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可以买到二手东西(买二手去哪里)

二手书店,顾名思义,就是卖二手书的书店,也是旧书流转的场所。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二手书店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中国现在的二手书店基本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实体书店受到冲击,二手书店的生存更显艰难。

他们还在坚持什么?二手书店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未来要如何走下去?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成都市的四家二手书店,听店主们讲他们的故事与期望,共同探索一条通向未来的阅读之路。

二手书店④ | 毛边书局:让书香飘进社区,寻找旧书店的新时光

说起成都最大的二手书店,很多书友都会推荐毛边书局。这家开了二十多年的老书店,在店主傅天斌的努力经营下,不仅没有陷入互联网冲击实体书店下的经营困境,反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二手书店未来的发展探索出一个全新的方向。

◆走进社区的旧书店

毛边书局的大,最直观体现在它的空间布局上。不同于其他二手书店几间小小的门面,毛边书局是一栋三层楼的小建筑,白色外墙上塑着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题写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几个大字。这里既是毛边书局,也是成华区桃蹊街道文化活动中心。

走进大门,一楼是公共阅览室,三百多平米的宽敞大厅摆放着整齐的阅读桌,配备着平板电脑,两旁的书架上摆满了大众读物。二楼有一间大讲堂和几间展厅,社区和书局的文化活动多在这里举行。三楼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毛边书局,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摆放着傅天斌多年的珍藏。

“我这几年,就是一边服务书店的读者,一边服务社区的居民。”坐定后,傅天斌开始讲述毛边书局与桃蹊街道居民的故事。

2018年,经营了20年的毛边书局与成华区桃蹊街道签约,达成了“毛边书局·桃蹊书院”项目,书院由桃蹊街道提供场地,毛边书局提供书籍和专业经验,双方共同管理。

桃蹊街道的居民以东郊工厂子弟为主,还有部分流动人口,“他们以前可能没什么机会接触阅读,没进过阅览室,只是把这里当成休闲的场所。刚来的时候,有小孩在里面打闹,有人吃着水果磕着瓜子,有人边聊天边剪指甲,甚至还有人牵着狗进来的。”凌乱的图书中,混杂着糖果皮、水果皮、瓜子壳以及用过的卫生纸。面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从来不指责居民,只是自己把垃圾捡走,将桌面收拾干净。慢慢地,有居民感到不好意思,开始主动收拾自己的垃圾,一个人带动两个人、三个人,终于,大家都意识到要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我觉得很欣慰,我们用行动改变了大家。我们在社区运营这样一间书院,慢慢点亮了这个街区,也改变了一群人的生活方式。”

傅天斌说,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很普通的日子,但正是这1000多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傅天斌和书院其他工作人员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书香飘进了社区,在每位居民心中播撒了一颗名为“阅读”的种子。

二手书店④ | 毛边书局:让书香飘进社区,寻找旧书店的新时光

◆二手书店,传承记忆中的文化

如今,毛边书局已经成为街道居民们的一个心灵港湾,因为考试没考好而与父母闹别扭的初中小女孩会到书局来读书学习,因为家庭压力过大而情绪失控的中年男人会到书局来阅读解压。

傅天斌记得一个小男孩,因为出生的时候遇到点问题,导致智力受损,没有办法到学校上课。小男孩喜欢到书局来,找很多书,却常常翻得乱七八糟,傅天斌于是注意到了他。“他可能有一些精神上的疾病,容易狂躁,但我发现他对知识有一种渴求,能通过阅读安静下来。”

“安静的阅读”是傅天斌一直以来的读书理念,也是毛边书局最初命名的缘由。毛边书是一种装订方式,“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每页书相连,看书时,需要用裁纸刀慢慢裁开来看。这种别具情趣的方式起源于法国,民国时期传到中国,鲁迅先生就特别爱毛边书,自诩“毛边党”。“毛边书需要我们读一页拆一页,这种阅读体验感,促使我们坐下来安静地去读一本书,而不是随便翻翻。作为书店来讲,我们提倡纸质书阅读,或者说我们希望推广一种‘以书为本’的阅读文化,所以取名为‘毛边书局’。”

