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宰白鹅”是什么?为何每年让数百人白白葬送性命,却屡禁不止!

清朝的酷刑在历史上是出了名了,“满清十大酷刑”的内容就是其真实的写照,虽然刑罚非常的严厉,但是也不能阻止一些毫无人性的人做出一些人神共愤的事情,在古代流行着一句话那就是“杀人偿命”,可见古代对于杀人罪是零容忍的。

但是在清朝如此严酷的刑罚面前,有些人还是会“铤而走险”,但是奇怪的是这些犯了罪的人几乎个个逍遥法外,这到底是为什么?

清朝“宰白鹅”是什么?为何每年让数百人白白葬送性命,却屡禁不止!


首先,这些在清朝犯了罪还逍遥法外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乡绅富豪和官员,而他们逍遥法外最惯用的手段就是“宰白鹅”,相信很多小伙伴对于“宰白鹅”并不陌生,首先,白鹅在人严重就是呆傻的代名词,而宰白鹅的意思就是杀像傻子一样的人,而这个“傻子”并不是作奸犯科的人,而是穷苦的百姓。

在清朝贫富两极化非常严重,跟很多封建社会下的王朝一样,依然是“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面,那么,作为朱门里的人,他们的优越感是爆棚的,而连饭都吃不上的一些贫民就成了他们剥削的对象。

除了劳动力的剥削外,这些贫民还成为了这些乡绅富豪的“免死金牌”。

清朝“宰白鹅”是什么?为何每年让数百人白白葬送性命,却屡禁不止!


这也就是“宰白鹅”中的白鹅,在清朝许多犯了死罪的乡绅富豪就会给贫民一笔钱,然后强迫他们成为替罪羊,这也就是俗称的“顶包”,据《清实录》记载,仅在福建一年就有数百人死于“宰白鹅”中,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贫苦的老百姓成为了替罪羊。

但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有清官的存在,因此这种“宰白鹅”的陋习很快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肯定是不容忍这种情况的出现。但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宰白鹅”这种冤案中,大多数去“顶包”的人都会自己认罪,如果遇到昏庸的官员就直接判了,如果遇到“精明”一点的官员,这些乡绅富豪就会“打点”一下,以便能尽快结案。

清朝“宰白鹅”是什么?为何每年让数百人白白葬送性命,却屡禁不止!


一个朝代的灭亡有很多种原因,昏官当道绝对是灭亡的助推器。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