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规划出台,“西安都市圈”来了?(大西安规划)

大西安规划(年底规划出台,“西安都市圈”来了?)年底规划出台,“西安都市圈”来了?

文 / 游石


最近,陕西省发改委比较忙。

8月19日,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生荣主持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对《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

报道中有一句话,“省决咨委、省社科院等相关单位专家先后围绕西安都市圈规划范围等问题深入探讨,并就规划文本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这意味着,《西安都市圈》规划已经拿出了较为完整的文本。

有心的朋友应该记得,今年7月9日,省发改委才组织专家论证《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大纲。当时有一句要求“抓紧修改完善规划大纲,为高质量编制出台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从修改大纲到规划文本,一个月,可谓争分夺秒。

也是在这场会上,李生荣给出了一个时间表:加快编制工作进度,尽快按程序报批,确保年底前出台实施。

李生荣没有说“力争”,说的是“确保”,可见这是一道硬杠杠。

西安能拿下“西部第一”吗?

年底规划出台,“西安都市圈”来了?

1

去年以来,西安、成都两个城市正在为获批“国家级都市圈”冲刺,争先成为下一个幸运儿。从时间上看,西安获国家发改委“青睐”更早,去年4月就被点名,当时被点名的还有南京和福州。

之后因为南京和福州已经先后获批,目前竞争“国家级都市圈”的,就变成了西安、成都西部“双雄会”模式。

行动上看,尽管一开始没在名单内,但去年7月,四川就充分借鉴了南京“一城带动周边”的思路和经验,成立了推进成都、德阳、眉山、资阳一体化的“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7月10日,四川论证了规划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其实也就是纲要内容。月底,四川召开规划第二次专题对接会,就下一步规划修改完善出对策、讲建议。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陈凯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凝聚力量,集中人员,集中时间……抓紧修改完善”,说明时间非常紧迫。

去年底还赶在福州、西安之前,上报了一份《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面对积极的成都,国家发改委也是给予激励,今年4月,发改委点名支持成都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将其加入了“候选”名单,也让成都人备受鼓舞。

而进入到2021年下半年后,陕西工作推进愈加紧锣密鼓。

7月9日,陕西论证规划大纲;接下来就是8月19日陕西这场会,李生荣一句“确保年底前出台实施”,划出时间红线,同样体现出急行军的态势。开完这场会,19日到26日,又赶赴渭南、铜川调研督导苏陕协作重点工作。在座谈交流会上,李生荣讲了这样一句话:要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

懂的都懂。

年底规划出台,“西安都市圈”来了?

2

渭南、铜川是新加入“西安都市圈”的两兄弟。

把时间往前推,早在2002年,西安提出打造“大西安都市圈”理念时,其实质即“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直到2007年,陕西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首次明确“西安都市圈”的提法时,其内涵也是指“包括西安市行政辖属的9区4县,咸阳市行政辖属的2区1市4县”。这种“西咸”就等于西安都市圈的思路,持续了很多年。

至今,百度百科里关于“西安都市圈”的解释,还是延续了这一说法。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份指导意见,提出打造“国家级都市圈”,改变了很多地方思路。其解释“都市圈”是为了“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实现“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

一言以蔽之,就是改变曾经“中心城市”独大的虹吸模式,通过城市群共赢的高质量发展,达到城市乃至人群的“共同富裕”。

最新的陕西十四五规划描述中,就体现出来了:以西咸一体化发展为重点……以促进西安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为主攻方向,构建“一核一轴、两翼三区、多组团”发展格局。

所谓“一核”就是指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和西咸新区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一轴”是指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形成东西向发展轴;“两翼”指南部秦岭生态文化提升区和北部渭北产业转移承载区;“三区”即指铜川主城区、渭南主城区、杨凌示范区。

年底规划出台,“西安都市圈”来了?

