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月令二十四节气集解》曰:“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这是天地人都在觉醒的一个节气。

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好兆头,预示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今日惊蛰。

叫“启蛰”如何

惊蛰,原本称作“启蛰”,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名。一字之差,意象却大相径庭。

“启”,意思是“打开、开始”,幕开启,演出就要开始了,显得消极、被动,顶多是按部就班、四平八稳;而“惊”,层次就要丰富得多了,阴沉沉的天空,突然一声惊雷,震动了沉睡在幽暗地下的万物生灵,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既感到紧张、害怕,又充满兴奋、渴望,然后不约而同地回过神来,发足狂奔,向着天边撕开乌云照进大地的那一丝光亮、向着太阳狂奔。

一个字的变化,让这个节气有了“推进”和“改革”的色彩,像睡了一个长久的觉,突然间被一声春雷叫醒,而与其说是“惊吓”,不如说是“惊喜”。这一声春雷,让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

物候

桃始华

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仓庚鸣

庚亦作鶊,黄鹂也。

《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鹞鸇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习俗

艾熏四角

据说惊蛰之后,爬虫走蚁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天,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驱虫蚊。

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遍洒石灰避百虫

这个习俗也是围绕驱虫有关的。农谚所谓:“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因此,选择在虫子刚刚起蛰的时候除之,很适时。俗话说:“除虫没有巧,只要动手早。”

惊蛰期间,百虫惊而出走,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

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上就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大家就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江西遂川,早年也有惊蛰日杀虫的习惯,在房前屋后的墙基、畜栏、厕所等处撒一些石灰粉末,以杀虫、防虫。

远离是非祭大虫

古时称老虎为大虫,水浒有位顾大嫂,绰号母大虫,就是母老虎的意思。

在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兴波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祭大虫。

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怎么祭呢?其实就是拜祭用纸绘制的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猪血喂之,意思是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或猪油)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还有的地方以鸭蛋投食。

窨糕、驴打滚、吃梨

窨糕,本名印糕,江苏一种传统节令美食。窨糕雪白松软、香甜可口、凉而不硬,每年从惊蛰至立夏供应近两个月,立夏前市场上就没有卖的了。

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按照老规矩,每年惊蛰天津地区都流行吃“驴打滚”,这其中的寓意就是:害虫死,人翻身。

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天气干燥,所以在山西民间,有着惊蛰日吃梨的习俗。惊蛰工作者吃梨寓意:离家创业,努力荣祖。农民在惊蛰日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而且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此时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摄生

二十四节气之 惊蛰 |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中医认为肝属木,主生发之机,应顺乎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情志得到舒展,气血开始活跃,毕竟是“觉醒”的时节。另外,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这也就是说不可过思过虑,情绪不要太过激动,过则伤肝。身体的状态应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还有一点,特别注意:惊蛰时期,仍有余寒未清,加之人体内阳气始发,应注意防寒,保护体内阳气。切不可掉以轻心。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