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韩信是小人(为什么要杀韩信)

韩信为什么必须死?

关于韩信的故事很多。

胯下之辱,一饭之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韩信点兵吗,多多益善,最后成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败也萧何,死于妇人之手。

他一个人,就衍生出了这么多成语。

以上这样的经典战役,有一个,就是名将了,而他,太多了。

而他的战略眼光,更是无敌。

首先,韩信先是否决了张良给刘邦定的经略汉中培养实力再出关的战略决策,张良为执行这个战略火烧栈道,韩信毒辣的指出刘邦对三秦的优势是有窗口期的,那就是民心,三个秦降将投降项羽导致秦人被坑死大批,不得民心,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得民心,如果按照张良的战略指导苟几年发育,三秦有时间收复民心和我们徐图抗衡,刘邦要抓机遇就必须果断出击。

这一策,高明于张良。

随后,韩信帮刘邦平定关中,再上战略,刘邦出关和项羽为正面战场,韩信带兵北上开辟第二战场,实行北部迂回大包围战略,南部结好与项羽有仇的诸侯打游击搞第三战场牵制项羽。

韩信出井陉刚经营北方战线的时候,手上只有三万人马,他却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就射这区区三万人马,竟然先后击败了赵国、燕国、齐国等北方大国,让楚霸王项羽震动,项羽20万主力,分出一半兵力派手下头号大将龙且北上灭韩信,韩信却以5万兵力智取10万楚军主力,龙且身死,10万主力倾覆,项羽实力损失一半,秦末天下局势发生了关键逆转。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第一次在韩信面前表露出了恐惧: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

这是一往无前的楚霸王第一次感到恐惧。

随后,就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只带过几万兵力的韩信,拿过汉王主力指挥权,在古代社会的通信条件下,跨区域协调指挥40万人的大规模军团战,用精妙的微操走位层层围困10万楚军,有条不紊的剥去有生力量,最终楚霸王只剩28骑逃出,含恨自刎乌江。

韩信打仗最恐怖之处就是这里,他仿佛开了天眼,对手的一举一动他都能预判到,对手是战争迷雾而他仿佛开了全图挂,他对军队的指挥更如臂使手一般轻松自如,走位操作直接拉满。

韩信这种单杀操作无敌,全局意识顶级的选手,无愧兵仙称号。

放在整个古代战争史上,韩信都是t0级别的军事家,稳稳的能进前五的那种。

很多人赞叹韩信用兵如神的兵仙称号,很多人惋惜韩信狡兔死走狗烹的惨痛结局,很多人痛斥吕后擅作主张的计杀韩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即使没有吕后的插一脚,韩信也必死。

为何?

刘邦当年不是留了韩信一命,甚至韩信死后都“亦喜亦忧也”,饶恕了给韩信献计造反的蒯通,如果不是吕后擅作主张韩信也必死?

是的,必死,

因为年龄。

你知道,在汉朝统一之时,韩信多少岁吗?

40岁?

50岁?

都错了。

韩信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时候,是29岁,不到30岁。

一个29岁的年轻人,惊才艳艳般降临人间,25岁拜将,短短4年时间打下三分之二领土,号称当世最强的西楚霸王被他打的憋屈自杀。

这不是天才,什么是天才?

而项王,时年30岁,堪堪比韩信大一岁而已。

所以,最终决定秦末天下局势的,是韩信vs项羽,一个29岁天才少年vs30岁天才少年。

那么更有趣的问题来了,汉朝开国时,刘邦多少岁呢?

答曰,54岁。

韩信为什么必须死?

局势很明了了,汉朝开国之时,刘邦54岁,韩信29岁。

而古代人口寿命普遍不高,60岁即是高寿。

这意味着什么,你懂吗?

这意味着,刘邦死了,韩信都正当壮年。

不出意料的话,韩信活个60岁,能活到汉文帝末期。

要知道,韩信当年手下小弟周勃,活到75岁, 活到了景帝年间,成为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将,景帝完全靠周勃才稳定的大局。

当年韩信手下排不上位的周勃,活到最后都成了大boss的级别,那么,韩信这种人物,活到最后,又会是什么级别?

韩信这种上古神兽,是打个喷嚏七国诸侯动都不敢动的神一般的存在,甚至匈奴要是遇到韩信都要早早上演提桶跑路去欧洲的戏码,文帝景帝怎么驾驭的住这种上古神兽?