至于书店为什么以销售二手书为主,这就要从傅天斌早年的经历说起。傅天斌年轻时在新华书店上班,常有读者来问他,有没有早些年出版发行的书,听得多了傅天斌也开始对旧书产生了兴趣。

曾有藏书家说“旧书就像河床下的宝藏,是历史与文化流过后的沉淀”,但这些历经时光的沉淀,有时候并不能轻易来到世人面前。“对读者来说,新书店买不到、图书馆也借不到的书,很有可能在二手书店能找到。所以我们二手书店是对新书店、图书馆的一个巨大补充。而且,二手书店包容性很强,这里有旧书,也有新书,有文创产品,也有古旧字画。它是一个充满了生活化的消费场景。我想,二手书店存在的价值,能把我们记忆中的文化传承下来。”

二手书店④ | 毛边书局:让书香飘进社区,寻找旧书店的新时光

◆要让书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

傅天斌说,很多人对二手书有误解,认为是脏兮兮、破破烂烂的,其实真正爱书的人都是懂得保护书的。傅天斌淘回来的每本书,他都会亲自整理,再用消毒柜消毒,保证干干净净以后才上架。

常年摸书,傅天斌的双手布满了老茧,他甚至说“我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握手,太粗糙了”。其实,那是时光送给爱书人最好的礼物。

那些经过傅天斌的手流转的旧书,他都希望它们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这个价值并不是说我们要把它卖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也是可以的。”因此,有些比较珍贵的孤本,傅天斌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售卖,而是放到书局里展示,有需要可以免费复印里面的内容。书卖出去只有一个人看,而放在书局里能有更多人看到,这样才能实现一本书最大的价值。

傅天斌经营书店多年,已有数十万册藏书,这些书,他都放在毛边书局,供书友与周边居民们免费借阅。但总有那么些人,会欠缺一些对书的敬意。傅天斌说道,有一次发现一本地方县志,里面的地图被人撕走了,书留了下来。“我当时很气愤、很心疼,我宁愿这个人把整本书一起拿走,这样书里还是完整的知识。”傅天斌当然不会原谅这个撕书的人,但他并未因此退缩,仍然愿意将自己的珍藏分享给那些真正热爱它们的人。

二手书店④ | 毛边书局:让书香飘进社区,寻找旧书店的新时光

◆为二手书店寻一个方向

尽管如今要分出大部分精力为社区居民服务,傅天斌依然坚持每周前往二手书市场淘书,线上的旧书店也照常营业,为书友们寻找需要的旧书。闲暇时,他也会坐下来静静读几本书。不过,傅天斌笑言,他的读书习惯和大家不同,他更喜欢了解书的版本、流传、演变等内容。“阅读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取决于你自己爱好,这样才能感知到你想获取的东西。”

采访最后,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的负责人前来与傅天斌商量下午“书香街头”摄影活动的细节。现在毛边书局几乎每天都会举行活动,既有“府青亲子读书会”“东郊记忆工业文明口述史”、茶艺体验课、社区阅读体验活东等针对社区居民的活动,也有川菜文化口述史、世界阅读日主题活动、行脚成都读书会、影像成都读书会、毛边书友会系列讲座等针对书友们举办的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是毛边书局的名片,也是毛边书局生存的空间。傅天斌坦言,尽管有政府支持,但书局也需要自己维持经营。“实际上,我们一直在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我们通过做文化培训、文化服务,研发文创产品,提供研学、团建活动等进行收益,维持书店的日常运营。我们往往讨论书店的特色和故事,却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它是不是昙花一现。”傅天斌希望,毛边书局能够扎根社区,能够为其他书店寻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临走前,记者再次前往一楼的阅览室逛了逛,工作日的上午,人不多,有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也有两鬓斑白的老人,大家安安静静地坐着读书,生动诠释着毛边书局最初的心声。

旧书店,是文化的底蕴,是岁月的沉淀,也是散落在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董小玥)

编辑:王欣 责任编辑:何建 审核:周华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