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是哪一代的(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称赞他是“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以高度的艺术技巧,获得了脍炙人口的影响,成为“秋思之祖”(王国维语)。“秋思”就是写飘流异地的游子在秋日旅途中的思绪,抒发了游子远离家乡的愁思。铺染景物与直抒胸臆结合,以景写情,情以物兴,情景交融是这支小令的突出特征。

触景生情,物我合一的手法,在诗歌称之为“抒情点染法”。“断肠人在天涯”是直抒愁思,这叫“点”,是点明了作者本意——思乡主题,直接抒发了游子的愁思。前面十种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和夕阳”,不着愁字,而是借这些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这一愁情,这叫“染”。上染下点,点染结合,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秋日傍晚游子思乡图,表达了感情蕴藉、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这四句诗中选了“西风”、“枯树”、“归鸟”三种动态景物,非常典型,不仅是悲秋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而且景物在动态中还包含着比拟意思,与游子思归的心境十分吻合。秋风起,古道旁,天气寒冷,行在路上,寒气凉意逼人,这使游子盼归的心情更加悲凉起来。秋风扫落叶,藤树成了枯的、光的,草木萎缩,又好比游子的心境沉沉下落。乌鸦感时知归,它那聒噪声不仅为这暗淡萧瑟的深秋残景频添了几分悲凉凄厉的色调,更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乌鸦在夕阳西下时尚有枯藤缠绕的老树作栖身之处,而自己却无家可归,形成鲜明对比,怎不使人愁思万端,感慨万干,这就叫景寓情泄,虽然写景中没半个“情”字,但处处都叫人觉得愁情横溢。这正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写的都是客观景物,前三句每一句把三样景物合在一起,三组九个并列的词共写了九样景物,并各具特色,“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黑的,这“枯、老、昏”在情调和色彩上,给人一种萧瑟、暗淡的感觉;而第三组,“道”是古的,“马”是瘦的,这“古、瘦”和“西风”又给人一种凄凉、低沉的感觉。惟有这“小桥”的“小”字与前后两组在词性上搭配不协调,这正是出自作者的巧思,从词性上的不协调来突出情调上的不一致。“小桥流水人家”给人一种幽静、闲适、温暖、明丽宜人的感觉。从景境来看,好像变得明丽了,但这只不过是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罢了,前后两句则是游子所见,是一种悲、乐、悲的转换。正是这悲景与喜景,处境与思念的相反相成,更强化了“断肠人”当时的心境,收到了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表达效果。另外,这三个整齐的排比句,形成了一个和谐韵律美。尤其这九个词全部用的是名词、名词性词组,并以色调相同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没用一个动词、关联词语,仿佛是古代建筑——北京天坛斋宫的无梁殿。殿内无梁却巍然屹立,精巧无比。用词精炼,达到了再无增减的程度,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一字不可易,恰到好处。

这九个词虽是并列结构,但并不是毫无相关的平分秋色。三句中每句都有其侧重点,第一句是“昏鸦”,只有乌鸦飞落下来时,才更显其败落、凄凉。第二句是“人家”,只有与人家连在一起,才更显出其生气、活力。第三句是“瘦马”,只有出现了瘦马之后,才更添其凄苦、孤寂。而这三句中,头两句一悲一喜是陪衬,第三句“瘦马”上的天涯游子——“断肠人”才是重点。当这三种景物合成画面后,“夕阳西下”四个字,则为这幅延伸的画面加上了底色和背景。它进一步点明了时间,也给前三句的秋景加深了情调,加深了气氛。夕阳已西下,本是当归之时,都该回家了,而今这马上游子却是羁旅孤行,前路茫茫,何处是归宿?最后一句以直抒胸臆的形式,用“天涯”、“断肠”这两个词点明了作者的本意。这样,前四句的具体描写,铺染景物也就有了着落,我们也好理解了。

前三句省略了一切关联成分,看来好像是孤立的,互不相关的一些景物,实际它却具有“语不接而意接”的诗意特征。它能极大地增强作品的意象密度,也能增强作品的劲健力度,给读者以理解和想象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我们从情感基调、情势气氛的整体来看,第一句三个意象,描写出的是一幅衰败的景象,感情基调是“凄”字;第二句三个意象构成的是一幅离群孤居的画面,感情基调是“寂”字;第三句三个意象构成浪迹天涯游子形象,感情基调是“漂”字;第四句“夕阳”一个意象,是美景陨落,感情基调是“伤”字。最后由物及人,表明人的远离,“断肠人”远在天涯,对自己亲人产生深深怀念,感情基调是“怀”字。我们将衰败、离群孤居、浪迹天涯、美景陨落的冷寂画面与“凄、寂、漂、伤、怀”的感情基调结合在一起,就会构成统一的审美境界,让人感到仿佛走进了冷寂世界,感到悲剧性情绪。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我们也会清楚领会到一个羁旅人离乡背井、长途跋涉所产生的“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心灵境界。心灵境界在诗句中虽然并没具体写出来,但却是由十种具体景物所象征和暗示出来的。客观物象是独立存在的,物象之外都是由作者看出来的,读者体会到的。物象是感伤的,“断肠人”也是感伤的,这就叫“情景交融”。在这里不仅写出了“物境”,同时也写出了这个景境中的“我”的心情。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