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的故事和寓意

前两天给孩子讲故事,讲到“夸父逐日”这个故事。孩子问我,爸爸,夸父为什么要追着太阳跑呢?

按照那本故事书的说法,夸父是一个巨人,夸父追日代表了先民探索大自然的一种精神,他想要看看太阳上有什么,于是就去追太阳,而且把他烤的还喝了好几条河的水。

好吧,这个解释,显然不能说服我,我也就没法讲给孩子。

于是,我就去上网查了查,“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

结果发现,越看越离谱。

夸父逐日(图源网络)

(一)

故事一说,夸父逐日,是因为冬天有太阳时很暖和,太阳下山就很冷,大家希望一直暖和,不要寒冷,于是,就让夸父去把太阳留住,多停留一段时间,人间就暖和了。

据说夸父为此还兴奋了一个晚上没睡觉!

呃,我觉得吧,咱别把古人想的那么傻好吗?为了暖和把太阳留住,还要衣服干什么?冬天暖和了,夏天怎么办?烤肉吗?

故事一

故事二说,夸父逐日,是因为太阳有一天特别的火辣辣的,大家都受不了了,于是部落首领夸父很难过,他下定决心要去追上太阳,让太阳听人们的指挥。

据说当时就有族人劝说他别去,因为太阳太远会被累死,太热会被烤死的!

呃,我觉得吧,夸父不应该做部落首领,这几个族人都比他强。

故事二(图源网络)

故事三呢,将夸父与普罗米修斯联系起来,说是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故事四呢,说夸父把两条河都喝干了,很能喝啊,所以他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这是一种水火的争斗与相克,水神与火神相争,水火不容啊。

最后,故事五和故事六说,古人对我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这个故事既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呃,自不量力……

故事六(图源网络)

看到这,我只能说,夸父你走好,不送了。

还有一句话,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严重断裂的悲哀

接下来,让我们来说说,夸父究竟为什么要逐日。

文化断裂(图源网络)

(二)

“夸父逐日”这个故事,收载于《山海经》中的多个章节,在《列子》中也有记载。

在《山海经·海外北经》的记载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在《列子·汤问》上的记载是:“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这两段描述很像,但是有一个关键点不一样,那就是“与日逐走”和“欲追日影”。

仔细阅读这两句话就可以知道,夸父追的东西根本不是太阳,而是通过跟着太阳走,来追“日影”

也就是说,“夸父逐日”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观测和测量日影的事。而观测和测量日影,本就是远古先民很重要的一项社会活动,目的,是为了确定农耕的时间。

有一个短语叫做“观象授时”,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图为证。

夏至致日图(图源网络)

大家都知道,中医有太极阴阳图,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太极阴阳图根本不是什么艺术美学的产物,而是天文观测的产物。

太极阴阳图(图源网络)

怎么观测呢?很简单,立竿见影。

通过在水平地面上立一个垂直于地面的竿(这个装置叫做立竿测日影仪,也叫晷仪),就可以观察一天当中日影的变化。如果我们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观测,再把这些观察数值画在一个圆周上,就会得到太极图。

晷仪示意图(图源网络)

《周髀算经》大家都听过吧,学勾股定理的时候老师讲过。其实,《周髀算经》就是天文观测书,并且详细记录了二十四节气时,用这样的晷仪测到的“晷长”,具体数据如下:

  • 夏至:一尺六寸
  • 小暑: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 大暑: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 立秋: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 处暑: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 白露: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 秋分:七尺五寸五分
  • 寒露: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 霜降: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 立冬: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 小雪: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 大雪: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 冬至:丈三尺五寸
  • 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 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 立春: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 雨水: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 惊蛰: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 春分:七尺五寸五分
  • 清明: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 谷雨: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 立夏: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 小满: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 芒种: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实际上,把二十四节气测得的晷仪测得的长度描在圆周上,就可以得到太极图

晷仪实测太极阴阳图(图源网络)

我们认为,夸父逐日的目的,就是为了测量这些日影

(三)

既然是测量日影,那么在一个地方测不就可以了吗?干嘛追着太阳测呢?

大家注意看,在《周髀算经》的记载中,夏至日的晷长为多少呢?对,是一尺六寸。但是大家看上面那个标准的太极图(见上图),夏至日的影长是多少呢?

对!是零,没有影长。

结合高中地理知识,我们知道,在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只有在北回归线上的正午测量,才可以得到“0”这个影长,其余地方都不行

而且,越往北走,夏至日的影长越长。

也就是说,就夏至日这一天的影长来看,不同地区是不一样的,北回归线为零,越往北走,越长。

那么,最长的地方是在哪里呢?那就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对!是在北极点。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夸父逐日”的故事里,有“饮于河渭”或“赴饮河渭”的记载,这里的“河渭”指的就是河水和渭水,也就是黄河和渭河,基本在我国的甘肃-陕西-河南一带。

河渭地区(图源网络)

而北回归线在哪里呢?

大约在北纬23.5度左右,就是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一线。在我国的广西、广东省很多地区,都有北回归线标志塔。

北回归线示意(图源网络)

也就是说,夸父族人居住的地区,不是北回归线地区,当然,也不是北极点地区。

既然如此,夸父族人应该会有寻找夏至日影长极值点(最短或最长)的冲动,或者说,想看看其他地方是什么样的。

这个想法,就很符合逻辑。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夸父逐日的目的,其实就是一次跨地区的日影测量科考活动

根据中原文化和河水渭水的描述,我们推测,夸父族人当时发现了不同地点测得的夏至日最短影长不同,为了找到这个时点的最短影长(也就是0)和最长影长(某个值),夸父开始了一次跨地区的日影测量科考活动。要么向南,寻找最短的影长;要么向北,寻找最长的影长。

这就是“夸父逐日”的意思,这才符合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人类探索大自然的逻辑。

一次跨地区的测量日影科考活动(图源网络)

当然,根据记载,这次科考活动失败了。

而且,如果真是没水喝渴死的,可能是向南走了,因为南方地区温度高,越走越热,出汗多,才会需要大量补充水分。

希望大家以后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时,能把这个真正的涵义讲出来。因为这个内涵,代表了我们祖先卓越的天文学和数学思维,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主要参考文献:

尹荣方,“夸父追日”蕴义新说。

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周髀算经。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