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谈话活动的特点、目标及结构

一、幼儿谈话活动的特点
1.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谈话活动应围绕一个具体、有趣、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和经验的话题进行,中心话题可以从客观上主导幼儿谈话的方向,限定幼儿交谈的范围,使幼儿的交谈带有一定的讨论性质。这个中心话题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中心话题应是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内容。
第二,这个话题应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对幼儿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第三,这个话题可以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谈话当中。
2.注重多方信息交流
幼儿的谈话活动强调幼儿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表现在:第一,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语言形式内容丰富。第二,幼儿交流对象范围较大,可以与同伴教师交谈,也可以独自在集体面前讲述。第三,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多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个别交谈集体交谈。
3.拥有丰富的谈话素材
这些素材必须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取材于幼儿参观、游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教育活动、游戏、电影或电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幼儿的知识越丰富,谈话的素材积累的越多,谈话的内容就越丰富。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引导作用
第一,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的方式。第二,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幼儿做隐形示范。
5.谈话活动的语境随意
谈话活动的语境宽松、自由,拥有一个宽松的交谈气氛。体现在:第一,话题的扩展和见解自由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大家共享。第二,语言自由,不要求幼儿运用准确无误的语言来表达。
二、幼儿谈话活动目标
1.认知方面
1知道倾听在谈话中的意义和作用。
2知道与他人交谈时要围绕话题谈话不跑题,并且知道围绕中心话题不断扩展谈话内容。
3知道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基本规则,并知道在谈话中运用这些基本原则进行交谈。
2.技能方面
1能倾听他人的谈话,并能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
2能够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会不断扩展谈话内容,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3能在适当的场合主动热情地运用基本的交谈规则与他人进行交谈。
3.情感态度方面
1乐意和同伴、老师及他人用普通话进行交谈。
2积极有礼貌地和他人认真交谈,乐意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3在谈话活动中能主动注意别人谈话的愿望、态度和习惯。
4主动用适合自己角色的语言、自觉地运用听说轮换等基本的谈话规则进行交谈。
三、幼儿谈话活动的基本结构
1.创设适当的谈话情境
创设适当的谈话情境是谈话活动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引出谈话和讨论话题,使幼儿在活动之初就能被吸引到活动中来,从而做好谈话的准备,这个步骤所需的时间不宜过长,大约为3—5分钟。
要创设适当、良好的谈话情境,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
为了调动幼儿参与谈话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开始教师就要让幼儿周围的气氛轻松、自然,帮助幼儿稳定情绪,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谈话活动上来。
2)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一般来说,谈话活动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种方式:
用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情境。通过挂图、幻灯、录音机或各种不同的实物给幼儿创设一种语言情境,并让幼儿尽快地融入到情境中,跟随着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
②以语言创设谈话情境。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幼儿进入谈话的情境,积极地进行思考。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创设。运用游戏的形式创设的谈话情境,很容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引起他们对所谈内容的回忆,为下一步骤奠定良好的基础。
2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提出话题后,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发言、自由交谈的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将自己的体会、想法与他人共享。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个谈话活动开展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对这个过程的把握程度。教师要指导幼儿围绕话题大胆地与同伴交谈,交谈的内容和对象应是自由的。
2)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体差异
自由交谈虽给幼儿提供了开口说话的好机会,但幼儿的言语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坚持“交谈对象自由选择”的原则时,要事先将言语能力较差和能力较强的幼儿安排在一起,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练习交往语言。此外,教师还要重点倾听能力较弱幼儿的谈话,提醒其他幼儿在说完自己的感受后要注意倾听这些幼儿的话语,经常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围绕话题深入交谈
在幼儿运用现有的知识储备充分地交谈后,教室要适时地将幼儿集中起来,以提问或启发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新的交谈技能和谈话规则,掌握正确的谈话思路和方法。
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时应注意:
1)话题的深入是逐步进行的
一般而言,话题是沿着这样的顺序推进的:对话题对象的描述和基本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对话题对象的独特感受。
2)正确地看待谈话技能、态度和规则的学习
谈话技能、态度的培养、形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培养起来,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时不应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
4.迁移谈话的经验
这一步骤一般渗透到日常生活幼儿与人交往的情境中,教师应使幼儿在谈话活动中学到的新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和实践,因此,在谈话活动结束前,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这样的任务和要求:将学到的新经验运用到与同伴、与父母的交往中。此外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日常的交往中,是否主动运用新经验,并进行及时的评议,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对做得不好的幼儿要给予提醒、帮助,使幼儿能真正地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
5.关注幼儿谈话学习的核心经验
《指南》从倾听和表达的角度提出了对幼儿口语交流能力的具体要求,如“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愿意讲话并能清楚的表达”的目标,而谈话正好涵盖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对幼儿“谈话”能力的培养,需要关注幼儿谈话的核心经验。有学者研究认为幼儿谈话的核心经验主要包括三个范畴: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的规则、在谈话中运用初步的谈话策略。在这三个核心经验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三个阶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其中,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幼儿谈话经验发展的难点,听是说的基础,在活动实践中教师也会关注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但往往会忽略核心经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谈话规则和谈话策略,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幼儿的练习来掌握。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掌握幼儿谈话学习的特点和提升关于语言领域教学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幼儿谈话活动。
6.灵活调整教师角色,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
幼儿教师的角色总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者认为教师角色可以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观察者和合作者等。在谈话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担任的角色会随着活动的展开而变化。例如,在活动的准备和环境创设时,教师会在主导地位,虽然也会关注幼儿的兴趣导向;当活动开始了,教师便是个引导者,引出谈话的主题;当幼儿在自由谈话的时候,教师便是个倾听者和观察者;当幼儿的谈话难以深入,教师还可以进行隐性示范,适当给予幼儿引导,保持活动继续开展。当然,在谈话活动结束时,教师还是一位总结者、评价者和反馈者,总结评价幼儿的谈话内容、谈话中的行为表现。教师的不同角色的灵活转换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教师也需要具备关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知识,密切关注每一个幼儿。

(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