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县属于库尔勒市吗(库尔勒有哪些)

哈密市

哈密古称昆莫,曾为乌孙王府所在地。公元前60年,哈密正式纳入西汉版图,隶属西域都护府。元代称哈密力,隶甘肃行省。元末割据自立,称哈密国。明1406年设哈密卫。清康熙年间一度被蒙古准格尔部占领,后归附清朝,被封为一等札萨克,编旗设队。清1759年设哈密厅,1884年升直隶厅。

1913年,改直隶厅为哈密县,改镇西直隶厅为镇西县,隶迪化府。

1950年,设哈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哈密县,辖哈密、镇西、伊吾三县和七角井中心区。1970年,哈密专区改称哈密地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和新疆军区伊吾军马场。

2016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哈密地区和县级哈密市,设立地级哈密市。地级哈密市辖1区,1县,1自治县。

伊州区:原为哈密县(市)。哈密地名初见于西辽的哈密力。古为乌孙王昆莫游牧地。唐630年,始置西伊州,两年后改称伊州。元时称哈密力,隶甘肃行省。清1884年新疆建省,哈密升为直隶厅,1913年改厅为县。

1961年,设立县级哈密市,次年撤销,恢复哈密镇建置。1977年,复置哈密市。1983年哈密县并入哈密市。2016年,撤销县级哈密市,设立地级哈密市伊州区。

伊吾县:以古国而得名。“伊吾”是隋唐以前哈密的古地名。1935年置伊吾设置局,1943年改称伊吾县,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一说系突厥语“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清1735年,将地名汉字写为“巴里坤”,1913年始置镇西县。1953年,更名为巴里坤县,1954年设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昌吉回族自治州

“昌吉”为“仰吉”之转音,系突厥语“新”的意思。西汉时,本境属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国后部。公元前102年,汉在西域设“使者校尉”时,汉军队便统治了这一地区。公元前62年在北庭(今吉木萨尔县)设戊已校尉,前后行政400多年。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中叶,境内先后为高车、柔然、突厥、西突厥铁勒部等部族游牧驻地。

唐640年,于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置庭州,辖金满、轮台、蒲类、西海四县,相当于今昌吉州的大部分地区。武后702年设北庭大都护府,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800年,回鹘在高昌(今吐鲁番)建立回鹘汗国,北庭为其陪都,自此这里便成了回族聚居区之一。宋时,本境先后属吐蕃、回鹘汗国。

1229年,元朝在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设行省,统天山南北畏兀儿之地,后元国势颓败,西域各自为政,本境属察合台汗国。明属蒙古瓦刺部落游牧地。清1697年灭噶尔丹部,本境随归清治。清1762年,本境属伊犁将军管辖。后在迪化设镇迪道,辖本境大部;部分属镇西府。1773年至1902年,先后设置昌吉县等6县。1884年新疆建省,本境大部归迪化府,辖县有迪化、昌吉等七县。1930年增至九县。1950年设迪化专区,专署驻迪化市。辖今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12县。

1954年设立地级昌吉回族自治区,辖乌鲁木齐、昌吉、米泉3县城区。1955年将昌吉回族自治区改为昌吉回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乌鲁木齐专区,将玛纳斯等5县和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个团场。至2021年,昌吉州共辖2市4县1自治县。

昌吉市、呼图壁县:清1773年始置昌吉县,属甘肃镇西府,辖区范围为今昌吉市和呼图壁县。1887年属迪化府。1918年,昌吉县析置呼图壁县,两县均属迪化道。1950年属迪化专区。1955年后属昌吉回族自治州,1983年撤县设立昌吉市。

阜康市:清1760年置阜康堡,1763年筑阜康城,1776年设阜康县。原属迪化,1954年属昌吉回族自治州。1992年撤销阜康县,设立县级阜康市。

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系蒙语“沙砾滩河”之意。清1776年设济木萨县丞,属阜康县。1902年自阜康县析置孚远县,1954年改称吉木萨尔县。

玛纳斯县:因境内玛纳斯河而得名。“玛纳斯”系蒙古语“巡逻者”之意,因古代玛纳斯河岸有巡逻兵而取名。1763年筑绥来堡,1778年置绥来县,1954年更名玛纳斯县。

