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是什么意思(临高是哪里)

临高县,是海南省直辖县,地处海南岛西北部,东邻澄迈县,西南与儋州市接壤,西北濒临北部湾,北濒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县政府驻临城镇,距省会海口市83千米。全境东西宽34千米,南北长47千米,总面积1317平方千米。县城距省会海口82千米。

地理历史简介——临高县

辖10个镇,共有176个社区(行政村)、880个自然村,另有加来农场1个农场、金牌港经济开发区、临高角旅游度假开发区两个开发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海南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全县常住人口420594人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1804152万元。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2月29日,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

历史上出生的伟人名人

王佐

王佐(1428年至1512年),男,字汝学,临高县新化乡蚕村都透滩村(今国营红华农场透滩村)人。因其家乡多刺桐,又称为王桐为。明代海南著名诗人。

地理历史简介——临高县

明宣德三年(1428年)生,父亲王原恺为世袭抚黎士舍官。母亲唐朝选,是琼山唐舟(监察御史)的侄女,生二女一男。王佐大姐王春,二姐王兰。王佐七岁时,父亲去世,教养子女的重任由母亲承担。母亲知书识礼,命王佐追随名师,虽远在千里之外,也遗王佐前往就读,学问日进。稍长,母亲索性带他回娘家,拜叔父唐舟及丘浚为师,经过两位名师的指点,王佐获得了很大的教益,为他今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基础。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王佐刚好20岁,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次年春试,不幸落第。后来进京师太学(国子监)读书。王佐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祭酒吴节、司业阎禹锡都称赞他,并向宰相李贤推荐,李贤也深信他将来必成大器。可是,由于某些权势者的妒忌,多方压抑,王佐在太学呆了19年,始终没有考取进士。眼看年近40,他只好向吏部报到,要求铨补。

明成化二年(1466年),王佐出任高州府同知。那时候,高州府内流寇扰乱。王佐到任后与太守孔镛协力筹谋,领兵守御,贼不敢犯。都御史韩雍采纳了王佐的治乱方案施行后,地方遂告平靖。

明成化五年(1469年),母亲病故,王佐奔丧回家。成化十年(1475年),王佐任福建邵武府同知。在任期间,府属泰宁县发生盗乱,佥事张懋巡行至郡,饬令王佐查察盗情。王佐说:“现在盗势猖狂,如果急攻,必定誓死抗拒,不如采取安抚之策,诱劝投降,以分化贼势。”结果,王佐招降盗贼党羽数十人,余众溃散,境内得以安定。

成化十六年(1480年)王佐调充福建乡考试官,一直到弘治二年(1489年),后改任江西临江府同知。王佐从政二十余年,辗转于三府之间,没有升迁。但是他勤勤恳恳,为老百姓办事,既不趋炎附势,又不阿谀求荣,政绩廉明,士民爱戴,有“仁明司马”之称,故“所居民爱,所去民思”。他每一离任,当地人民就修建生祠来纪念。

王佐晚年回家后,与同县致仕训导谢宁、国子监学生王锡、隐士王政等人为密友,经常互相往访,或谈论诗书,或优游山林,怡然自得。为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他从外地买回400多种花卉,种植在桐乡书院左边,称为聚景园。写下了优雅有趣的回文诗4首。

明正德六年(1511年),王佐奉郡守王子成之命,与唐胄等聚集东岳祠(府城东北0.5公里)编修《府志》。因对一些历史问题看法不一致,王佐仅仅写了一篇《东岳行祠会修志序》便告归。这次修志拖延了十年,正德十六年(1512年)唐胄(海南琼山人)才修成《琼台志》44卷。王佐先写的《琼台外纪》一书,几乎全被唐胄录入(琼台志)。

明正德七年(1512年),王佐在家逝世。享年84岁。

庞妚燕

庞妚燕,清末才女,海南临高抱庞村人。她创作的《哭夫词》流传至今,2011临高县有关部门将“庞妚燕哭夫”在民间流传的资料加以整理,编辑成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申报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根据清光绪年间的《临高县志》记载,庞妚燕生活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

