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桃园三结义,刘备只看关羽与张飞的打斗,就看中料定这两人的功夫才能,三顾茅庐慧眼识穿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且断定确实一位甘愿效忠自已的军师,太准了,那马禝的言行举止岂能逃得过刘备的眼光!
在这方面诸葛亮却半信半疑,看马禝《孙子兵法》能的倒着背就以为是个人才,再加上自己悉心调教,应该还是可造之才,其实若马禝可用,早就被刘备重用了,为什么一直是个县太爷,在三国里,刘备可算是慧眼识英雄一把手厉害!
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其实这一句评价是针对所有博览群书而缺乏临场经验之人的评语,诸葛亮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诸葛亮的战略能力很强,不出茅庐而能做出三分天下的部署;但他战术能力是短板,所以一出祁山在占有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失败,连他自己都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诸葛亮与马良亲如兄弟,爱屋及乌,所以也偏爱马谡,常常形影不离,讨论军国大事。在刘备眼里马谡并非一无是处,应该是和诸葛亮一样长于政务而不擅军事之人。
刘备说“不可大用”,与“不可用”是两码事,要看用在什么地方。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马谡并非一无是处!相反,马谡长期在诸葛亮身边,从处理政务各方面的才能来看,可谓是把好刷子!
诸葛亮不是傻子,马谡在自己身边,朝夕相处、处理蜀国大大小小政务,这人有没有能力,聪明的诸葛亮岂能看不出来?只是诸葛亮没有料到,马谡处理政务是把好手,带兵打仗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