,甚至几个月或者几年。从心理状态的持续性方面而言,羡慕心态能持续几天或者几个月,而崇拜心态则需要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时间上起步。也就是说,羡慕持续的时间远远要短于崇拜心态的时间,两者从时间的连贯性上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第二,心理机制不同。羡慕产生的机制在于羡慕者衡量了自己和被羡慕者之间的差距,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缩短这种差距。于是被强烈的兴趣和竞争意识推动着学习和模仿,或者仅仅只是产生一种欣赏的心情。而崇拜产生的机制在于崇拜者和被崇拜者之间不可预知的遥远距离感,使崇拜者对被崇拜者产生一种永远的尊敬或是无条件的钦佩。

你对身边的人经常感到妒忌嫉妒还是羡慕崇拜?

第三,心理功能不同。崇拜是一种从客观层面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的系统调控,而羡慕则是在微观上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的精细调节。崇拜在心理层面上产生的作用是长效的,它是对人的一生甚至对几代人的社会心理的一种原则性导向。而羡慕是短时短效的,它只负责一时一事的心理调节和把握 。

总的来说,崇拜是一种比羡慕更深也更盲目的情感。在面对我们崇拜的对象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理想化偏执”的趋向,也就是完全忽略崇拜对象作为人的不完美,而偏执地将对方偶像化和神化,以符合我们想象中的形像。

如果说羡慕是一种不会威胁到自我的情感,那么崇拜则会贬损自我价值。羡慕往往激发的是竞争意识和努力,所以它最后呈现的结果是自我价值的提升。由于崇拜者和被崇拜者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崇拜者无法理智地接受这种遥远的距离感,往往会出现情绪失控、情绪狂热和缺乏正常的独立自主精神,也就是丧失自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新闻媒体总是爆出一些有关“粉丝追星狂热,出现行为异常和失去理智”这样的八卦了。

你对身边的人经常感到妒忌嫉妒还是羡慕崇拜?

而羡慕与崇拜之间的关联性在于:羡慕和崇拜之间有一种递进情绪的关系,互相补充和支撑,并在不同的社会情景下,各司其职,既不能互相代替,又不能各行其事。

03. 妒忌还是崇拜取决于可比性

在Selly的故事分享最后,她问到:“为什么同样是相处了多年的朋友,对一个人更多的是羡慕崇拜,而对另外一个人却常常产生嫉妒和排斥呢?”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会产生妒忌还是崇拜取决于是否接受对比之后的差异。妒忌心理出现在别人在某些方面优越于自己,而自己又不甘心这种优越,从而产生以“怨恨”为核心的不健康心理状态。虽然两者之间存在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并不是很大,妒忌者只妒忌与其有较大相似性的人。崇拜比起妒忌背后产生的情绪显然更为积极,它激发的是一种崇尚敬佩的心理,并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与被崇拜者之间的距离。(读书堂,2015)。

同时,会产生妒忌还是崇拜也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Scottcgi,2020):

第一,个人能力上的差距,仅仅优秀一点就会妒忌,优秀很多很多就会崇拜。

鸵鸟理论可以很好地诠释这句总结背后的精髓:“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只火鸡,人家是只小鸡时,你会觉得自己大得不行了,但小鸡会觉得咱俩一样大;而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

你对身边的人经常感到妒忌嫉妒还是羡慕崇拜?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