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得名(福山哪里的)

面积:3600平方公里

耕地:320103亩

区划:5区43乡镇354村庄

保甲[2]:已经编成40县报352保3590甲

户丁:36198户220167丁口

田赋:岁征额59597元起缴25431元

杂税:营牲屠牙等牲畜税504元,屠宰税1728元,税年征额,油税200元,牙税140元

征起缴:牲畜税252元,屠宰税864元,油税100元,牙税70元。

县地方财政:全年额征田赋附捐217492元其他9354元征起数:田赋附捐60440元,其他527 元。

契税:买典契税10441元纸价434元

金融:银券普及,旧币无

农田:小麦耕种面积104000亩,亩收麦80斤,共42400石

水利:掘井35口,掘泉1处

合作社:新社24社员5026社股7593每股3元

苗圃:播种面积23亩

造林:春34600株,夏1700株成活度

矿产:矿采掘

商业会社:商会1,同业公会5

新度量衡:推行全县

交通:烟青、烟潍两公路

灾害:水旱有风雹虫

社会救济事业:仓储1500石振款春赈包米28万斤,医院(施疗所)福山新民医院1因利局[1](附设厚生所内)1救济院1粥厂正筹设中其他

学校:师范学校中学校1小学校182在校学生数21903卒业生数68

教育经费:全年经常费17202元临时费-预备费5502元其他-

社会教育:新民教育馆1新民讲演所1新民图书馆1阅报处1其他问事代笔处-

古迹名胜:太平顶、茶亭、芝阳洞、靖海亭、奇泉寺

警察局:警察所分所2分驻所1派出所3官员16长警75

警备队:3队全体人员321,自卫团121名

[1]因利局:清中期以来,人口剧增,给社会各方面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更使得社会上出现众多无业游民。 面对如此庞大之人口,以“收养”为主的中国传统善堂善会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无力救济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这种传统救助模式,这时西方“教养兼施”的慈善理念随着西方的船舰利炮传播进来,为他们所接纳吸收,兴起了一些新型慈善组织,因利局就是其中之一。

[2]保甲: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村基本形式为10户为甲,10甲为保,实际操作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可略有弹性。在城市则以每一门牌为一户,如同一门牌内有两家以上仍以一户计,编为第几保第几甲第几户,设户长。户长由此门牌内各家互推一人充任。根据《南京市城区编组保甲暂行办法草案》之规定,南京城区“二十五户为一甲,二十五甲为一保”、“编余之户十五户以上另立一甲,十四户以下并入邻近之甲;十五甲以上另立一保,十四甲以下并入邻近之保”。

民国三十年山东福山县概况一览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