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陈情表》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8.(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项脊轩志》节选)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陈情表》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辱,自谦之词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逋:逃避

C.已为墙,凡再变矣再:再次

D.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先妣:过世的母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以供养无主以五十步笑百步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虎兕出于柙

C.客逾庖而宴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儿之成,则可待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一句中,“刺史”是指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秀才”是指地方推选人才制度的名目之一,可译为“优秀的人才”。

B.甲文突显了三种交错的感情:首先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其次是对祖母刘的孝情;最后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C.“垂髫、束发、弱冠、而立”等都是古代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乙文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是指作者成童了,束发为髻,开始了轩中的读书生活。

D.乙文中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细节、场景表现人物,寄托情思。如母亲用手指轻叩门扉、嘘寒问暖的场景生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作者的思念之切。

(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选自《明史•归有光传》)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答案: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8.解答】(1)C.再:两次。译文: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2)C(A.连词,因为/介词,用。B.介词,表比较/介词,从。C.均是连词,表承接。D.助词,主谓间取独/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B.在文章中李密压抑了一、三两种感情,只含蓄地一笔带过,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而对第二种情感大肆渲染,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

(4)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5)①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心,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②祖母来看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

译文: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