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包括哪些内容(现代服务业包括哪些)

重庆乘势而上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来源:微渝中

我们先从一则报道说起。据新华网报道,3月29日,重庆市两江新区举行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来自境内外的14个高端高质高新项目落户两江新区,投资总额达145亿元,涵盖高技术服务业、现代金融、跨境贸易、影视文化等产业领域,助力两江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这其中,不乏龙头企业设立的西部总部甚至全国总部。比如,全球第一大检验检测机构—瑞士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将在两江新区设立西部总部,统筹其西部业务发展,随后还将设立相关实验室;条马食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则将在两江新区布局其全国总部,同时设立WOFE公司。

重庆乘势而上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两江新区2021年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当然,此次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只是近年来两江新区大力布局现代服务业的一个缩影。据悉,下一步,两江新区还将在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抓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培育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建设重庆智慧之城。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指的是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作为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重视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全市而言,显然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引领作用。我们注意到,不久前公布的重庆“十四五”规划里涉及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这一目标。

那么,两江新区及重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般来说,现代服务业按照服务功能,可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类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三个大类。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因此也叫制造服务业,它发源和根植于制造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197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将制造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自己则只保留研发设计、品牌和质量管控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现在回头来看,欧美发达国家保留的这些环节,恰好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随着中国制造业体系不断完善、制造能力持续增强,再加上全球生产过程日益碎片化和专业化,这使得中国制造业也越来越依赖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有很强的产业渗透力和融合力,可以为制造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工艺改进、营销渠道开拓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帮助制造业集群突破原有产业界限、向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延伸、帮助企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构建与现代制造业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进而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地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比如,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而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擘画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和路径。

在中央的政策引领下,各地政府也都纷纷将注意力瞄准到了生产性服务业,以期在未来制造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比如,有着“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去年7月提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成都则部署“八大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

重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重庆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上文提到过,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因此,制造业根基雄厚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就这点而言,重庆的优势不容小视。作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庆目前已经形成以电子、汽车、装备、化工、材料、消费品和能源等为主导的多点支撑产业体系,拥有中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中国重要的汽车、摩托车、手机生产基地。根据规划,到2025年,重庆规上工业产值总量将突破3万亿元,建成汽车、电子、装备等一批千百亿级产业集群。

重庆乘势而上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来源:央广网

与此同时,重庆“十四五”规划里还将推动数字产业化、促进产业数字化等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知道,助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条路径。因此,不论是重庆2025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万亿元,还是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都将有助于其优化生产性服务供给结构、壮大市场规模。

二是重庆获得服务业多项试点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一系列服务业发展相关试点试验,一方面赋予重庆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的权利,探索突破服务业体制机制障碍的路径,提升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度、做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有利于重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赋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着眼两个大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了近期科技部出台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提到了,支持成渝地区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在此之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明确表示,支持重庆、成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需要说明的是,科技服务和现代金融正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当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重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说,利好远不止这些。

重庆乘势而上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解放碑CBD

四是主城都市区效应。众所周知,重庆主城都市区分为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并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从趋势上看,主城都市区内部将形成研发创新、工业设计、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高端要素在中心、制造及现代物流业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分工体系。主城都市区这种“内部分工”模式,不仅有利于中心城区尤其是两江四岸核心区疏散非核心功能,增强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能力,还利于重庆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促进产业集聚。

二、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俗话说得好,“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中国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今年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六稳六保”是今年工作的着力点之一。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强职业能力培训,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而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关键在于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对中国就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不仅体现在其自身产生的就业效应上,更体现在其对就业的带动效应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服务业就业人员占比达到46.3%,吸纳的就业人口是第二产业的1.68倍,是第一产业的1.77倍,成为中国吸纳就业人员数量最多的产业。

重庆乘势而上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重庆“十四五”期间,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除了发展西部金融中心、现代物流,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外,还将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对应的是,生活性服务业即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而重庆“十四五”规划提到的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涉及商贸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其中,围绕着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这个目标定位,重庆结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优化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街区建设,集聚发展“首店经济”,同时引导住宿餐饮服务向高品质、精细化转型等。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