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的甲骨文怎么写的(的草怎么写)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一、起源与演变

“草”,形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有“屮”、“艸”两种字形,像小草刚刚从地里长出来的样子。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金文保留有“屮”字形,西周克鼎上的草字为周围四个“屮”作为意旁,中间一个早字作为声旁。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秦代《石鼓文》中的“草”字延续克鼎的“草”字(籀文)。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小篆与《石鼓文》相比发生简化,有“艸”和“草”两种字形,笔画圆转,字形竖长。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隶变后的隶书则继承小篆“草”字形,字形多样,变化较多。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楷书基本继承隶书,更加笔画化,“艹”变化较多。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二、含义

“草”,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为草本植物的总称,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

草是春天最先萌芽生长的植物,也可以指草本植物。引申为野地、山野、民间;又引申指粗略;初步的。又借指雌性牲畜。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屮”是象形字,读作chè和cǎo,古同“草”。《说文》:“屮,草木初生也。 ”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艸”,读作cǎo,从二屮,艸之总名也,同“草”。《说文》:“艸,百卉也。” 艸字后来只作部首,俗称“草字头”,楷书写作“艹”。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芔”,读作huì,同“卉”,各种草(多指供观赏的)的统称。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茻”,读作mǎng。是会意字,从四个“屮”。本意是众多的草。

屮、艸、芔、茻,都是草,你记住了吗?

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61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