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四篇名校开学演讲:施一公的“虽千万人吾往矣”最励志

近日,在清华大学2021年开学典礼上,一段开学演讲走红。在开学的第一课,梅赐琪教授没有讲成功,而是讲失败。其实,与成功相比,失败能带给人更多可能性……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大学的开学演讲,感受名校的文化氛围吧!

失败在大学生活中的三种功能

清华大学梅赐琪
【佳作】四篇名校开学演讲:施一公的“虽千万人吾往矣”最励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2021级新生以及各位家长: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同事们向今天入学的2021级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每一级的清华人都是特殊的,但是你们还是要更特殊一些。在人类和七种冠状病毒的遭遇之中,你们中的绝大多数见证了其中最危险的两次,一次懵懵懂懂的还在父母的襁褓,一次脱颖而出来到了清华的怀抱。对这两次疫情的联想,相信已经在这个夏天被你们的家人和朋友们反复提起,并且为你们的成长经历更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今天我能够作为教师代表来跟大家讲几句话,也是一个特别特殊的经历。上个星期收到通知以后,我就一直在回忆自己1995年考入这所学校以后的全部人生。我的思虑如此过度,以至于有几个晚上我都梦见,学校在查看了我的大学成绩单以后,决定取消我这次发言的资格,非常的失败和沮丧。相信我,这样的梦你们在大一的时候也常常会做。毕竟,对过于美好的事物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表示怀疑,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
但是,这几个夜晚吓醒的经历,让我找到了今天跟各位分享的关键词。因为我发现,真正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一直都是对于失败的恐惧或者失败本身。所以,作为老师,我特别想跟各位同学分享的是失败在大学生活中可能发挥的几个功能,供各位缺乏失败经验的同学们参考。

失败会让你看见自己能力的边界

对你们很多人来说,之所以考不到更高的分数完全是因为有总分的限制。所以,你们应该会愿意,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和更充裕的自主时间里,试探一下失败何时到来。因为正如跳高比赛一样,你跳不过去的时刻才能看见自己最大的标高。大家放心,这场跳高,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经安排上了。我打一个小广告。在清华传统的各种大一硬菜之外,学校从2018年起还开设了一门必修的“写作与沟通”课。你们的学长说这是“一门至少和微积分一样硬的课程”,我们写作中心将在这门硬课当中等着你们发现自己的边界。

当然,认识自己的边界并不总是那么愉快的经历。“跳出舒适区”的另一面就是“跳进不适区”。除了建议大家在碰到失败的时候,勇于寻求学校提供的各种专业帮助之外,我也建议大家常常想起考入清华的初心。荣耀不是你来这里的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跳一跳才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才是。所以,面对未来的失败,你要学会忍耐。

失败会让你看到输赢之外的风景

我们过去的成功通常都与输赢相关。一分之差,天上地下。然而,宏观经济学家早已指出,任何抽象的指标一旦用于评价,就一定会失去它的测量价值。你们来到清华之前,可能也已经厌倦了单向度的输赢体系,然而,只是碍于赢家的身份,不愿背上“凡尔赛”的骂名。所以各位,是时候放下你们的偶像包袱了!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科学”地提高0.1个绩点上,不如承受这一点小小的失败,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之下,尽快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知识探索和创造实践中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是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的殷切要求。各位,要做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多看前路风景,少谈一时输赢。我期待在你们的未来数年里会有忘了时间的阅读、不取悦老师的写作、想解决问题的实验,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社工,并从这里开始,走向不再被输赢羁绊的人生!