地理历史简介——临高县

临高庞氏族谱记载,庞妚燕之父名庞焕圭,是位读书人,考取过增生,即公家不供给粮食的秀才。庞妚燕幼性颖悟,俊俏伶俐,被庞焕圭视为掌上明珠,教习诗书。庞妚燕十八岁时,嫁给临高南宝镇乐全村王廷柱为妻。王廷柱也爱好诗文,夫妻俩经常在一起学习、切磋,然过门一年后,丈夫在端午节到附近美文溪游泳溺亡。庞妚燕闻讯,悲痛欲绝,纵身投江,幸得众人抢救,殉情未遂。庞妚燕被劝回家后,矢志不渝,在王家尊老爱幼,日夜勤织,自食其力,并抚养了王廷柱胞兄的三个儿子,希望他们光大门楣。庞妚燕和王廷柱虽结婚一年,但感情深厚,平日里一想到丈夫,就忍不住要哭,她便通过自己的哭腔和哭词,来表达对夫君的思念。哭夫词共360句,哭词缠绵悱恻,流露出夫妻间忠贞不渝的感情,洋溢着年轻夫妻的生活气息。乡人羡其唱词寓意深刻,真切感人,所以每当她哭夫之时,大家皆赶赴听之,有文墨先生,抢抄其哭词,并在乡间流传。

谢渥

谢渥,男,号四西,字景惠,进士出身,授文林郎,福建晋江人。他是临高县迁县治于莫村(今县城所在地)后的首任县令。宁绍兴十八年(1148年),胡铨被贬吉阳军(今三亚市),路经临高,谢渥盛情恭迎胡铨,让他住在“茉莉轩”(茉莉轩是谢渥读书休息的场所,院内遍种茉莉花,故名)。谢渥召集全县士子,来“茉莉轩”聆听胡铨讲授春秋大义,传播中原文化。以后,临高县博顿士子戴定实中举,名缀吏部,这是临高士子接受中原文化、步入仕途的开始。当时胡铨讲学用的书桌、坐椅、笔墨砚和留下的墨迹,为谢渥曾孙谢济珍存,直到元初,才遭兵燹焚毁。

地理历史简介——临高县

谢渥来临高后,把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授给本县农民,亲身督促农事,教民开荒,农业才逐步发展起来。临高从隋大业三年(607年)建县以来的五百多年里,县治虽然几次迁移,总是从这一海边迁到另一海边,那时生产落后,居民多以渔猎为生。全县只有几千户人家,一二万人口,几乎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人烟稀少,野草丛生,成为野兽出没之所。胡铨被贬路过临高所写的“野草荒烟正断魂”正是当时情景的写照。谢渥上任后,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巡察乡里,查访民情。决定开垦文澜江两岸平原,采取劝民为农,鼓励垦荒等有力措施,号召农民垦殖荒地,建造田园,发展农业。文澜江两岸平原的村庄大多是那个时期建立起来的。他推广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如使用犁、耙、耧、锄、镰等,并教会农民制造和使用龙骨水车、水转筒车等汲灌工具,使稻田淙淙不断地得到灌溉。还传播福建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使农业发展,使农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些休养生息。

谢渥上任后以农为本,开发临高农业生产。他不畏劳苦、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深入民间,了解民情,采取有力举措,鼓励农民开荒造田,重点开发文澜江两岸,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谢渥在教民垦荒种地的同时,还推广使用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犁、耙、锄、镰等,并教民驯牛耕地耙田,进行深耕细作。

此外,他还指导农民制造和使用龙骨水车,水转竹简车和戽水灌溉,积极传授中原种桑养蚕,种麻织布等技术。

临高文化开拓者

谢渥还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他上任县令的第一年(1132年),就创办临高县第一间学校———茉莉轩书院,校址在今临高县教育局住地,因此地过去多种茉莉花而得名。

