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为什么只重点提了安禄山,史思明呢?

史思明前期只是安禄山部将之一,后期是叛军首领。史思明做叛军首领的时间在整个安史之乱中比安禄山还长,所以才安史并称。

主要因素是安史之乱是个持续八年、后续余波超百年的复杂事件,涉及众多人物和重要事件,不是对此有兴趣的人可能并不熟悉大致的过程。只对前期安禄山起兵、占据洛阳,接着哥舒翰战败潼关失守,叛军占据长安、唐玄宗逃亡四川、路上发生马嵬坡之变李隆基被迫杀了杨贵妃这些事情有点印象,对接下来的安史之乱进程没啥了解就不熟悉了。

简单梳理下安史之乱进程,重点说说史思明的部分。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哥舒翰大败,潼关失守,接着唐玄宗放弃长安逃亡四川,发生马嵬坡之变。

马嵬坡之变后,太子李亨与唐玄宗分道而行,前往灵武继位。

至德二年(757)正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叛军首领更换为安庆绪。

至德二年(757)九月和十月,唐军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逃亡邺城。

乾元二年(759)三月,唐军的九家节度使20万大军围攻邺城数月,未能攻下,史思明统领从河北救援邺城。唐军惨败,诸军皆溃。这是哥舒翰惨败后唐军又一次在主力战略决战中惨败,自此失去了彻底平定叛军的能力。

安史之乱为什么只重点提了安禄山,史思明呢?

(史思明)

史思明随后杀安庆绪,成为新的叛军首领。叛军重新占领洛阳,眼看将要平定的叛乱局势又恢复到安禄山起兵之初的形势了。史思明此时的声势并不比安禄山刚起兵时差。

此时唐军的主要将领李光弼比之前的哥舒翰表现要好得多,史思明虽声势浩大但没有再次威胁长安。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李光弼在洛阳附近的邙山与史思明大战,唐军大败。史思明乘胜直逼潼关,看起来有机会再次攻破潼关进入长安。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上演了和安禄山一样的命运,被儿子史朝义所杀。

广德元年(763年),唐军追斩史朝义,安史之乱表面上平定。单几部叛军只是名义上归附朝廷,实际继续割据一方。之后的100多年,叛军余部的河朔三镇,一直是大唐朝廷的心腹大患。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