失败很有可能让你看到个人以外的世界

卢梭说,“当人们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人的生活是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并且在交往中无拘无束”。然而,这种“自由和无拘束”很可能只是哲学家的想象。来到清华以后,你们很快就会发现,几乎在所有方面,自己都不再是中学里无所不能的那一位,失落在所难免。然而,如果可以就此学会用平视的眼光欣赏他人的成就,用开放的心态寻求他人的支持,你们将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甚至,你们可能还会发现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双赢。在我们生活的北京,正在推广汽车礼让行人的做法,这是人们在一个超大城市里追求合作的努力。比起在交通安全上的共赢,让我这个公共管理学者更加感慨的是,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耐心、包容和合作可以那么动人。

最后,请允许我回忆一下26年前我入学时最难忘的一个片段。那天我和你们一样兴高采烈地走进清华。奔向独立生活的愿望如此强烈,我迫不及待地就让我的父亲早早离开。收拾行李,认识同学,宿舍夜谈,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一天。然而,第二天天刚亮,我和我的舍友们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原来是我的父亲,他一手拿着一块捡来的砖头,一手拿着一枚钉子,跟我说:“你上铺的铺板有些松动,我昨晚一直在担心,我来帮你固定一下就走。”父亲钉完钉子就离开了,但他拿着砖头的背影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各位亲爱的学弟学妹,在今天典礼结束之后,请记得给爱你的家人打一个电话。他们是今天最高兴又最失落的人。在未来的几年中,也请你们常常的记得他们。他们虽然最盼望的是你们的成功,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们遇到了失败,他们是还会爱你,直到最后的人!
谢谢大家!

同济天下 追求卓越

书写不负时代的靓丽青春

同济大学校长 陈杰
【佳作】四篇名校开学演讲:施一公的“虽千万人吾往矣”最励志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早上好!秋风和煦,天朗气清,在这个美好的日子,我们迎来了2021级的新同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方守恩书记、代表全校师生,对来自全球各地的4753名本科及预科生、6177名硕士研究生和2001名博士研究生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成为新同济人!同时,也向辛勤培育你们成长的家长和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你们朝气蓬勃、各有精彩,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你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通过努力如愿来到同济求学。你们的到来,让同济这所拥有114年历史的巍巍学府更加充满活力、熠熠生辉你们是同济校园中崭新的靓丽风景!
大家初进同济,遇见的是清新静谧的校园、风格各异的建筑、琳琅满目的美食,还有热情的“红马甲”志愿者、亲切有爱的师长,校园处处散发着纯净的美丽。而这些纯美的背后,则是悠悠百年的同济文化积淀,是代代相传的同济精神特质,是深深内化的同济价值追求
大学是什么?如何认识同济?怎样在同济度过宝贵的求学时光?这些问题,我想借此机会与各位新同济人做一点交流。
作为教育机构,育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打好坚实的学术基础。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地方,通过研究学术发现真理;大学,是师生的学术共同体,以一流的学术研究支撑一流的人才培养。在当下,同济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我们建设一流大学,要打造的是一流的师生学术共同体,要建设的是以学术与育人作为第一价值追求的师生共同家园。
在悠久的办学历程中,同济人始终根植祖国大地,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用开放的胸襟和全球的视野培养人才,开展学术研究,在科教园地百花齐放中独领风骚。建校初期,常务校董袁希涛曾勉励同济学子:“中国之大患,曰贫曰弱,救贫莫若工,救弱莫若医,务望诸君,各求深造,以养成将来救国之人才”,学校教授当时最先进的医学和工程科学知识,为中国培养了诸多急需的医生和工程师。抗日战争时期,即使在学校西迁到四川李庄办学的艰难岁月里,同济师生仍然不废研求,攻克了“麻脚瘟”等疑难病症,获得了学术奖励一等奖;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教授借着窗外积雪反射的亮光,在显微镜下坚持着胚胎学的前沿研究;学校在此期间培养学生3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就有20多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济师生不断推进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中国大地处处留有同济人的智慧结晶和奋斗身影。
同学们!我们正身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今年,我们热烈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生逢其时,又使命在肩。大家来到同济,理应怀揣超越学历与求职的高远理想,把追求科学真理、探索事物本质、淬炼精神品格作为奋斗目标。我衷心地希望你们能够继承同济人的优良传统,践行“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同济文化,希望经过同济的学业培养和文化浸润,每一位学子都能够为将来“立一等学问、成一流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学校期待每一位学子倾情擘画美好未来,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努力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擎天之柱、栋梁之才。
在新的人生旅程开始之际,我想对同学们提三点希望,并与大家共勉。

