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柳永赏析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省崇安县人。为举子时,留连坊曲,常往来于乐工歌妓之间,为他们撰写歌辞,因而为权贵所不齿,屡试不第。于是他放浪于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中,以填词为专业。后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考取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七、柳屯田。他一生穷困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生活,尤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作者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长于铺叙,语言通俗,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柳词在当时影响大,传播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说。著有《乐章集》。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宋词名家及鉴赏(二十六)柳永少年游

骑马在长安古道上徐缓而行。秋蝉在道边的柳树上嘶鸣。日渐沉落,原野上秋风劲吹,极目远望,广阔天际夜幕降临。
归去的情人杳无踪迹,曾经的志向哪里去寻?恣意醉酒狂欢的兴致早已渐淡,酒友寥落无几,再也不是轻狂少年时。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上阕描写出一幅凄婉哀伤的画面:夕阳西下,乱蝉嘶叫,马儿缓缓行于古道上,只见秋风瑟瑟,四天低垂。下阕转而感叹人世如云朵一样一去无踪,欢乐难觅。词人将自己孤独、怅惘的心情汇注到景物中,情景交融,体现出柳永晚年苦闷悲凉的精神状态。

此词是作者深秋时节在长安路上的所见所思,回顾过往,一切期望落空,是作者一生郁郁不得志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