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其二古诗

人们都知道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实际上,宋诗凭借着它独特的理趣和文化,同样成就斐然,且独树一帜。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的宋诗《题西林壁》,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让我们形象地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南宋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懂得人此时虽然处于困境中,但光明与希望总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经典之作《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充满理趣,不愧为宋代哲理诗的巅峰之作

在南宋庆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195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庆元党禁。次年,朱熹为了躲避这场灾祸,来到福建新城,在此期间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中的方塘,指的是在福建尤溪城南郑安道的住所。郑安道,是朱熹父亲的朋友,曾拜金紫光禄大夫。而“鉴”在古代则指的是镜子。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充满理趣,不愧为宋代哲理诗的巅峰之作

诗中开篇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而澄明的画面,半亩大的方形池塘中,水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清澈而明净,天上的光和云的影子在水面上交相辉映。随着一阵微风吹来,水中泛起一丝丝涟漪,水中的画面也随之跟着波动起来。

接下来诗人开始发问:池塘中的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呢?是因为源头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来保持水的清澈。

这一句可以说是经典名句,也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既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而且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完善自己;

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和创新思维。

实际上,这个道理适用于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国家。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中首句点明了昨天夜里河水突然上涨,河水的上涨是由于春风化物,气温升高,冰雪消融,这一自然现象也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力量与生机。

正是由于河水的上涨,庞大的战船才能在水上,如同一根一毛一样轻飘。要是在以往,即便人们花费很多力气也是徒劳,巨大的战船根本是无法移动的,而今天却能在水中自由地移动。

实际上,这首诗告诉我一个道理,那便是时机的重要性。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充满理趣,不愧为宋代哲理诗的巅峰之作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临江仙·柳絮》中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以看出,一旦时机成熟,人们便可以借助其他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虽然渺小,但是如果充分发挥并恰当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便可以取得斐然的成就。《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巧借东风便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读宋诗,感悟到宋诗之美,更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道。

(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