希望大家仰望星空、志存高远

目标决定方向,要想翱翔天际,须有鸿鹄之志。我们讲“同济天下”,彰显的既是放眼全球的广阔视野,更是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就还有很多原始创新的难题需要解决,还有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需要攻克。青年是永远的创新生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志向不同,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就不同,产生的结果更不同。作为新一代同济青年,从现在起,希望同学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厘定前行方向,树立远大学术志向,敢于挑战科学难题,用高远的目标引领求学生涯和人生航向。作为新一代同济青年,你们要勇担比同龄人更多更高的社会责任,要通过你们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希望大家格物穷理、勇于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大学,以创新为永葆活力之根本;大学,也是推动创新的重要主体。时代在不断发展中提出了诸多旧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的使命就是以基础性、交叉性、综合性的研究,为培育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夯实根基。不管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还是人文学科,创新已成为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同学科,也正在以其各自不同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创新理念、创新品格、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方法。储备知识、汲取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发现问题、敢于探索是创新的动力;勇攀高峰、创造未来是创新的目标。对于各位孜孜求索的青年学子而言,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无论身处哪个学堂、哪个学科专业,都要以求真为目的,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都要夯实宽厚的学术根基,树立强烈的创新探索意识;都要培养强大的思辨能力和敏锐的创新思维,培育崇尚科学、格物穷理的精神;都要努力从本源上弄清问题的实质,寻求破解的路径。同学们,相信同济“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定能不断浸润和塑造你们,让你们形成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在求真与创新路上行稳致远。

希望大家执着坚守、追求卓越

个体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国家的强大,都离不开我们执着坚守的信念和追求卓越的行动。大学时代,最适合播撒理想的种子,我们要将国家和民族的期望牢记在心中,要把个体的价值追求融入时代潮流,要让追求卓越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向理想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将是前行中的常态。以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为起点,未来求学生涯中的难题可能会接踵而至:在高中阶段如鱼得水的同学,进入大学后若是“放飞自我”,可能会遭到挫折;曾经得心应手的学习方法,若不及时根据新的学习要求作出调整,可能会遭遇瓶颈;原本优秀的你进入全新的优秀群体后,可能还面临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努力爬坡、追求卓越的过程可能也是不断经受磨炼、遭遇失败的过程……因此,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每一位同学都面临着思路的转换和行动的改变,都需要在前进的道路上练就更强大的内心,都要把执着坚守、追求卓越的精神,作为锤炼品格、完善自我的强大支撑。同学们,同济的先辈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看到今年录取通知书中同济老学长们手写的笔记,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希望先辈学长们这些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能照亮你们在同济前行的路。
同学们,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希望大家在“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同济文化熏陶下,继承和发扬“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在同济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未来的靓丽青春。我期待着更好的你们!
谢谢大家。

你们的坐标就是国家的方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李树深

【佳作】四篇名校开学演讲:施一公的“虽千万人吾往矣”最励志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雁栖湖校区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全体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北京最美的季节,你们是这个校园最美的风景!同时,也向培养和陪伴同学们的老师和亲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刚刚是否留意到,典礼开始前的9声钟响?这声音来自你们身后的国科大钟楼。钟楼里的铜钟,每年只敲响两次:一次是元旦跨年迎接新年,另一次就是开学典礼迎接新生。这钟声不仅意味着你们的学业开启了新里程,更意味着你们迈入全新的成长坐标系。

国科大建校40余年,虽几度更名,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从未改变。坚守初心,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化的行动。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每年的开学典礼,典礼台上与同学们迎面站立的,都有二十几位师长,他们有的已年过花甲、年逾古稀。他们坚持选择站立,是为了迎接这个学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我知道,同学们不喜欢被“代表”,也不愿被“贴标签”,但作为校长,我想告诉你们,从现在起,你们都拥有了同一个身份标签——国科大人!你们将和学校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今天,站在国旗之下,我想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人?请你们带着问题出发,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找到知行合一的答案。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希望,今年的一万八千多名新生,有一个选择国科大的共同理由——“穿越人海,为科学而来。”我了解到,有的同学早在高一就明晰了专业兴趣,立志报考国科大;有的同学放弃百年名校的橄榄枝,坚定选择国科大;有的同学高考时曾与国科大擦肩而过,如今终于圆梦……作为校长,我格外珍惜同学们的每一份坚持和选择!我深知,这些坚持和选择的背后,是对国科大理想的追随和价值的认同;而你们的信任和支持,将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

同学们面前的图书馆大厅里,悬挂着国科大1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旗帜;大厅的墙壁上,镌刻着国科大的办学理念:“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同学们选择国科大,就是选择了一条科技报国路!