是的,你懂的,刘邦不会让韩信活到最后的。

因为韩信,太年轻了。

而勉强能驾驭住韩信的刘邦,又太老了。

年龄,是魔鬼细节。

所以,就算不是吕后污蔑韩信造反杀他,刘邦在死前也不会留着韩信的。

刘邦的政治谋略是一直都在的,即使在临时前。

让我们来看下刘邦的身后安排。

他本来想换太子,把吕后的孩子换成戚夫人的孩子刘如意,然而被大臣反对,周昌这个人发小更是以死相谏,刘邦换不动太子。

吕后感动的以皇后之尊给周昌跪下了,感谢他保全太子。

刘邦又怕死后吕后坐大杀戚夫人的孩子,就特意将刘如意远封为代王,并将周昌这个对吕后有恩的人,任命为刘如意的相国兼护卫,意思就是太子我不换可以,你吕后不能杀我这个儿子,周昌你对吕后有恩,日后就看周昌的护卫刘如意。

而且,因为吕后有个亲家是军中大将,樊哙,开国前五的那种,刘邦在死前突然要求陈平诛杀樊哙。

这就是想斩断吕后对军队的控制。

这两手准备,一手加强防御一手削弱攻击,很有大局性,说明刘邦临死前都没有老糊涂,对朝廷局势是看的一清二楚。

那么,如果韩信活到了刘邦死前,这样谋略清晰的刘邦,还会留着韩信吗?

刘邦的太子那么年幼驾驭的住?

是的,就算韩信躲过了吕后迫害,但他也最多只能活到刘邦死之时。

刘邦不会留一个30多岁正当壮年举世无敌的战神韩信的。

一句话

刘邦驾崩之日

韩信必死之时

这就是年龄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如果要延伸,还能延伸开来。

为什么李世民和刘秀这两个君主,开国后都没有多么滥杀功臣呢?

他们有两个共同的主要原因。

第一个,他们都是当世最能打的人。

刘秀不用说了,天命之子,位面之王,陨石召唤术一轰,几千人打几十万人的昆阳之战都打赢了。

李世民也是悍将,他胡子很多且刚硬,可以悬挂重弓,十足的猛男一个,李世民常常带精锐骑兵冲锋,他最爱的战法就是在战场局势焦灼时刻,带领精锐杀透敌阵,皇子率军冲锋,身边人个个以死奋战,一个冲锋杀到了对面敌军的后头,在敌军后头竖起李唐大旗,然后再带精骑冲回来,战场上敌人一看这架势瞬间心态就蹦了,李世民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史书记载一个冲锋下来李世民两袖盈血,刀都砍卷了,身边得备着刀,随时换刀。

李世民打高句丽的时候有场大决战,想梦回青春再带骑兵冲透敌阵,手下的大臣房玄龄跪在地上拼死拉住,哭着说你以前不是太子是皇子,可以不要命的冲锋陷阵,可你现在是大唐的天子,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仗打赢了也是输的,上脑的李世民才按捺住没去带头冲锋。

然而李世民实在忍不住啊,他就撸起袖子搬军粮武器,给前线士兵打气了。

韩信为什么必须死?

李世民有那种热爱战争的中二劲。

中国历史上以天子之尊敢去带头冲锋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李世民,一个朱棣。

朱棣是有神机营,当时最先进的热兵器,有充足的火力压制,开场就是一轮火力压制,敌人还没能组织起有效防御的关键时刻,朱棣以皇帝之尊带骑兵冲锋,敌人一个照面就蹦了,所以朱棣风险性高但没出事,史称五出漠北,三犁虏庭。

他们不担心手下人造反,就是因为天下都是他们打下来的,这两个皇帝本身自己都是当世最顶级的军事家,手下人造反就是找死。

第二个,他们在位都很年轻。

刘秀30岁称帝,几年统一全国,李世民更逆天,20岁出头带兵打仗,扫平天下,27岁玄武门兵变登基。

而刘秀和李世民手下的人,常常比他们两人还年老的多,更不用说活过他们。

所以刘秀和李世民可以心很大,很自信,他们在一日,手下不敢反,等他们不在了,开国大臣们早老死大批了。

这就是年龄的细节。

还有一个年龄的细节,是王莽。

王莽这个人,在篡汉前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三公有了,王号也有了,再世周公的称号也有了,都这样位极人臣了他为何还要篡汉?

有一个细节需要你记住。

那就是王莽位极人臣的时候的年龄。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主持朝政,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38岁,就成为汉帝国二号人物。

这是什么概念?

按照古代寿命65岁来说,王莽还有二十多年可活。

而他的地位已经不可能再上升了,已经一人之下升无可升。

即使他还有二十多年可活。

最终,王莽经营多年朝廷皆是他门人之后,他毒杀幼主,万全准备之下于54岁称帝。

这,就是年龄的细节。

你让一个38岁的人当帝国二号人物,不是变相的引诱他造反吗?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