刘大霖

刘大霖,男,字孟良,号心琼,临高县永宁乡县郭都(今临城镇)人,是临高县唯一的进士。 刘大霖出身一个累代书香的家庭。祖父刘世豪,虽隐居不仕,但很有文名;父亲刘珍,官至思州(治所在今贵州省务川县)知州。刘大霖从少年时起,已与诗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整天手不释卷,废寝忘食。

地理历史简介——临高县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考中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考中进士,被任为大理平事,因下肢瘫痪,归里隐居,终身不仕。刘大霖回家后,急居不出,以文字自娱,处世宽和,品行端方,死后郡邑推重,列为乡贤。《琼州府志》及《县志》称他“盛德可观”,为“郡邑推重”。明崇祯八年(1635年),海南副使苏某查知已故进士刘大霖“道高操洁,志行光明”,饬令临高知县赐给衣巾礼物与他的长男,作为奉祀。明末,县奉旨建进士坊于县治之前;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蔡家祯移建于文庙棂星门外;雍正六年(1628年),知县鲁遐龄移牌坊建于中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因牌坊倾颓,刘氏合族移建于刘氏宗祠面前。牌坊正中石刻“进士”两字,两旁有王良弼先生题“学重琼邦,名高徽省”对联。后人至此瞻仰,肃然起敬。

谢明义

谢明义(1894—1933),又名正廷,海南省临高县南宝区南朝村人。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是临高县早期农民武装斗争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冬,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与符会运、符宗仁成立中共南宝区委员会。1927年4月23日,党支部及农训所全体成员撤离县城到新盈。5月8日,谢明义等30余名共产党员齐集新盈地区,在冯平、王超、冯道南主持下,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分头回到家乡去,把乡农会和农民自卫队掌握在自己手里,继续斗争。谢明义善书法,精于雕刻,回到家乡南朝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他白天上课,晚上在村外野林召开秘密会议。因为不敢点灯,只好捕捉萤火虫,装在纱袋里,借微弱亮光记录,工作极端艰苦。

地理历史简介——临高县

1928年2月25日,谢明义和符会运、符宗仁组织280多名农民自卫军,举行武装暴动,攻打南宝墟,打死了陈大志的走狗陈关球和李玉高。

1929年3月,澄临边区县委在澄临交界的白娘山成立,冯白驹当选为县委书记,冯道南、王文宇等5人为常委。王宝书、谢明义等21位为委员,谢明义兼任边区赤卫队大队长。1930年2月,他与李春茂领导武维、谭力、雅化等乡赤卫队员200余人,配合红二团1个排,攻打抱桂村团董郑其贤据点。1929年8月,谢明义任临高县苏维埃政府准备委员会主席。

1931年初,谢明义到波莲与南宝交界的社蛮村及山灵村,以教书为名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国民党派兵到社蛮村抓谢,当时谢明义正在雕刻,急中持刻刀与敌人搏斗,后被捕。谢明义在临高监狱3个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严守党的机密。赴刑场时,他神态自若,慷慨激昂地向群众宣传,号召群众起来跟共产党闹革命。临刑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牺牲时39岁。

历史变迁

临高,古名富罗、临机,早在秦时属象郡。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立珠崖、儋耳郡时属儋耳郡。

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并儋耳于珠崖,临高属于珠崖。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建县,因县治毗耶山,故名毗善县,属珠崖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毗善县改为富罗县,属儋州。同年,撤富罗县,在今治东40里那虞都海滨之临机村设置临机(鸡)县。显然,其县名称是以村名而得。

唐玄宗开元年(713年)更今名临高,宋朝时临高僧并入琼州。

南宋绍兴(1131年—1162年)初迁于今治莫村。

民国时期,临高县隶属广东省琼崖行政公署,南区善后公署,海南特区行政公署。

临高县于1950年4月21日解放。

1958年11月30日临高和澄迈合并为金江县。

地理历史简介——临高县

1961年5月又从金江县分出。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