其实,渭南和铜川两兄弟盼这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西咸一体化”之外,无论是西铜一体,还是西渭融合,也喊出有十几年了。

早在2006年,陕西省就有领导提出推动“西铜一体化”概念。2008年,陕西省政研室还为此进行多次专题调研,形成初步规划方案。次年,铜川市政协通过政协委员提交建议,希望将“西铜一体化”纳入陕西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到了2011年,西安铜川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铜川还进一步提出要做西安的“北花园”。 2014年,铜川市一位副市长就提到,两市正在加快同城化,铜川区号要接入西安的“029”区号,移动电话西铜并网等提议。

不过,铜川起了个大早,却因种种因素,美好愿景未能化为现实。

渭南的起步,几乎是同一节点,但比铜川顺利许多。

还是2006年,渭南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两年后又合作建设“渭临经济协作区”。2012年,陕西出台意见,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其中,推进西渭融合发展、加快富平建设与发展、支持韩城可持续发展是三大战略要点。2013年,西安与渭南正式签约《加快西渭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显示两地合作进入全新阶段。四年后,西安渭南共建的富阎新区应运而生。去年,两市再度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进8个重点项目建设。

年底规划出台,“西安都市圈”来了?

富阎新区

两市之所以对融入大西安这样积极,《经济观察报》在一篇专题报道中直言:依靠本地的一些旅游、养生资源与外界的庞大旅游人流、资金以及人才实力进行对接,实现城市转型,是铜川、渭南等城市最直接的动力。

毕竟西安内在动力及产业结构具有比较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靠西安靠什么?

3

当然,“西安都市圈”真正壁垒的核心一直是西咸一体化。

毕竟,关中最强的两个城市没拧到一块,核心带动能力必然无法凸显。

之前设置“西咸新区”,本意是为作为两市的中轴,带动加速“一体化”,但如2017年《陕西日报》刊文所说,“三大主体间存在体制机制不顺问题,整合发展合力不强”,分化为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三足鼎立,后期限制了“西咸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

好在,这一步棋等来了实质性破局。

今年6月,省发改委印发《关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指导意见》,西咸新区主体完全纳入西安代管。

年底规划出台,“西安都市圈”来了?

人事调整也马上跟进。8月22日,西咸新区官方发布文章《杨仁华姜建春调研防汛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西咸新区新任党工委书记杨仁华和新任管委会主任姜建春一同亮相。

杨仁华曾先后出任西高新管委会主任和高陵区委书记,姜建春曾担任西高新管委会副主任和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二人还都曾有过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西安远东公司工作的经历。可以说,两人既曾是同事,也都是“高新系”出身的开发区老将。此次一同被派往西咸新区搭班,也足见西安对提振西咸新区工作的高度重视。

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意义何在?在很多观察者看来,这为后续西安有望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直管西咸新区埋下伏笔,西安有了可发展的充足空间,西咸新区可以全力以赴投入产业发展、新区建设。另一方面,这意味着西安、咸阳两市的整体合并构想落幕,咸阳可以吃下定心丸,放手与西安推进“经济一体化”。

年底规划出台,“西安都市圈”来了?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换句话说,通过催发咸阳这个最关键伙伴的积极性,尽快形成“西安都市圈”的大一统框架。

机制理顺了,很多事的推进,也便柳暗花明。

8月18日,咸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地铁线网规划汇报会上,咸阳市长卫华指出,要自觉站在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的高度,明确城市定位、产业方向、发展路径,对标西安都市圈提升城市建管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铜川方面,西安至铜川之间的“绿巨人”动车组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在推进,其路线走向为西安-新丰镇-阎良-铜川,预计开行后,将一举扭转铜川常年不通火车客运的尴尬,加速“西铜同城化”进程。

渭南方面,2021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项目200个,总投资2100亿元,聚力建设郑洛渭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协同发展样板区,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建设发展。

西安方面,7月23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表在官方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侧面折射“西安都市圈”的最新构想。根据这篇文章,西安都市圈划分出15公里、35公里、50公里等不同圈层。

年底规划出台,“西安都市圈”来了?

这篇研究文章的主旨,是提出针对都市圈“分圈层、分等级”明确发展指引,更建议建立跨区域的议事机制,比如成立西安、咸阳、渭南同城化领导小组,明确跨界区域发展事宜。这样来看,是不是与四川的“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8月9日通过的《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五年计划建设地铁170.4公里,接近目前西安运营里程总长度的七成。其中,将启动市域(郊)铁路及枢纽相关联络线建设,增强核心区与渭南主城区等外围组团的联系,建成“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

可以说,大家伙都准备好起跑,就等规划出台的发令枪了。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希望这一次,大西安让世人刮目相看。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