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木垒”系匈奴语“蒲类”的转音。汉为车师后部,唐为庭州的蒲类县。明为瓦剌游牧地,清初为准噶尔部游牧地。清1776年始置奇台县。据传,建县时,因四十里内凿井无水,故名奇台。1930年从奇台县析置木垒河县,1954年改设县级木垒哈萨克自治区,次年改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吐鲁番市

“吐鲁番”古称姑师,含有“都会”、“富饶的地方”之意。汉代为车师前国。前凉置高昌郡,设田地县,隶属沙州(敦煌)。北魏柔然立高昌国。唐置西昌州,后改称西州。宋为高昌回鹘、畏兀儿地。元置和州(哈喇和卓)宣慰司,属别失八里行省;元末设万户达鲁花赤,辖柳城、火洲和吐鲁番。明代柳城、火洲并入吐鲁番。清属都善辟展办事大臣,隶甘肃布政司。清1779年改隶吐鲁番领队大臣。1884年设同知游击,隶甘肃安西道。1886年设吐鲁番直隶厅,辖今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和鄯善县,改隶迪化府。1920年,吐鲁番县、鄯善县属焉耆道。1938年后,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先后隶属迪化行政区(专区)。1950年,隶属迪化专署。1958年,境内三县属自治区直辖县。1970年,吐鲁番县、托克逊县隶属乌鲁木齐市,鄯善县隶属哈密地区。

1975年7月,吐鲁番地区成立,辖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201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吐鲁番地区,设立地级吐鲁番市,辖1区2县。

高昌区:清1775年,设吐鲁番领队大臣,始筑广安城(今老城)。1913年始置吐鲁番县。1984年撤销吐鲁番县,改设县级吐鲁番市。2015年,原县级吐鲁番市改设地级吐鲁番市高昌区。

鄯善县:县名为汉代古国名,又称“皮羌”,系维吾尔语“马兰草”之意。

1902年始设鄯善县,隶吐鲁番直隶厅。1950年属迪化专署,1958年为自治区直辖县,1970年属哈密专区,1975年属吐鲁番地区,今属吐鲁番市。

托克逊县:“托克逊”系维吾尔语,意为数字“九十”。旧称笃进,他古新、托克三等。1936年始置托克逊县。1938年划归迪化行政区,1956年为自治区直属县,1970年归乌鲁木齐市领导,1975年归吐鲁番地区,今属吐鲁番市。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巴音郭楞”系蒙古语“美丽富饶的流域”之意。秦汉时期,楼兰、若羌、且末、小宛、戒卢、山国、轮台、焉耆、尉犁、渠犁、危须等11国即在今巴州境内。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巴州全境正式纳入汉朝版图。东汉90年以后,形成享国焉耆龙氏王朝,统治达730年。唐658年置焉耆都护府。五代至宋属西州回鹘。元时属别失八里行省。

1758年,清朝平定准噶尔丹后,将焉耆定名喀喇沙尔。1759年,清朝设置喀喇沙尔办事大臣,所属焉耆及库尔勒、布古尔实行伯克制。卡墙(今且末县)、卡克里克(今若羌县)隶属于阗办事大臣管辖。1771年,土尔扈特及和硕特蒙部回归祖国,乌纳恩苏珠克图盟旧土尔扈特部南路4旗54苏木和巴图色勒图盟和硕特中路3旗11苏木共游牧于珠勒都斯,实行札萨克制,由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兼辖,伊犁将军节制。1884年新疆建省后,设喀喇沙尔直隶厅,归阿克苏管辖。1899年,喀喇沙尔恢复原名焉耆,升为焉耆府,先后管辖新平(今尉犁)、婼羌、轮台三县,仍属阿克苏道管辖。1920年设焉耆道,1930年设焉耆行政长公署。1950年设立焉耆专署。1954年撤销焉耆专署,分别设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三县)和库尔勒专署(辖五县)。1960年,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至2021年,巴州辖1市7县1自治县。

库尔勒市:“库尔勒”系维吾尔语地名,为眺望之意。市境大部属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渠犁国。1917年设库尔勒县佐,1939年始置库尔勒县。1954年隶属库尔勒专署,1960年属巴州管辖。1979年,库尔勒县析置库尔勒市,1984年,库尔勒县并入库尔勒市。

