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姓哪些最好听(国姓有哪些)

历史上的很多姓氏都是因封地而得名,这些姓氏往往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关于姓氏的故事,也是我们解读姓氏的一个好的开始。

赵国赵姓

传说有一个姓嬴的人,伯益的后代,蜚廉四世孙,后人称之为造父,是历史上有名的发明者。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较好之后备上好的马车献给周穆王,后来周穆王发现马车非常好用,经常用它外出打猎等。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此时正好徐国徐偃王造反,周穆王非常着急,此时造父使用马车,进行改良,驾车日驰千里,把周穆王送回了镐京。于是周穆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始祖。为了方便区分,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当然造父也就成了赵姓的始祖。

解读那些以国姓为名的姓氏

造父

郑氏三公建郑国

郑国原是姬姓封国,后人以国为姓,改姓郑。“天下郑氏出荥阳”,可以认为荥阳是郑国的发源地。郑国的开国之君郑桓公、开疆扩土的郑武公、称王称霸的郑庄公是郑国最有作为的三代国君,称为郑氏三公,这三位有作为的郑国国君的故事都与荥阳有关。郑桓公未雨绸缪,寄孥荥阳,为后期的大展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武公雄才大略,开疆拓土,迅速将郑国发展壮大;郑庄公励精图治,称霸中原,使得郑国更加强大。郑氏三公创立的煌煌功业,永为后世所景仰。郑氏三公苦心经营郑国,使得郑国成为东方一颗耀眼的明珠,历史上的郑国,在郑氏三公的领导下,呈现一派升平景象。目前全球有1300万郑氏后裔,分布在美国、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解读那些以国姓为名的姓氏

郑氏三公

位卑势弱沈国沈氏

聃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季载贵为周成王王朝司空,位列三公。聃国是侯爵大国,国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南至淮阳(陈国)。平王东迁后,季载后裔另封沈国之地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沈国位卑势弱,在春秋时代强国争霸中左右为难,苦不堪言,因地近强楚,与楚交好,又有沈氏公族在楚为官,故多依附之。由于沈国是楚国的同盟国,因而屡遭中原诸国的讨伐。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联合伐沈,使之一蹶不振。前583年春,在晋国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同盟的楚军败逃,晋军讨伐蔡国和楚国后,又攻破沈国,掳走了沈国国君揖初。前558年和前537年,沈国又两次随楚伐吴,前519年沈子逞伐吴兵败,成为吴国的俘虏。《左传·定公四年》载,前506年,晋国召集诸侯,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东),亲楚的沈国拒不参加,晋国指使蔡国,出兵伐灭了沈国,并将沈子嘉押回蔡国杀掉。

解读那些以国姓为名的姓氏

沈氏

避乱迁居,蒋国蒋氏

蒋姓出自姬姓,血统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由于周公姬旦护国有功,所以将他三儿子伯龄分封到蒋地,后来就建立蒋国,爵位子。后来到战国时期,南边的楚国越过大别山,进入中原楚穆王三年,蒋国被灭。蒋国君王临死之时,吩咐后人一定要以蒋国的蒋为姓氏,以便于后世记住自己的国家。后人元末居士蒋仁杰因避乱迁居浙江奉化武岭禽教乡(今溪口镇),以耕读传家,他便是当今影响最大的蒋姓名人蒋介石以及蒋经国等人的血缘先祖。

解读那些以国姓为名的姓氏

蒋氏宗祠

归隐田园,许国许氏

许姓最早源于东夷族高风亮节之贤士许由,由于许由的能力非常强,人品又非常好,后帝尧准备让位于许由,可是许由却不喜欢官场的人心险恶,后来带领族人归隐到了许(河南许昌市东)。既然不愿意继位,后来尧干脆封地许给许由。后来许由死了葬于箕山(河南省登封市阳城区镇箕山),所以箕山也叫许由山。到了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封姜姓炎帝神农氏后裔四岳之后人吕族文叔,于许由故地许城(河南许昌市张潘镇古城村一带),建立了姜姓许国,为男爵国,称文叔为许男。到了战国时期,被郑、魏所破伐,最后归于楚国。许国亡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

解读那些以国姓为名的姓氏

许由

苏国苏氏

苏氏起源于苏国,说起苏国就不得不提郑国。“犬戎之乱”后,郑武公协助周平王东迁,并在王畿重建郑国。后来郑先后灭掉郐、虢等8个小国,在中原拥有一席之地。由于势力扩大影响到了周王宗室的利益,导致周郑交恶。有一天郑国大将祭足率领郑国军队白玉门津渡过黄河,以向苏国借粮遭到拒绝为由,强行收割苏国已成熟的小麦,并运回郑国。至此和苏国有了隔阂。到了周惠王时期,苏国卷入了周王宗室间的宫廷纷争之中。鲁僖公十年(公元前650年),因子(秃贵)事件受到牵连的苏国君,因怕周惠王的报复,而投奔了杂居中原的狄人,又和狄人处不来,狄人攻打并灭亡了苏国,周王室按兵不动,导致苏国被狄族所灭,族人逃往卫国。

解读那些以国姓为名的姓氏

苏国

合成的国姓-邹国邹氏

邹国的建立其实是一个合成的国姓,战国时期鲁穆公所改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侠建立了邾国,又称邾娄国。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纪王城)。邾娄国势小力单,一直为大国鲁国的附庸国,并屡受鲁国的欺压和掠夺。到战国时期,邾娄国以邾、娄合音鲁国人读作“邹”,因而鲁国君主鲁穆公姬显在孟子的建议下,强行改邾娄国为邹国。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间(公元前369~前340年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楚军灭了邹国,即邾、小邾二国,掳走“二邾”的国君臣民,押解向荆楚西南方向迁移,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并在其地以邾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邾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

解读那些以国姓为名的姓氏

邹氏

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故事

历史的长河里,各种各样的姓氏都在新增,其实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各式各样的故事,有心酸的历史,有励志的故事,其背后的发展,都值得后世的子孙深思。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各自的祖先在默默地努力,发展,壮大,以至于今天的百家姓中的姓氏,能在中国发展如此广泛。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