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叫做真爱(什么才叫爱)

文|花镇资深咨询师·李洋

大家好,我是李洋,很高兴我的文章又被你看见。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向大家指出了关于爱情的几个误区,要是错过的小伙伴可以阅读《走出感情中的4大误区,保卫你的真爱》(点击链接可直接跳转至文章)。

有读者看完在评论区留言说:“唉!觉得爱情真是太复杂了!”我也是鼻子一酸,于是拿起笔,开始了这篇文章。

这次,我希望带大家走出爱情的误区,从不同的角度看看,真爱是什么?

人类有很多感情,其中,爱情是非常特殊的。

爱情不仅发生时浓烈,还经常伴随和激发无数多的困惑,甚至有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真爱,可究竟什么是爱?什么样的爱才算真爱?爱的来源是什么?我们就来掀开爱情的面纱,看个究竟。

什么是真爱?看了这篇文章,怕你会怀疑人生

01

爱是怎么发生的?

我会引用一些心理学的分析和分类,简单明了地向大家解释,方便大家了解。

马丁·伯格曼曾简述过弗洛伊德对爱的来源的理解,他将成年人的爱分为以下两类:

1) 分析式的爱

“拥有这种爱的人,是将它们从早期的爱的客体上,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关系进行精炼,保持在他们自身的精神结构中。在以后的情感互动中,他们寻求的对象可以被视为对过去的客体的一种替代。”

简单地说,便是我们在童年早期,从父母(养父母)、兄弟姐妹或者领养者身上感受到的“爱的模式”,从自身被爱的过程中,体验到爱,并且深入我们的潜意识。

成年之后,一旦我们体验到和童年感受到的那份“爱”相似的感觉,我们便会认为这就是爱情

什么是真爱?看了这篇文章,怕你会怀疑人生

2)自恋式的爱

这一类人之所以会爱上别人,是因为从别人身上可以看到自己。

在自恋式的爱中,对方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现在的自己、过去的自己或理想中的自己,他们看似深切地爱着对方,其实是在爱着自己。

在这类爱情中,往往他们对对方的真实情感需求以及想法并不是那么重视,呈现出一种“说不清楚的爱”。

说到这种爱,就不得不提希腊神话中最美的男子纳西索斯(narcissism)。有一天纳西索斯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却不知那就是他本人,爱慕不已、难以自拔,终于有一天他赴水求欢溺水死亡。

理解了以上两种爱的发生方式,我们便可消除很多的误区。

在我接触到的来访者里,有些人有非常清楚的择偶标准和逻辑:“身高多少、收入达到多少、哪里的城市、门当户对、有自己的理想……”

但当她们遇到了那个人之后,会惊讶地发现,这一切都不重要!她们深深地坠入爱河,甚至连自己的标准都不顾了。

其实这解释起来并不复杂,她们只是从对方身上找到了符合过去关系模式的特征而已,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人的行为模式,可以让她们体验到“过去的爱”,触发她们爱的感受。

老实说,这样的爱情,也许从开始就不合适,如果在恋爱的长跑中,双方缺乏磨合的技巧和方式,或者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很可能她们的“真爱”就会被打倒,然后她们就感慨:真爱都敌不过现实啊!

看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的想法能有些许的改变,真爱并不一定适合,真爱也不应该由初期的感受来判断。

什么是真爱?看了这篇文章,怕你会怀疑人生

02

如何追求真爱?

1) 学会放下自己过去的模式

放下自己过去的模式,要求我们尊重客观、保持客观,通过一言一行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对我们真心,以及给彼此的爱情充分的考核期。

这在我之前讲过的,爱情保鲜里面也提到过,这很重要,不要因为在这个人身上感受到爱便义无反顾地投身进去,学会保持好一定的距离,融入对方的社交圈,从别人的眼中看看这个人是怎样的,以便你能够清楚地了解真实的他。

同时要求我们对自己的内心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区别亲密关系中,哪些东西是来自我们内心过去的体验,哪些来自于对方本身,这对于我们调整关系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2) 学会与对方深入的交流

每个人的精神结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的转变、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很多人常常忽略这一点,她们觉得步入婚姻或者生儿育女,就意味着关系将持久稳定下去,甚至不需要迎接变化。

但实际上,很多的夫妻,在感情缺乏经营的多年后,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他们缺乏深入的交流,心与心的距离渐渐远了,也就变得陌生了。

追求真爱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时不时地与对方深入交流,共同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

“你对我的情绪是来源于我的行为或语言,还是你曾经不好的体验?”

“我是否对你的占有欲和嫉妒心过度了?”

“我们是否有共同的习惯和兴趣?即使长时间生活在一起也能保持良好的共同区域?”

“我们的关系在哪些时候接受了冲击?我们是怎么抵抗和度过的?”

我更倾向把真爱翻译成“真实且美好的爱”,这需要我们彼此走心地去靠近对方、了解对方,同时也从心底里接受对方,而不是单纯地找到一个“原始的爱”的替代品。

放下自己的过去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客观、读懂自己的情绪,也了解存在在我们身上的模式,这需要长时间的自我观察以及学习,但这一定充满新的可能性和意义,自由和幸福都是从放下过去的那一刻开始的。

作者 | 李洋 持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婚姻家庭咨询师,花镇资深咨询师

插画|申镇,花镇情感视觉设计师

本文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花镇”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