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啊商鞅,你怎会如此高明?偏我们2370年

为了秦国的富强,也为了一个法家学者的最高理想——变法,商鞅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他盘坐桌前,目光在桌上的那张面具上逡巡了许久。而后,他的嘴角绽放出了最后一抹微笑,伸手将那面具缓缓戴于面上、起身、出行!(注:此时商鞅还叫公孙鞅,只是为了行文统一,此文统一称其商鞅。)

商鞅的面具是什么?

商鞅的面具是刻薄,也是冷酷

商鞅的刻薄与冷酷,似乎是举世公认而又穿越时空的。所以伟大的太史公司马迁,对于商鞅的评价总结起来就两点:天资刻薄和寡情少恩。

太史公这种笔触犀利而睿智的人都被商鞅的面具所忽悠,可见这副面具绝不是某夕夕攒(cuan二声)来的破烂货。而商鞅的面具之所以会是刻薄与冷酷,就在于他于秦国变法时的所做所为。

商鞅啊商鞅,你怎会如此高明?偏我们2370年

商鞅剧照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最贫穷、最落后而民风又最为彪悍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上层的王公贵族没有山东六国贵族的命,却得了人家的病,傲慢、骄横、耍特权。而底层平民不但穷得叮当响,还都生性好斗,一听有架打,就都红了眼睛。

想让这样一个穷得当裤子的二愣子国家讲文明、树新风,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为此,商鞅曾经薅(hao,一声)掉了不少头发,最终他决定对以下几个方面动动刀子。

1、重刑制民。

秦国人爱打架,商鞅就偏偏不让他们打。即使谁看人不顺眼,也得忍着!要是敢往枪口上撞,私自开仗,那么对不起,请到看守所里唠唠嗑。而且更狠的一点是,如果老子犯了法,儿子敢包庇的话,二话不说就把儿子拖出去腰斩。儿子被连累,左邻右舍、街坊邻居也得跟着倒霉吃官司。

这样的法令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将秦国这帮暴脾气的关中冷娃克制得死死的。不过,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使法令再严格,也有人忍不住自己发痒的手,总想找别人切磋切磋。

但法令在前,犯事在后,再加上商鞅此时已经戴上了面具,所以这些以身试法的人就被商鞅用法令条文断胳膊断腿、割鼻子刺脸。这样的做法很残酷,商鞅却也不会眨一下眼睫毛。

2、废除特权。

皇族宗室在古代社会具有极高的地位,他们一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主。商鞅很看不惯这些人,尤其是秦国已经到了人见人欺的地步,这些人还没有一点将会亡国灭种的觉悟,依然如此做派,这就更让商鞅恨得牙痒痒。

为了让这帮吃闲饭的人能为国家出些力气,商鞅颁布法令,规定这些人想要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可以,但条件是必须拿军功来换。军功越多的人就越荣耀,而那些没有军功的皇家子弟则干脆连皇族身份都不被承认。

不被承认皇族身份,这对于这些人来讲是莫大的耻辱。但他们看着商鞅脸上那冷酷的面具,心里就直哆嗦,只能呲牙咧嘴地去战场上拼命。

商鞅啊商鞅,你怎会如此高明?偏我们2370年

商鞅剧照

3、刑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自周朝以来,这种观念就已深深地镌刻在了每一个人的脑海。但这样一来,士大夫不担心刑罚加身,便就无所畏惧。他们一旦作奸犯科起来,往往会比那些平头百姓更为猖獗、嚣张。对此,平头百姓只能在心里哀叹自己的投胎技术不够精湛,却是无可奈何,更无力改变。

百姓无力改变,但是商鞅却可以。他说过“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的话,所以对那些想坏他变法大计的士大夫商鞅也毫不留手。

当年太子年幼不懂事,犯到了商鞅手里,商鞅这下子其实很郁闷。毕竟太子做为国家的未来,干系实在太大,若要按法处刑必将动摇国之根本。但是,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法令权威,也不能因太子这颗老鼠屎而功亏一篑。

于是商鞅开始捶脑袋,结果用力过猛不小心将灵魂捶出了窍,还穿越上千年瞅见了《三字经》。这一瞅不要紧,“教不严,师之惰。”这几个字终于让商鞅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处罚太子的老师。

当时的太子太傅有两人,一个是公孙贾,另一个是太子的大伯赢虔。赢虔受的什么刑罚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公孙贾则被黥面,也就是先在脸上刺个logo,再用黑墨水上色。

商鞅这波灵性操作,开了刑上大夫的先河,让那些平头老百姓心里平衡了不少。他也因此被底层群众所拥戴,但那些士大夫却看商鞅不顺眼,认为他太刻薄,同为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却连这点面子都不给。