轮台县:汉代为轮台、乌垒国地。1886年设布古尔巡检,1902年置布古尔县,宣统年间改称轮台县。民国年间先后属焉耆道、焉耆行政区、焉耆专区。1954年属库尔勒专区。1960年属巴州。

尉犁县:古西域之尉犁国、渠犁国、山国等国地,西汉为尉犁国地。1898年设新平县,1914年改称尉犁县。1954年隶属库尔勒专员公署,1961年隶属巴州。

若羌县:“婼羌”为羌人顺附汉朝之意。汉为婼羌、楼兰国地。公元前77年,楼兰改国名为鄯善。魏晋时,鄯善吞并婼羌。清1899年设卡克里克县丞,属新平县,1903年升为卡克里克县(婼羌县),属焉耆府。1959年婼羌县改名为若羌县,1960年隶属巴州。

且末县:西汉为且末国地,故以古国且末命县名。清统一新疆后,且末称卡墙,属伊犁将军和田办事大臣管辖。新疆建省后,置卡墙稽查局,属于阗县。1913年改隶婼羌县。1914年始置且末县。1954年属库尔勒专区,1960年属巴州。

和静县:汉代属焉耆国,唐代属焉耆都护府。清1898年取名“和通苏木”(蒙语城市部落)。1939年设和通县,同年9月改名和靖县。1965年,和靖县更名和静县,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焉耆回族自治县:汉为焉耆国地。清乾隆年间将焉耆改名“喀喇沙尔”意为雄伟、神圣的城。光绪年间又恢复了古地名。清1757年改焉耆为“喀喇沙尔”,1882年置喀喇沙尔直隶厅,1898改为焉耆府。1913年始置焉耆县,属焉耆府。1954年成立焉耆回族自治县,隶属巴州。

和硕县、博湖县:“和硕”系蒙古和硕特部落名,意为“先遣部队”。汉为危须国地,魏晋时并入焉耆。清1771年,蒙古厄鲁特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落东归后,被清政府安置在今和静县和和硕县境内。1939年设立和硕设治局,1946年始设和硕县,1954年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70年将境内的跃进公社、光明公社和博斯腾湖划出成立了博湖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辖县级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师市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1954年10月,在当时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的主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中的17.5万名官兵就地集体转业,组建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首任司令员为陶峙岳。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

到1966年末,兵团的总人口达148万人。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兵团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经济每况愈下。1975年,兵团经济已到了崩溃边缘,最终被下令撤销建制,所有机构移交地方政府和国家农垦局管理。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各师还建起了一批新兴城市,实施师市合一体制,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阿拉尔市(第一师):“阿拉尔”系维吾尔语意为“河洲”、“绿色的岛屿”,之意。1957年建场,2002年设市。

铁门关市(第二师):铁门关市因库尔勒古迹铁门关而得名。1953年来到新疆,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铁门关一带。2012年设市。

图木舒克市(第三师):“图木舒克”系维吾尔语“鸟嘴”、“突出的一角”之意。1969年建场,2002年设市。

可克达拉市(第四师):”可克达拉“系阿尔泰语“绿色的原野”之意。

2012年更名第四师。2015年设市。

双河市(第五师):双河市名取自于精河和博尔塔拉河双河之意。2012年更名兵团第五师。2014年设立双河市。

五家渠市(第六师):地处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2002年设市。

胡杨河市(第七师):2019年设市。

石河子市(第八师):原为玛纳斯河的一条支流,后成为布满碎石的干河床,石河子由此得名。1971年设市,1985年设立市人民政府。

第九师:位于塔城额敏县,2012年更名为兵团第九师

北屯市(第十师):北屯地处新疆北部阿尔泰区域中心,原名“多勒布尔津”。2011年设市。

第十一师:农十一师驻乌鲁木齐市,以工业、工程施工为主。2014年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筑工程师”,加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牌子。

第十二师:农十二师驻乌鲁木齐市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2012年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

新星市(第十三师):地域分布在哈密市境内,2021年设市。

昆玉市(第十四师):因昆玉地处昆仑山北麓,毗邻盛产美玉的和田,2017年设市时取名昆玉市。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