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简述新感觉派小说的特色

1.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与病态,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明的产物,其成员对都市“文明病”和五光十色的人生世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如刘呐鸥短篇集《都市风景线》,多写大都市病态和糜烂;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等写出都市的战栗和肉的沉醉,展览“十里洋场”的畸形“风景”。
2.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在小说中他们充分调动了各种现代技巧来传达都市的丰富的感性动用自己五官感觉的复合体验、学习和借鉴电影蒙太奇的技巧,打乱叙事时间和结构,在形式上活用印刷字体来冲击读者的视觉感受,省略标点符号等。这些形式上的变革,激活了文学的感性和小说的想象力,传达出了现代都市所展示的人类心理体验和感性存在的新视野,有着很大的进步意义,其局限在于有些过分地沉溺于都市的感官刺激、过分地震惊于光怪陆离的意象世界的体验,缺乏自反式的观照,从而显示出了一种文化贫血症。如穆时英早期的短篇集《南北极》,写到阶级对立,又宣泄破坏、占有一切的情绪,具有流氓无产者气味。此后转向感觉主义、印象主义方法,创作出表现爱情和死亡的《公墓》;施蛰存写城镇中青年女性性苦闷的《春阳》、《雾》,折射着性爱意识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明的冲突。其后的《小珍集》,用心理分析方法写社会现实生活的怪现状,则有回归现实主义的趋向。
3.受到弗洛伊德学说影响,新感觉派对人的“精神内心”的表现,有新的开掘。并且醉心于表现二重人格,有某种悲观绝望、颓废色情的倾向。施蛰存早年的短篇集《上元灯》中的小说,颇有诗的意味,但并不采用现代主义方法。《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等短篇集,运用弗洛伊德学说,转向较为典型的心理分析,《将军底头》、《魔道》等篇略带神怪、魔幻色彩。
4.力求在小说的结构体式上创新求异,不愿模仿别人也不想重复自己。他们的小说结构呈现出灵活开放的态势。如刘呐鸥短篇集《都市风景线》共收8篇作品,几乎一篇一种结构方式,《热情之骨》以主人公比埃尔的心理活动推移故事情节的发展。《残留》则以主人公霞玲的内心独白建起了结构框架。穆时英、施蛰存的小说结构更是千变万化。
5.新感觉派小说的语言华美繁缛修饰成分极多。除了生动的比喻,传神的通感,绚烂色彩的涂抹之外,他们还故意设计百余字没有标点的特长句式,大量的形容词、副词层层叠加,极尽夸张渲染。但有时又写出许多残缺不全的句子,有意破坏语法词句的层次感与清晰度,甚至在行文中不时夹杂外文,这些手法的灵活运用,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弹性与张力。
总之,新感觉派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上乘20年代叶灵凤的都市性爱小说,下联40年代张爱玲的市民传奇小说,它不但促进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法。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