商鞅啊商鞅,你怎会如此高明?偏我们2370年

赢虔剧照

4、禁民论法。

由于变法,秦国上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直接的就是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紧随其后的就是素质也有了长足进步。身边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于是大家争相称颂商鞅的大功大德,认为这法变得好。

结果这话传到了商鞅耳朵里,商鞅透过冰冷的面具冷哼一声,说这些称赞变法变得好的人在议论法令好坏,便将这些人统统流放到了偏远地区。

我定的规矩,你就必须遵守,不准你说坏,也不准你说好!带上面具的商鞅就是如此高冷,高冷得不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似乎也只能用刻薄、冷酷来形容。所以他的面具被人认为是刻薄、冷酷也不算是冤枉。

商鞅为何会戴这样的面具

冷酷的面具会让人远离,与此同时,商鞅自己的脸其实也不好受。但即便再难受,他也不能将这面具摘下,非不想也,实不能也!不能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宗室不满。

商鞅变法,剥夺了秦国皇室贵胄坐享其成的权利。变法后,这些人的荣华富贵只能靠他们自己去战场浴血奋战来换取,但是浴血奋战可是会死人的!

死人,而且死的还是他们这些天之骄子!能投胎到帝王家享清福是这帮人不知道修炼了多少轮回才有的成果,现在却被商鞅一纸法令逼去了危险至极的战场,他们心里恨呀!

有了恨,就有了报复的理由。面对这些时刻想着报复自己的皇室贵胄,商鞅必须得有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只有冷酷无情才能让那帮绣花枕头心里哆嗦,不至于轻举妄动。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商鞅必须戴上那副让他自己都难受的冷酷面具。

2、士族抵制

刑上大夫,那帮文人名士会感到斯文受辱。而古语云士可杀不可辱,辱了士族的名节,就是与士族结下了不共戴天的大仇。

商鞅啊商鞅,你怎会如此高明?偏我们2370年

甘龙剧照

大仇若此,天下士族书生岂能善罢甘休!书生的嘴就是三尺剑,这剑防不胜防又无处不在;书生的笔就是杀人刀,这刀诡异莫测且无孔不入。更有甚者,把他们逼急了,什么肮脏龌龊之事都能干得出来

所以,面临士族的疯狂抵制、攻讦、围剿,商鞅必须带上冷酷的面具。任你刀光剑影,我自无言以对,事到无解处,只有一个字,杀!

3、民风相悖。

秦人好斗,民风淳朴却又愚昧。男女共处一室,父女之间不避嫌。这些根深蒂固的陋习恶俗,想要靠谆谆教诲来引导、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然而战国时代,国家存亡往往都是旦夕之间,商鞅想要在秦国变法图强,时不我待。所以面对这些积久之习,商鞅只能用严苛的法令这等猛药来强行扭转。

不过猛药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副作用,用法令来改变民习,必然会导致百姓的焦虑和反感。此时,面对反扑的民意,一旦心念不坚,稍有动摇都会将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

商鞅明白,事情要成,代价总是得付出的,况且长痛还不如短痛!只是这短痛真的很痛,商鞅也怕自己会将这痛表露出来,所以他只能戴着那惹人厌烦的面具来遮掩抽搐的嘴角。

4、护法之需。

变法,乃家国之大事。

法要行,必有护法之人。而护法之人必定得有超凡的勇气和坚定的心智。那些处事圆滑、左右逢源的人是绝不可能胜任的。

护法不避亲,执法不容情。于秦国而言,秦孝公虽然心智坚定勇气可嘉,但他身为一国之君,要顾及、平衡各方面的势力,显然是不可能做护法之人的。

商鞅啊商鞅,你怎会如此高明?偏我们2370年

秦孝公剧照

所以,秦国变法,护法之人只能是身为变法发起者的商鞅!然而只要是人,总会有七情六欲,这些情与欲会在不知不觉间蚕食护法人的信念和决心,商鞅也不例外!

商鞅知道,自己要护法,就不能再做单纯的人!于是他要戴上那刻薄而残酷的面具,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让人望而生畏;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摒弃世间的一切繁杂分扰。

护法之路多孤独,戴上面具的商鞅就这样迈步、前行!他要让世人知道,即使夕阳将背影拉长,即使天黑以后没有月光,但护法的路上还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商鞅!