做守正创新的国科大人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希望同学们以“服务国家”为价值坐标,做守正创新的国科大人。
国科大名师云集。刚刚去世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生前曾说,“爱国的心情是科学研究的唯一动机”,“一定要干‘出汗’的活儿”。而郑先生的实验室,就曾修建在雁栖湖校区西区体育场。
刚刚被选为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菌物学家庄文颖院士,爬过全国26个省区的荒山野岭,背过数不清的真菌标本,辨认出过360多个新种,却自谦“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事”。国科大“李佩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说,“无论做哪一行,一定要先做人,才能把事情做好。”
师长们的寥寥数语,彰显了中科院人做人、做事、做科研的态度和准则,也饱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育人情怀。希望同学们牢记“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既修学术道德,也修口德网德;既刚健进取,又包容敦厚。科研的路,布满荆棘。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有卧薪尝胆的毅力、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守得住“初心”、找得准“方向”、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用艰苦奋斗和浩然正气,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写下青春的注脚。

做爱国实干的科研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希望同学们以“两弹一星精神”为精神坐标,做爱国实干的科研人。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是否已经“打卡”国科大特有的红色地标——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那里,曾经是钱学森、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创建的中科院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是“两弹一星”事业的发源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勇攀科技高峰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华民族勇气和智慧的结晶。“两弹一星”精神是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卓绝环境中铸就的不朽精神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国科大文化的历史根基和精神脉络。希望你们积极报名纪念馆学生志愿讲解员,了解“两弹一星”工程诞生背后的“隐姓埋名人”和“惊天动地事”;希望你们组团、组队去参观,去品读“两弹一星”精神的底色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魅力。希望这种精神能够激励你们、支撑你们,坦然而坚定地面对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最终实现科技报国的目标。

做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领跑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希望同学们以“强国一代”为使命坐标,做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领跑人。

同学们,我向你们推荐的另一个“打卡点”,是雁栖湖校区的观景台。登高方能望远。在观景台上,可以尽览校区全貌。向北望,明长城巨龙蜿蜒;向南看,雁栖湖碧波荡漾。西北方向,苍松翠柏中掩映着“两弹一星”纪念馆,那里有前辈们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奋斗的足迹;东南方向,是正在崛起的北京怀柔科学城,正在兴建让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国之重器。

同学们是幸运的——你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国家一起迈入新发展阶段。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肩负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希望同学们尽早树立科技领跑意识,勇做先锋、不做看客,在国科大“科教融合”的平台上,下真功夫、学真本领、练真本事,胸怀大局、恪守正道、明辨是非,尽快成为解决国之疑难的“强国一代”。

同学们!今天,你们已经标注出个人成长的新坐标;明天,你们每个人的坐标汇聚起来,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时代的方位!

祝愿全体同学在新学年活力满满、充实快乐!教师节即将来临,预祝全体老师工作顺利、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虽千万人吾往矣!

