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力量从哪里来的读后感1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李一诺的书——《力量从哪里来》,新年的第一本书读完让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甘畅淋漓的感受,这是一本让我读起来很舒服的书,让我知道了每个人真实生活的美好下面,看到了另外的一地鸡毛,谈完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分享给自己的妹妹也来读一读。这本书李一诺从学生身份,职场人身份,妈妈身份和创业者各种身份的转变,以及在面对每一个困境时如何自身寻找力量的故事。就让想起了平时生活工作中的自己,每当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困难时,其实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很多内心的胆怯和不敢所造成的自己内心的恐惧。有时不敢开口,不敢不同,不敢改变,不敢发声,不敢面对真相。在遇到问题时犹豫不定,失去机会或者结果不尽人意时,又懊悔不已,在这样的行进过程中不断地重复着。通过读李一诺的真实故事,也许能让我们内心升腾起一股力量,一股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直面内心恐惧的力量。带着这股力量进入2022年,相信我们定会遇见那个更加美好的自己,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与当下。另外对于“一土学校”,很喜欢他们的教育,既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堂展示方式,又与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出根植中国,拥抱世界,内心充盈并拥有终身学习热情和能力的公民。现在的自己所致力于的是做“终身的运动者,责任的承担者,问题的解决者,优雅的生活者。首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前行,在教育的改革下,不断充盈自己,创造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最后总结一下,无论工作生活,还是自我,希望自己能屏蔽掉无关的不重要的噪音,走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

力量从哪里来的读后感2

“你在此时此刻翻开这本书,并非偶然。为什么并非偶然,等你看到最后,就会有答案。我很高兴和你一起踏上这段与答案相遇的旅程”。 在看这本书之前,孤略寡闻的我并不知道她身上的标签,标签可能会吸引关注,但未必会买这本书;接下来是在一次正和岛视频号的直播采访中听到她平静且有力量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二次则是在spender叔的直播间聊起奴隶社会。这个女人隔着屏幕向我传递出一股平和、睿智、坚韧和温暖的力量,温和且坚定地传递给屏幕另一端的我……正是因为这股强大的力量,以及这本书的冠名,一定要看看从她的身上找到某些共鸣;一口气花了7小时把这本书看完。一、选择“在我们做成的每一件事背后,是十件、百件没做成的事,但只要方向是对的,面对恐惧,坚持前行,人生的这些灰暗时刻,终究会变成希望的光亮。”————李一诺我很佩服一诺摘掉光环下的真实,她选择以这样朴实无华的字眼来串联她的半生经历,这里面有她的童年,有她的家人和家庭,有读书时代到高光时刻……没有太多的伏笔和渲染,更像是一位好友在旁述说着她的一个个“不敢”到“敢”的故事来给与力量。在书中她与自己对话的同时,我也回顾自己的过去,也尝试与内心中的那个“我”链接。今年我三十岁,离异,有娃……在我大学毕业之际,没有听母亲的建议继续进修,而选择与对象一起创业;有了孩子顺理成章的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冷静思考分析后、家人都反对的声音中毅然选择结束婚姻……这十年起起伏伏的经历,都是一个个选择的因果。我没有办法站在现在的高度和认知来批判当初那个二十来岁出头的我,也因为这样一个又一个艰难的选择,我有了与内心那个“我”对话的空间,或许在外人看来不那么聪明正确的选择,那确实是我内心的呼声。这条路很阴暗很长,但坚持前行,我相信会与心目中的那个我相遇。二、平衡社会的内卷和高焦虑,生活的琐粹和失控,自我的迷失和醒悟……或许每个人都有,但这在女性身上尤为明显,特别是一位已婚有娃还在职场上奋斗的女性,一诺在书中也花了大篇幅的写到自己对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并不是每位妻子都是一诺,也不是每位丈夫都是华章。平衡需要大智慧,需要花力气。我承认,一开始我只沉浸在婚姻美好的一面,很快就被真实的财米油盐姜醋茶给打败了;忘记多少个无助的夜晚独自哄着孩子还告诉自己要坚强,要成为孩子的超人妈妈;婚姻磨炼我的心智和身体,变得更加的独立,坚强与有力量,是那种找不到伴侣存在意义的独立与坚强,包括到现在多少会有种阴影笼罩。但我依然相信爱!三、重新认识自己疫情时代下的平凡人,如我,在这两年内经历了几个人生大低估。我的心态从难过、悲痛、焦虑、平静到现在更多的是思考与反省。无论我在经历什么,我睁开眼睛,拥有着健全的四肢与智力正常的脑袋;是的,还活着,除了生死别无大事!我开始不断的反思,自省,从结果中反思自己所做的决定得失对错;借助他人的声音来看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同时通过相应的课程来寻求更有效更正确的做法;我开始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与内心中的那个自己建立链接——“是啊,这就是我,这个缺点与优点都那么鲜明的我!”