商鞅的面具为什么没人看穿

商鞅的面具戴了2370年,然而却没人能看穿。这是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然而我却不相信这世上没有聪明人,也不相信这世上没人能够洞若观火。想来想去,商鞅的面具没人看穿的原因无非那么几条:

1、只看表象不看实质。

商鞅刻薄且冷酷,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从史书中商鞅变法的所做所为得来的。

然而这样的看法却只看到了商鞅刻薄、冷酷的表象,却对商鞅这么做的原因不闻不问,也对当时秦国所处的境地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等完全不加以考量。这样一来,他们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有失偏颇。

商鞅在变法中之所以会所用到那些严苛的法律,和不近人情的处事方式的原因。前文已稍有提及,那就是战国时期的天下局势纷乱异常,即使强国也可能会在朝夕间分崩离析,更何况当时积贫积弱的秦国。

所以为了国家得以生存、发展,秦国必须得下猛药才能祛除顽疾。而商鞅的严苛法令就是这剂猛药,只有严格的法令才能在短时间内让秦国焕然一新。而任何磨磨唧唧、扭扭捏捏的政策都会让秦国如温水里的青蛙一般静悄悄地死去。

如果说商鞅为了秦国的富强所开的猛药因为有些许副作用,就被大言不惭地说成刻薄、冷酷,那么当秦国不用商鞅的药方而像温水之蛙覆灭之时、当千千万万的士兵惨遭屠戮、当无数家庭家破人亡的时候,那些为人敦厚、笑脸常在的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所以,商鞅的刻薄与冷酷,只是他大仁不仁、大公不公的表象,只是他为变法大计负重前行的伪装,更是那些看不到事实本质之人的谬论!

商鞅啊商鞅,你怎会如此高明?偏我们2370年

2、刻意为之。

除了看问题只看表象不求本质的人说商鞅刻薄、冷酷之外,还有一些人则完全是刻意为之。

这些人往往能看到商鞅如此做的原因,但他们却故意避而不谈,只抓住商鞅所下药方的副作用而大书特书。他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抹黑商鞅。

他们之所以会抹黑商鞅,仅仅是因为这些人大都是封建帝王用以愚民的口舌。

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思想。这样虽然保障了封建王朝社会的稳定及皇权的稳固,但以此为代价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那种百家争鸣、各种不同学派之间不时激烈碰撞而产生的璀璨火花瞬间熄灭。

仅剩的儒家思想虽然于礼义方面对社会的文明有促进和约束作用,但其严重的阶级思想却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让社会失去了活力。

不过没了活力的社会对统治者而言却是最为有利的,所以,商鞅这种以法为准则、法律面前君民同等的行为在封建统治者眼中就不受待见。那么,依附于封建统治者且掌控话语权的那些书生们自然要刻意打压、抹黑商鞅。

商鞅的面具下面又是怎样一张脸庞

商鞅的面具已经戴了这么久,我很好奇在这刻薄冷酷的面具下,究竟隐藏了一张什么样的脸庞。

有幸的是,我从史书中关于公叔痤向魏惠王荐、杀商鞅的故事窥得了一二

《史记》中关于此事的记载是说公叔痤觉得商鞅有才,就让魏惠王重用商鞅,但魏惠王不听公叔痤的话。于是公叔痤又向魏惠王建议杀了商鞅,以免他为敌国所用。

在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出于师生情谊,把他向魏惠王所说的话告诉了商鞅,并劝商鞅赶紧逃离魏国以保全性命。结果商鞅一笑,跟公叔痤说:“魏王既然不听你的话用我,也自然不会听你的话杀我。”后来魏惠王果然将商鞅忘的一干二净,既没用也没杀。

商鞅啊商鞅,你怎会如此高明?偏我们2370年

公叔痤与商鞅

从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解读出面具之下商鞅的真面目究竟如何:

第一,商鞅是非常睿智的人。能从只言片语中判断出魏王的行事风格,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商鞅能做到,证明他是非常睿智的。一个如此睿智的人,怎会在秦国变法时想不到他那么刻薄、冷酷的行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如果能想到,那他还非要那么做,只能证明他是故意为之,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变法成功。

第二,商鞅是非常镇定的人。能在老师突然之间告诉事关自己生死大事的时候,还能做出如此精准的判断,证明商鞅的心理素质极其强大。遇事不慌、镇定非常,这样的人往往沉稳、心思缜密。而沉稳、心思缜密之人能在变法之时做出那么多让一般人认为刻薄、冷酷和容易招致别人攻讦的事情,只能证明一点,所有这一切都是他的伪装,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秦国的富强。

第三,商鞅是洒脱不羁的人。一般人即使能够猜准魏王不会杀自己,那也必定会小心翼翼甚至立即逃走。毕竟魏王不杀自己只是猜测,若是有半点闪失都会性命不保。但商鞅却对此毫不在意,这证明他早已勘破生死,对此浑不在意。对生死都浑不在意的人必定是一个洒脱不羁,性情豪放的人。而这样一个人怎么真的会如变法之时那般刻薄、寡情少恩呢?但他的确这样做了,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那一切都是他为实现理想所带上的面具而已!

为了秦国的富强,为了法家学者的梦想,一个睿智、镇定、洒脱不羁的身影却给自己硬是戴上了一个刻薄、冷酷的面具,并且一戴就是2370年之久。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