西湖大学 施一公

【佳作】四篇名校开学演讲:施一公的“虽千万人吾往矣”最励志

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各位同学,从今天起,你们将在西湖大学开启新生活,你们即将步入人生历程中最旺盛、最令人兴奋、最值得回忆的阶段,完成从接受知识为主责到探索科学未知为己任的转变,你们的未来将与西湖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你们被录取不仅是因为你们足够优秀,更是因为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与西湖大学理念相契合的特质。你们有着迥然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与求学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你们不仅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还有60位同学来自42所国外知名高校。西湖大学将为你们提供向上、包容、自由、创新的良好氛围,最大程度保护你们的个性;希望你们能够尽快彼此了解、互相尊重,融入这个充满了正能量的大家庭。未来几年,在西湖大学的生活与奋斗也将不可避免地为你烙上属于西湖人共同的印记,求知、探索、厚德、担当!
西湖大学是一所立足中国大地、剑指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她决不是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的翻版,也决不会跟随或模仿任何一所大学。她的初衷就是要为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探索作出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为人类的未来和世界的明天作出让我们为之骄傲的贡献。在当今瞬息万变、效率至上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更看重结果,过程常常被轻视,短视化、功利化的现象侵袭各行各业,焦虑、躁动的情绪令很多人舍本逐末、无所适从……而大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保持冷静的判断,尤其需要静下心来做真正有长远意义的事情。
西湖大学想要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能够改变人类目前困境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将会影响人类今后五十年、一百年发展的重大原创理论,更是一代又一代对世界充满好奇、无惧无畏探索未知、同时心怀家国天下的栋梁之才!对科学未知的不懈探索,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大学必须保护每一位科学探索者的好奇心,不计成败、不论得失地为探索者提供宽容和支持的环境。这是西湖大学一贯的宗旨,也是全体西湖人的共识。
各位同学,当你们加入西湖大家庭,成为一名西湖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意味着你们接下来将沐浴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成为这趟探索之旅的一员,在教室,在实验室,在运动场,在图书馆,在国际会议,在更广阔的社会天地里,你们将接受磨砺、开拓视野,收获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不断探索,去超越自我

在西湖大学,你们将接受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那就是要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视角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你们将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科学方法论,勇于质疑学术权威和传统科学观点,而不是不加思辨地接受和认同;你们将深入前沿科学研究课题,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分析负面结果,最终找到可行路径;你们可以选择各种启发性的课程,参加各种开放性的学术活动,了解不同研究领域,借鉴他人的思考角度和思维模式;你们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也应该勇敢地与他人辩论,并且坦然地接受他人的辩驳。因为不管对错,都是探索的过程,都值得理解和尊重。
我期待看到,在今后的几年中你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之路,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做到“虽千万人吾往矣”,拥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不仅为完成学业做好准备,也为整个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不断探索,去造福世界

从2020年初以来,人类经历了至为艰难的时刻。一个小小的病毒对世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即使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笼罩在病毒的阴影之下。此外,全球极端气候导致灾难性事件频发。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承认,人类对大自然来说太过渺小,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仍然十分有限。但人类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从未停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追问,我们的答案是:唯有通过人类的协同努力才能应对重重挑战,只能依靠科学的力量才能跨越道道难关!
同学们,作为前沿科学、技术、工程领域的博士研究生,你们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待,你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以某种方式去影响和改变这个社会,去造福世界;这一点,对于自创办之初就深受社会各界恩泽的西湖大学而言,尤为重要!我期待你们有朝一日用自己的学识造福社会、反哺父老乡亲、推动人类文明。

不断探索,去创造未来

记得2003年在电视上看“神五”发射实况的时候,我很紧张;发射成功后,我长出一口气,激动得一晚上都睡不好觉,到了第二天“神五”飞船返回到地面后,一颗心才算放下来。今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再次出征,这次不仅仅是去外太空“看一看”、“住两天”,而是要“住下来”,停留3个月。探索宇宙奥秘,在广袤的外太空留下脚印、甚至筑造家园,这是人类逐梦未来的浩荡长歌。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可再生能源……众多研究领域都在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毫无疑问,科技创新是引领未来的关键变量。
同学们,进入西湖大学,你们已经拿到了开启未来的钥匙,接下来希望你们为自己树立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敢于发出“天问”,探索科技的前沿、拓展认知的边界,努力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引领者。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希望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创造“当惊世界殊”的奇迹,成为未来的缔造者。西湖大学将为你们提供杰出的师资力量、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富有内涵的文化环境,她不只是一个学校,更是一个温暖的家。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血统”,大学的基因会由一届又一届的新生代代相传,形成特有的文化根脉。西湖五期的同学们,期待你们身体力行,书写并传承西湖文化,祝愿你们用心体验别样精彩的探索之旅,我很荣幸能与你们携手同行!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