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公共服务要兼顾标准化与个性化

两千年前,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昭示了标准化的巨大意义。千年之后,北京的城市建设者仍将其奉为圭臬,在城市公共服务中,地铁标准化建设实现了无障碍换乘,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方便了患者就医。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未来的公共服务建设还需发扬“服从多数人,尊重少数人”的原则,即将个性化服务提升到与标准化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

标准化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必由之路。以往各个医院各自为政,互不协调,自己有自己的检验标准,导致患者在不同医院就医不得不重复检验,耗时耗力。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标准的出台无疑是雪中送炭,使患者免去了重复检验的烦恼,就医更加方便。在后疫情时代,医疗卫生是公共服务的重中之重,更是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检验结果的标准化不仅便利了患者在不同医院就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保证。更为重要的是,它适应了我国人口区域性流动的特点,居民的核酸检测结果异地互认为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与增长保驾护航。为此,标准化建设是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环。

个性化是提供公共服务的点睛之笔。“木桶效应”告诉我们:短板决定事物的发展水平。当前的公共服务建设中,标准化已在多个领域铺开且成果颇丰,而个性化却成为了制约公共服务的最大短板。标准化的“菜篮子”工程忽视了不同市民对个别蔬菜的口味需求,标准化的公园建设不能兼顾老年人跳广场舞、青少年踢足球的愿望。如此“功亏一篑”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并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也就无法实现百分之百的获得感、满足感。要解决这一问题,打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引入个性化定制的思路。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听取居民意见,以针对性地满足居民需求。

“标准化”是指同一领域不同部门之间制定相同的规则、提供相同的服务、输出相同的结果,是为了降低服务成本,实现高效率;“个性化”则是针对少数人、个别人的特殊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实现高质量。标准化与个性化如同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力,必能使首都的公共服务事业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