力量从哪里来的读后感3

今天读了《力量从哪里来》的职业篇章。在第一章节的最后,一诺让读者回忆人生成长中的一个巅峰时刻,一诺所谓的巅峰,是抛开外界的定义,自己由衷觉得特别爽、高兴、有成就感的时刻。首先想到的就是高三复读那一年,觉得过的特别充实、无悔!那年班里有90多位同学,我的状态特别好,为了学习全力以赴,记得那时候大部分心情是比较平静的。对比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我更喜欢当时的状态。虽然当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努力,毕竟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不需要老师管束就很自觉。但现在想来应该是人生中最全力以赴的时候。而唯一跟当时状态比较接近的时候可能是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生完二胎后一个人带两个孩子的迷失感让我特别想赶快回归到工作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二是不想辜负领导对我委以的重任。三是最主要的,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这半年的状态虽然比较接近高三的状态,跟之前的工作比确实努力了,每天起早贪黑,干劲满满,中午并不是不休息,是根本睡不着,回宿舍躺床上除了想着学生外就是想看看手机,所以干脆不回去的好。但跟高三那时候的状态比还是有差距的,那时候的我除了努力做的更好的应该是总结反思。犹记得每天的语文默写答案贴在教室的走廊里,午休后会去外边对答案,把错误的摘抄下来,隔段时间会再看看,因为我当时的文科是相当差的。那时候我们的自习课是比较多的,每天晚自习基本上都是自学,当时也属于成年了,对自己的学习认知比初中生了解的比较深刻,可能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强调,每天晚上有自己的安排和计划。这两样因素让自己在那年的学习排名中几乎每次都在进步,到最后高考跟头一年的应届分数比涨了200多分。当然这个进步除了努力和反思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学习太懒散,成绩太差,思想没有觉醒。如果从一开始进入高中就用这个状态去学习的话,可能会比当时考的更好。对比这半年的工作,我缺乏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总以各种忙为借口不去静下心来思考工作中的不足,有时候可能会去想想,但没有形成文字那么深刻。还有一点让我感触很深的是网课和线下上课中自己的工作效率对比。网课期间我每天是去学校工作,因为在家两个孩子围在身边,根本让我静不下心来备课。相反,在学校,一个人一个办公室,工作效率和质量比网课前要高。当然,这半年的工作中,在身边的同事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教学上跟明利的合作特别默契,从她身上学到很多。备课前写资料,对书上和课件上没有的进行补充;每次的周测,对个别错误的同学,一一叫到办公室指出订正,甚至对这些学生单独手写一道同类型错误的题,让其订正错误的同时进行当场检测;各种促进学生学习的“小手段”。姜主任会把实验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我倾囊相授,这让我在工作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在梦娟身上,让我看到了她的雷厉风行,时刻提醒我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不要偏了。在冬艳身上看到了专业知识的扎实,对学生的认真。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